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29日电 作者夏语冰
根据欧洲议会的规定,只有欧盟成员国公民才能被吸收入内工作,即便是实习机会,也不会给外人。而拿中国护照的中国80后盖琳却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他是欧洲议会史上第一位正式的中国籍雇员。
7月下旬,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欧洲议会欧中友谊小组一行40余人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作为欧中友好小组的秘书长,盖琳随团来到了上海世博会欧盟馆,推介他的新书《我在欧洲议会》。
盖琳,1981年生于中国东北的辽宁省沈阳市,19岁赴比利时就读于布鲁塞尔商学院。在欧洲的中心求学和工作十年来,盖琳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和法语。
2004年夏天,欧洲议会议员内伦贾·德瓦先生在布鲁塞尔的一间酒吧偶遇盖琳。当年冬天,盖琳加入德瓦所在的官方非政府组织欧洲议会海外发展委员会,成为他手下的一名实习助理。2005年夏天,德瓦亲自致信欧洲议会议长,请求破格雇佣盖琳。最后,盖琳被聘为“议员顾问”,开始了他在欧洲议会的职业生涯。
2006年12月5日,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成立,德瓦担任主席,盖琳被任命为秘书长。2007年5月,该小组首次正式访华。往返于中欧的4年里,盖琳经历了北京奥运会这样的盛事、汶川地震这样的灾祸,以及反分裂、反达赖等敏感、有争议、甚至挑起矛盾冲突的事件,听到过中欧双方在每一次大事发生时不同的声音。
正是有感于自己独特的经历,盖琳用中文写下《我在欧洲议会》这本书,记述他所亲历的中欧4年事。此次随团访华,他把这本书带回中国出版发行。
“中欧之间的了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是相互的。”盖琳在此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单方面的了解等于是空话。”
尽管没有像广大80后一样亲身经历中国十年来的社会变革,盖琳仍然深信,自己的存在,能让欧洲议会里的人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也是在用中国人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去听取欧洲议会乃至整个欧盟的运作。
“我认为有必要把我所看到、听到的一切,告诉十三亿中国同胞。”盖琳说。在《我在欧洲议会》一书里,盖琳写到了欧洲议会大选、欧元10周年庆典等欧盟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写到了他眼里的“疆独”、“藏独”、“台独”等反华论调如何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发声,还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欧盟轮值主席国、卡尔顿俱乐部、欧盟对华援助等。
“所谓中欧关系,不应该只停留在政府层面,而是应该存在于人民之间。”盖琳说,“我希望中欧人民的交流不局限于政治,而是扩展到文化、思想等领域。”
盖琳表示,希望随着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日益亲近,合作日益紧密,今后还会涌现越来越多的80后投身其中,为欧中双方的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