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自杀搜救队”成立半年来,从未接到过求助电话商报见习记者 赵卓/摄
昨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郑州自杀搜救队”街头宣传“不许自杀”
作为一个民间公益组织,成立半年来,他们尚未接到一个求助电话
心理专家说,郑州需要他们 但公安部门从市民安全考虑,不建议民间力量参与救援
商报见习记者 王轩昊
昨天,是第8个“世界预防自杀日”。
半年前,6位郑州市民因网络结缘,成立了民间公益组织——“郑州自杀搜救队”,半年来却没救助到一个人。
心理咨询专家称,郑州需要类似的自杀危机干预机构。公安部门认为,救援工作危险性大,为了市民安全考虑,不建议民间力量参与救援活动。
起源
一个志愿,
让郑州有了
民间自杀搜救队
一年前,菡子(化名)因为被负心男友抛弃,在绝望中服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楠是菡子生前一起练习跆拳道的好姐妹。在追悼会上,看到菡子父母悲痛欲绝的样子,她回家后,大哭了一场。
事后,张楠在网上发表了帖子悼念。帖子中,张楠说,如果早一点发现,如果有人能及时伸出援手,鲜活的生命本可以挽救。
这个帖子引起了一些有相似经历的人的关注。
心理咨询师黄建中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想要自杀的人,他说:“我也经历过身边的人自杀,认为应当成立个团体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
于是,6个怀有同样志愿的人走到一起。今年3月15日,他们组建了“郑州自杀搜救队”,队里唯一的女性张楠成了队长。
队员
各有所长,并自费买了车和救援工具
搜救队虽然只有6个人,但每个人都是“专家”。
按照搜救队的宣传材料,6个人分别为跆拳道教练、心理咨询师、游泳救生专家、登高救生专家、临时急救医生和搜救队司机。
队长张楠说:“我是跆拳道教练,负责队里人员的体能和协调性训练。在队里,还有心理咨询师、***、军人。”
张广豪是队里的“游泳救生专家”,他介绍说,6位队员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周六周日,就会聚在一起,学习救生知识、心理学知识,并进行体能训练。
而队员黄建中则负责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对有自杀倾向的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我们队的设备也还比较齐全,大家凑钱买了一辆全顺汽车,还有各种救援装备,进行一般救助,应该没问题。”黄建中说。记者看到,他们的装备有防割手套、救援绳索、梯子、救生圈等。
尴尬
半年来没有接到救助电话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搜救队来到郑州市二七广场进行宣传。围观的人不少,但却没有人记下宣传展板上的救助热线。
张广豪说:“成立半年了,我们却没有接到过一个求助电话。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队员都很着急。”
队员们每天都会开着车到水边、高层建筑旁等一些容易发生自杀事件的地方巡查,但是收效甚微。
“我们能够得到的消息毕竟有限,希望下一步能够和公安部门进行沟通,看能不能协助他们对自杀人员进行救援。”张楠说。
另外,据张广豪介绍,搜救队成立半年来,并没有到相关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我们就是个小团体,也没有啥经验,也不知道用不用登记,或者和谁联系。”
专家
一人自杀,能让周围16个人陷入悲观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国家心理咨询师杨勇超认为,自杀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应当关注,郑州需要类似的自杀危机干预机构。
“一个人的自杀,将会把周边至少16个人拖入悲观旋涡。”杨勇超说,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设有专门的自杀危机干预中心,全国也仅此一家。
杨勇超说,郑州自杀搜救队的出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郑州急需这样的组织,至少能够从心理方面,进行有效地疏导。
同时,杨勇超也表示,自杀预防机制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仅凭一个民间组织,远远不够,“搜救队一定要准备好处理各种情况的预案。但救援工作最好能由政府部门来牵头。”
有关部门
不建议公民参与救援
针对这样一支“搜救队”,郑州市公安局和120急救指挥中心表示,不赞成公民参与到救援行动中。
“毕竟救援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专业性,一般人员没有经过特殊的训练,不可能胜任。我们要是盲目地支持鼓励,对公民的生命也是不负责任的。”郑州市公安局宣传处工作人员表示,郑州警方和消防官兵足以胜任各种救援活动。
郑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在救援过程中,涉及统一的指挥协调事宜,并不适合民间力量参与到工作中来。
“但公民参与到救援活动中,这种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该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