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成绩这么差,去医院查查智商有没有问题吧。”如果你是家长,听到老师这么说自己的孩子,会怎么做?
7月27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儿童智测室遇到了焦虑的刘女士,她10岁的儿子思阳(化名)正在诊室里接受智商检测。
“紧张死了,如果孩子的智商有问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刘女士说,思阳是北京市朝阳区某重点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一直是班里的后几名。这次期末考试,语文刚及格,外语只得了20分。
刘女士打心眼里不愿意带孩子测什么智商,“可是没办法,临放假的时候老师找到我,说同年级的三个班级竞争很激烈,如果医院的检测结果证明孩子智商有问题,班级考核,老师的评先评奖也就不会受到影响。老师还将根据孩子的智商检测结果‘对症下药’,针对薄弱环节给孩子补课。”刘女士为难地叹了口气,“其实特别担心孩子受不了这种打击,可是如果不来测试,老师表示以后就不再管他了。”
思阳的检测报告显示:66分,稍低。刘女士赶紧叠起报告,塞进包里,生怕儿子看见。她没有再同记者说话,默默地领着儿子下楼了。
小思阳今后该怎么办?在成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运用各种方式测试孩子的智商时,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如果被检测为“笨小孩”,孩子就真的存在智力问题吗?“智商低”跟学习成绩之间真的有必然联系吗?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孩子:“我是被骗来的”
在北医三院儿童智测室前,记者停留了近4个小时,先后有6个孩子前来检测。除了一个3岁的幼儿外,其余都是8岁至10岁的小学生,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被老师要求做智商检测的。
“我是被骗来的,我害怕做题。”10岁的仲凯(化名)抽泣着。他告诉记者,自己最担心的是,万一答不上题来就成弱智了。
“如果告诉他是来测智商,肯定不来。我只好骗他说去游泳、玩游戏,可是孩子一看门口的牌子就什么都知道了。”仲凯的妈妈无奈地说。
“其实,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总考双百的,从三年级开始,不知道为什么,成绩直线下滑,老师也很头痛。”仲凯妈妈说,老师让来测智商的时候,她也有些顾虑,后来觉得还是测测好。
经过检测,仲凯的智商评分为100分。看到这个结果,仲凯和妈妈如释重负。
等待检测的孙倩(化名)今年8岁,她面无表情地坐在椅子上,紧张得环抱着手臂。坐在一旁的奶奶不时地安慰着孙女,“放松点儿,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小倩倩多聪明呀,会唱歌会跳舞,智商怎么会有问题呢。”
1个小时后,孙倩的检测结果出来了:70分,及格。
奶奶拿着报告刚从诊室出来,孙倩一把抢了过来,跑到一边,紧张地读着上面的文字和表格。奶奶说,“最担心的不是检测结果,而是这件事对孙女心理的影响”。
记者从咨询台了解到,暑假期间来检测智商的孩子格外多,一般都要提前1个月预约。在北医三院儿童智测室的门上,记者看到了一张“请提前42天预约”的通知。
医生:检测结果不能给孩子看
8月3日,记者以孙倩小姨的身份,再次来到北医三院,希望听听医生对检测结果的分析。
“为什么要带孩子做这种检测?”还没等记者开口,魏大夫先询问了检测动机。
“我外甥女学习成绩不好,是老师要求家长带她到医院做智商检测的。”
“孩子一二年级的成绩也很差吗?”
“那个时候一般,比现在好些。我外甥女的智商结果是70分,智力应该没有问题吧?”
“这个还说不好,70分是临界值。孩子的情绪和配合程度都会对检测结果有些影响,不过影响不会太大。这种检测只能反映一定的智商状况,不全面,不可能‘一测定终身’。”
“孩子平时表现怎么样,是不是经常注意力不集中?”
“没太留意。”
“应该带孩子来做个检查,看是不是有多动症。如果是多动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那明年有必要再检测一次吗?”
“一般不建议小孩子重复做这样的测试,测试题是按年龄段分的,反复做没有意义。”
“检测结果能告诉孩子吗?”“一定不能给孩子看。”
随后,记者就智商检测的相关情况,电话咨询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一位心理医生。
“智商检测对软硬件的要求都非常高。”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说,在一些发达国家,对智商测定的条件要求极其严格。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整个测试区域的环境和氛围,例如光线、室内陈设、温度、湿度等都有严格标准,包括测评人员说话的方式、
速度、声调、面部表情等,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被测试的孩子,最终影响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他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以做智商测试的名义,选出若干名学生,事先不透露真实情况,随意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任意指出一组为高智商组,另一组为低智商组。半年以后发现,被称为高智商组的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而另一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下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商检测结果给孩子带来的心理暗示危害极大。”这位心理医生说,我国智力超常儿童和智力迟滞儿童都为数极少,90%以上儿童的智力都属正常范围。而且,高智商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一定就好。他建议家长和老师应该多从教育方法上下些功夫,积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鼓励孩子,“不要轻易把学习成绩与智商挂钩。”
老师:让学生检测智商,能对症下药
8月5日,记者来到孙倩家,希望了解孩子的近况。孙倩奶奶说,检测结果对孩子影响不大。不过孩子的班主任郭老师很重视,要求孙倩每天下午去他家补课。当天下午,记者和孙倩一同前往郭老师家。
“从智商检测结果看,孙倩的操作能力和听觉语言的短时记忆能力较差,我想从这两个方面先给孩子补补课。”郭老师说,现在每天都要求孙倩到家里来补课,主要是教她背诵诗歌,“这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谈到要求孩子去做智商检测的初衷,郭老师坦率地说,学校是区重点,校领导对学校在区里的排名看得很重,对老师评优(影响奖金等)的要求非常苛刻:班级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30%以上,而且班级平均分必须保持在全区总排名的前三分之一。
“我们压力很大,班上有3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所以班级成绩始终没有达标。”郭老师说,让孩子测智商,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有规定,智商在70分以下的学生,成绩将不参加班级测评;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检测结果,找出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
人大代表:建议地方教育督导部门关注这一现象
“孩子要不要做智商检测,应该是孩子和家长自觉自愿的事情,不应该由教师来要求。况且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督学胡平平看来,“尽管我国没有文件和法规规定‘可以或不可以给孩子检测智商’,但是从教育发展规律来讲,学校‘以学生成绩优劣作为给教师发放奖金的前提’的做法是错误的。行政部门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定重点校、按成绩给学校排名,学校对教师提出成绩指标,而教师要求学生检测智商来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都是不对的。”
“我国并不提倡按智商分类教育,因为义务教育法要求所有孩子,无论智商高低,都要强制性接受9年义务教育。”胡平平说,要求孩子做智商检测,是先用分数给孩子们排队,再变相用智商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这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平等原则。她建议当地教育督导部门关注这种现象,并对相关责任人问责。如果家长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举报。当然,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标准及方法,也该进行反思和调整。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做法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残。要求孩子做智商检测的学校和教师,不是爱护孩子、教育孩子,而是在为自己的既得利益毁孩子。”
周洪宇说,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对智商检测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化的,不要仅从某一方面对人作出总的结论。目前,我国使用的智商分析软件多为修订版(记者注:北医三院使用的是《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结果分析软件》),其科学性还很难说。加之智商检测市场鱼龙混杂,医院普遍实行市场化运作,不能排除其检测智商是为了达到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
周洪宇认为,如果将智商检测作为谋财的手段,不仅不能给孩子的智商作出科学的评价,还会打击和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他建议相关部门关注这一现象,并依法进行查处。
“盲目给孩子检测智商,完全是老师和家长单纯从成人的角度在考虑问题,并没有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做法有违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告诉记者,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就是说,当儿童利益同社会利益、教育利益发生冲突时,儿童的利益应当被优先考虑。但现实中,这一点往往被成人们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