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婚登处门口,新人们已排出了百余米长队。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七夕牛郎会织女,新人讨彩忙登记。昨天是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记者在多个区县民政局婚登处看到,等候领证的新人排起了长队。为提高登记速度,部分婚登处加派人手,增设办证窗口。为避免拥挤,有的还采取了“分拨放人”的措施。
新人排长队 婚登分拨放人
昨天一大早,朝阳、海淀、西城、东城等区县婚登处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为不让新人们久等,不少婚登处均提前半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开门。
“我们不到6点就来了。”昨天8时许,在东四环附近的朝阳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门口,小卢告诉记者,他5点起床,本想赶在第一个领证,可到了才发现有人比他还早。排在队首的苍先生说,他和女朋友4点多就往这边赶了。此时,新人们已排出了百余米长队。为避免造成拥挤,工作人员采取了分拨放人措施,每隔几分钟放进去五六对新人。
“二楼办手续”,“交完资料,请坐在椅子等着叫号”,“下楼请走另一侧楼梯”……婚登处从一楼到二楼都有工作人员在引导新人等候排队,提供咨询服务。记者注意到,由于人太多,五六位工作人员不停地维持秩序、答疑,嗓子都喊哑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早上忙到中午一刻都没休息。
海淀区婚登处陈科长告诉记者,昨天办证大厅8点开门,比平时提前了1小时。当天全员上岗,十个办证窗口全部开放。据她透露,当天预约的新人有300多对,全天登记新人预计会突破500对。
为超生儿落户 爹妈抱子领证
记者昨天在多个婚登部门发现,来赶搭七夕这趟“花车”的新人中抱孩子的年轻男女比平时多起来,其中不乏有想赶在人口普查期间给超生孩子上户口的。
在朝阳婚登处,记者就见到一对“新人”,两人带着7岁多的女儿和2岁多的儿子来登记。妈妈薛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听说在全国人口普查期间交了罚款就可以为超生儿子上户口,但孩子父母必须是有结婚证的合法夫妻,所以就带着孩子来领证了。
七夕婚登数 恐创今年纪录
昨天下午,记者从多个区县婚登部门了解到,为让当天排队的新人都能顺利办理结婚手续,婚登机关都在为最后一对新人办好手续后才下班。
截至下午6时,城六区婚登部门统计显示,共有2000余对新人赶在七夕领取了结婚证。据推测,昨天应为今年以来京城婚登人数“最高峰”。
往年婚登数据显示,本市目前单日结婚登记的人数“纪录”为2009年9月9日的1.9万对;其次是1.5万对,产生于2008年8月8日的“奥运日”。今年以来,由于颇受新人青睐的2月14日、8月8日等多个传统好日子都赶上周日,婚登部门不办公,因此京城今年一直未逢新人登记明显“高峰日”。10月10日也正逢周日,此前有媒体报道上海婚登部门当天将开门办公。晨报记者 孙韬
■相关新闻
来回两趟 七旬夫妇补证几乎跑断腿
昨天上午,在朝阳婚登处,记者遇到了4对前来办理结婚证补领手续的老年夫妇,但他们中有3对都因为手续不齐全白跑了一趟。
霍阿姨和祖大爷于1965年结婚,45年来两人户口一直没落在一处。不久前,祖大爷户口所在地三里屯地区老房子拆迁,他想把户口落在老伴户口所在地——常营地区。“落户口需要结婚证,我们的结婚证早就丢了。”霍阿姨说。
为了补领结婚证,这对七旬老夫妇先是来到婚登处,婚登处让他们到区档案馆先开个结婚证明再补证。然而,朝阳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婚姻档案已经被销毁了,他们的结婚资料无法找到。两人只好又回到婚登处咨询,婚登处又让他们到街道办事处开具结婚证明,然后到档案馆开一个无法出具婚姻关系档案的证明,两人拿着这份证明再到公证处公证。
“我们为这点儿事已经跑了三趟档案局、两趟婚登处。”老两口一脸无奈。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朝阳区档案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1970年以前的婚姻登记资料大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保存下来,能查到的寥寥无几,多数已经无法找到。
“可没结婚证就不能落户,没户口,领不了养老助残券。”已经73岁的祖大爷希望,老年人补办结婚证的手续能够简化些。
晨报记者 孙韬
提醒
带齐资料 以免白跑
婚登所需资料:男女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和三张大二寸近期半身免冠合影照片。其中,身份证和户口簿上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证件号码须一致;集体户口需携带本人户口卡原件、集体户口首页复印件并加盖保管部门印章;曾有婚史的须将婚姻状况变更为“离婚”或“丧偶”。
■七夕·现场
什刹海畔情侣苦等游船
晨报讯(记者 张十月 实习记者 张静雅)从荷花市场到银锭桥,数百米的路上挤满了一对对的情侣。昨天的什刹海,成了不少情侣休闲娱乐的首选。
傍晚时分的什刹海畔,比起平时的游人数量明显多了很多。许多小贩穿插在人群中,“买朵花送给您的女朋友吧。”小贩说着,却将一整束花都递到了小伙子面前。“不用了,拿不了。”小伙子“狡猾”地回绝了小贩。荷花市场前的小广场上,不少乘凉的居民们照常踢毽、打球,一旁的撂地相声也在说着,可是很多人的目光都没有被他们吸引——昨天的荷花市场门前又出现了不少拿着“孔明灯”卖的小贩,“10块钱一个”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一个“外行”的姑娘买了一只,却怎么也飞不起来,折腾了将近20分钟,***赶到现场,表示孔明灯可能导致火灾不能放,人群才逐渐散去。
尽管什刹海是酒吧聚集地,但昨天晚上这里酒吧的上座率并不算高,银锭桥西侧后海南北两侧的酒吧,大都只坐着屈指可数的人,酒吧的音乐声却一个比一个响亮,一些酒吧歌手坐在里面“寂寞”地唱着歌。相比之下,划船项目格外受到情侣欢迎。在租船处门前,约10个小伙子排队等游船,他们的女友则在小路对面焦急地等他们,每小时200元的价格似乎并没有影响情侣们的热情。
■七夕·怪相
不送鲜花送蜜语 玫瑰不好卖
有商家表示玫瑰销量比去年少三成多
晨报讯(记者 陈琳)昨天虽是七夕节,但鲜花销量却大不如前。除了赶上周一买花人少,网友们的倡议也给鲜花店添了不少麻烦。因为很多人支持“多动嘴少消费”,用甜言蜜语代替送玫瑰。
网友“威威”以往都是给女朋友送鲜花、一起赏月,“威威”觉得“不环保”,“买束鲜花两天就蔫了。”上周六他就在网上发了一个低碳七夕的倡议书,没想到,众多网友纷纷跟帖支招,而“多动嘴少消费”最让网友热捧。
不少网友也表示,“买鲜花过七夕”已经有些过时了,对于很多爱发短信的“拇指一族”来说,手机彩信、音频、视频短信等,成了他们七夕节时传递感情的最佳方式。网友“ika”一星期前就做好了一条“七夕传情视频”,“绝对能给女友一个惊喜。”
记者从莱太花卉了解到,今年七夕的鲜花销量大不如前,一位负责人称,今年七夕正逢周一,不少恋人就想提前在周末过,不巧赶上全国哀悼日,鲜花自然少人问津;此外,今年不少地区遭遇干旱和洪涝,鲜花整体品相不如从前,但价格却高了不少,如普通玫瑰去年七夕每枝4元,今年涨到5.5元,“蓝色妖姬”去年每枝20元至25元,今年得30元左右。一位商家表示,今年玫瑰销量比去年少了三成多。
今年“七夕”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准备离婚的夫妇也选择在这一天“分手”。记者在某社区论坛上看到,昨天有10多个网友发帖称要在七夕离婚,“因为“‘七夕’过后,牛郎织女就各奔东西了,选择在这一天分手也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