上海杨浦助学贷款纠纷上升312% 部分人恶意赖债

2010/7/28 10:14:1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据杨浦区法院民五庭庭长翟骏介绍,2008年,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助学贷款纠纷案件201件;2009年,共受理助学贷款纠纷案件828件,同比上升312%。翟骏说,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是恶意地不还贷款,法院还是本着人性化的原则,会协调银行延长还款期限。

上海杨浦助学贷款纠纷上升312% 部分人恶意赖债

图为银行公布拖欠助学贷款大学生信息。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刘建

  本报实习生顾中明

  “助学金贷款的还贷情况不太理想,我们银行仅杨浦区就有1100多万元的不良贷款。”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五角场支行行长陈鑫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助学贷款,却在学生毕业后遭到了“遗忘”,屡屡出现学生因不还贷款而被银行告上法庭的事件。仅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就收到各相关银行起诉的共540件借款合同纠纷,要求学生立即支付本息。“天之骄子”成为“老赖”,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助学贷款纠纷逐年递增

  由助学贷款引起的纠纷在全国各地都时有发生,而上海市杨浦区因高校云集,这类诉讼更为集中。

  据杨浦区法院民五庭庭长翟骏介绍,2008年,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助学贷款纠纷案件201件;2009年,共受理助学贷款纠纷案件828件,同比上升312%。被告的毕业生中,欠款大都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涉诉学生涉及到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校。

  据了解,这些借贷不还的情况导致了银行巨大损失。中国银行上海市五角场支行行长江波说:“到今年6月底,不良余额是680万元,不良率为3.91%。”

  在银行面临损失的同时,一些学生也被划入信用系统的黑名单——一旦助学贷款没有及时归还,8年内,其在中国所有银行的借贷都将受到限制,“诚信污点”会对个人今后包括办理银行卡、房贷车贷、出国等事项造成严重影响。

  无力还贷是主因

  两年前,复旦大学的胡伟因就读MBA课程向银行贷款3万元。今年3月,他因欠款不还被告上了法庭。

  原来,胡伟在就读MBA后不久,就开始创办自己的网站。他在网站上投入大笔资金和精力,甚至辞去了月薪数万元的工作。但其创业初始却屡经波折,为了网站的运营,他不得不变卖家产、抵押房子,欠下了大笔债务,连妻子也与他离婚了。

  据了解,助学贷款的借款人大多为来自困难家庭的贫困学生。近年来,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空间和状况不理想,造成不少贷款学生毕业后难以顺利找到工作,因而很多被告学生没有能力来偿还欠款。这也是造成助学贷款纠纷案逐年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翟骏说,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是恶意地不还贷款,法院还是本着人性化的原则,会协调银行延长还款期限。对近期内确实无力按合同约定还贷的学生,在其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说服银行先撤诉,给贷款学生合理时间筹措资金。

  恶意赖债者不乏其人

  尽管大多数贷款学生是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时还清贷款,但是,也不乏一些抱着“不贷白不贷,还了也白还”态度的大学生。

  数据显示,2008年,在杨浦法院审结的201件案件中,判决的仅有3件;2009年,828件案件中判决的有13件,其他的均为调解撤诉。在为数不多的判决案件中,学生无一例外地都是败诉一方。

  谢玲是同济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当她被法院传唤到庭时,只见她一身名牌,打扮时髦,新潮发型,高跟皮鞋,LV香包,俨然一副高级白领的形象,这不免让人大跌眼镜——家境良好的她在大学毕业两年后,竟一直拖欠着1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虽经银行屡屡催讨,可她仍无意还贷。

  法官问及贷款的缘由,谢玲说,在大学时零花钱不够用,家里又不肯多给,看到很多同学都申请了助学贷款,她也就试着提出了申请,结果很容易就通过了审核,拿到了上万元的贷款。

  事实上,毕业后的谢玲早就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多元的工作。1万元的贷款,分几次就应该能够还清,但是她坚持拒绝还贷:“我是‘月光族’,我没钱,还不出。”

  完善政策才能打破僵局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近两年,全国沉积的未就业毕业生约有480万人,加上201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今年全国需就业的大学生达上千万人,其中不乏靠助学贷款上学的贫困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无奈地变为“老赖”。

  为此,杨浦区法院设计出《法官告知书》,以主审法官名义与欠款学生“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其中既对被告学生的遭遇表示理解、同情,同时也注重法律后果的释明,温馨地提醒欠款学生应尽快清偿,以免影响信用记录导致今后生活不便。

  据统计,在杨浦区法院,有30%的纠纷借助《法官告知书》得到化解。很多欠款学生在收到《法官告知书》后,纷纷与承办法官或银行直接取得联系。更有不少学生家长收到《法官告知书》后,积极督促在外省工作的子女与法院取得联系,协商解决办法。一些家境困难暂时无力还贷的学生,也积极主动联系法官,希望法院协助其与银行协商延长还款期限,今后一旦有能力便会偿还贷款。

  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现行的助学贷款体系在还款时间上要求“一刀切”,现实证明这不适应当前大学生毕业后遇到的种种情况,“因情制宜”和完善各种政策才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为从根源上防范助学贷款纠纷,杨浦区法院针对银行和学校方面在发放贷款、登记毕业生信息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于7月12日分别向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和上海市教委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校方进一步强化对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工作,主动提供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就业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建议银行将目前规定的“毕业一两年后开始还贷,六年内还清”修改至“八年内还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