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未毕业农民发明6台机器2次获国家专利

2010/8/23 11:05:4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16岁时,他萌生了发明耕田机的想法,初中未毕业的他离开父母,在异乡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发明生活。23年来,他自学1000余本专业书籍,绘图5000余张,先后发明出6台机器,两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白建林展示自己的发明成果

白建林展示自己的发明成果

  16岁时,他萌生了发明耕田机的想法,初中未毕业的他离开父母,在异乡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发明生活。

  23年来,他自学1000余本专业书籍,绘图5000余张,先后发明出6台机器,两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39岁了,他还没有结婚。昨日,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只要我的微型耕作机不投入使用,我就不结婚。”

  近日,在西昌网络上出现一个让大家感动又难以读懂的人,网友都称他西昌“发明哥”。“发明哥”白建林来自农村,连初中都没毕业,但打开国家专利局网站,人们会发现他名下有两项专利。“乡亲们种地一直都是靠牛耕手挖,太辛苦了,如果能有一种机器代替牛耕手挖,那该多好啊!”这是白建林一直以来的心愿,从16岁开始,为这个心愿他付出了23年的青春与心血……

  16岁萌生“发明耕田机”的想法

  今年39岁的白建林初二时由于家庭贫困辍学回家务农。在白建林的记忆里,耕作都靠牛耕手挖,他原本以为这就是在土地上劳作的方式。

  “16岁那年,队上有4头牛,平均6户人家一头,农忙时牛根本不够用。”白建林说,没有牛,耕作只有靠人力,白建林的父亲因为身体不好,不能下地劳动,白建林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之一。辛苦一天下来,白建林躺在床上全身酸痛,几乎不能动弹。这时,一个念头从白建林脑海里闪过———要是能设计出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力耕种土地,那么我们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以后,白建林便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发明之路”。“我到处去找相关的机械书籍看,偶尔去买一些废铁来搞研究。”白建林说,19岁时为了研究一个动力原理,他把生产队的打谷机拆了,偷偷搬到自家小屋子里,“怕被家人和村民发现,我都是深夜时一个人悄悄研究。”

  农闲时,白建林还到县城买一些废旧的钢铁零件回来琢磨,制作出简单的试验机模型,由于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模型犹如一堆废铁,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连续制作了两台都没有成功,白建林慢慢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跟随姐姐和姐夫去西昌打工,但是打工生涯还是不顺畅,他又回到家乡继续耕种土地。

  但是“搞发明”这个梦想,依然深埋在他心中。

  1998年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1998年,白建林再次来到西昌,他打半年工,挣几千块钱后,又搞半年发明。“半年虽然可以挣几千块钱,但是对于我的发明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前前后后我为此花了差不多20万元。”白建林说。

  在白建林的不断努力下,耕作机的雏形慢慢形成,还获得了国家专利。1998年6月12日,他的发明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此后,白建林不断地在此基础上对机器进行改良更新,23年里,他前后制作了6台机器做试验,两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经过多年来的钻研,白建林发明的“多功能微耕机”试验用机获得了一些人士和农民的好评。有人认为,该机器功能全面、机型新颖、小巧实用,很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带推广使用,还有不少的农民希望能早日购买到该机器,并鼓励白建林要想办法生产出来。

  自学1000余本专业书籍

  据白建林介绍,为了搞发明,23年来他一直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经常身无分文,只好到姐姐那里混饭吃。有时需要一些零部件却没钱买,白建林就会到一些机器修理店去求老板给些零件,“除了下跪,我什么求人的方式都用过。”

  “我经常都会到凉山州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去看书。”白建林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搞发明和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他最开始连图纸都看不懂,机械原理全都不入门,20余年的时间里,他自学了1000余本专业书籍。“现在绘图对我来说根本没问题。”白建林说。

  由于缺少资金,白建林的很多零部件都是自己去废品回收站淘回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平时收集的。23年来,他一共收集了螺丝10000余颗。“从搞发明到现在,估计一共绘了图纸5000多张。”在白建林租住房的一张旧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摞近30厘米厚的图纸。“最开始绘一张图纸需要好几天。”白建林说,为了学习绘图有好几次他的手都磨出了血泡。

  执着“发明哥”至今未结婚

  多功能微耕机得到认可,让白建林感到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是他还有两个遗憾,一是自己的专利还没能推广,二是至今单身。

  “我何尝不想微耕机能够早日为农民朋友服务啊!但是一项机械专利要进行转化首先需要拿出一台样品机作示范介绍,否则无法进行。”白建林一脸无奈地说,单做一台标准的样品机也需要花费一万多元,而他已是一贫如洗。

  虽然都39岁了,但是为了自己的发明,白建林至今都没有结婚。白建林说,家人帮他找过两个女孩,但是由于他惨淡的经济状况,最终都吹了。白建林颇为尴尬地笑着说:“这么多年来,我的全部心思都花在了这项发明上,根本就没时间和精力考虑个人问题。我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一个贤惠善良的女孩共结连理。”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白建林很坦然,“虽然现在生活很拮据,但是我会坚持我的想法,微耕机不投入使用,我是不会结婚的!”

  江龙 张渔 成都商报记者 王明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