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们平时从道听途说中,从媒体上,看到很多不正义、不公平的事情。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基层干部做了许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事,只是鲜为人知。
我是中共湖南省资兴市委办公室的一名干部,较长时间担任中共资兴市委督查室正科级督查员。我从事督查工作已有9年。所经历的事情不少,其中一些事特别令人难以忘却。
长达8年的信访案画上了句号
2005年,我经手查办了当事人已经离开人世,其妻替夫申诉的信访案。
信访人为资兴市妇幼保健院医生,姓钟。钟某的丈夫黄某原为市人民医院医生,于2004年病逝。黄某病逝前,所在的单位对黄某进行过处理,黄某不服,上诉了多年。他病逝后,钟某继续向上级有关部门投诉,为其夫鸣不平,提出其夫生前因为举报而遭受打击报复,要求上级组织澄清是非,补偿损失。
当事人已经离开人世,且生前已有5个部门查处过,作过结论。查办这样一起申诉案,具有一定难度。为此,由市委督查室牵头,从市纪委、市政法委、市卫生局、市人事局抽人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
我参加了此项调查,且负责整个案情的把握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组经过认真调查,终于澄清了是非曲折,最终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报请市委领导同意纠正了部门的不当做法,责成黄某生前所在单位对申诉人给予了6000多元经济补偿,使得这起长达8年的信访案画上了句号。
调查组将结果告诉了钟某,钟某顿时被感动得扑倒在地,泪流满面。调查组问钟某:“你还会往上告吗?”钟某回答:“不会再告了,非常感激你们”。
被告者权益得到保护
2006年,我被抽去与市纪委的同志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一起恶人先告状案,我负责整个案情的把握和调查汇报材料的起草。
告状人是一支自称为“三都至塘溪变110KV电力线路”施工队。施工队向市委主要领导告状称其遭遇阻工。市委主要领导责成市委督查室、市纪委调查。如结果属实,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当地乡政府、几个村组和市林业部门感到压力很大。
经查,施工队遭遇阻工是事实。调查组通过调查发现,告状人原来是“恶人先告状”。一是施工队来历不明,没有提供任何证明;二是施工队没有任何手续,砍伐了当地大量林木;三是施工队对两个村的支书分别发送手机短信,使用黑道语言进行威胁。有一条短信称:“我是邵阳黑老五,专门摆平工地事件,我在你那里搞工程,兄弟,请支持,交个朋友,我明天会找你”。另一条短信称:“我是邵阳唐老五,专门摆平工地事件。兄弟,我的朋友在你处搞高压线路亏了,请你高抬贵手,在你的地盘上多义字当先。你看让我的小弟跟你谈,还是我的朋友的代表与你谈,只想线路通过,别的不说,相信你做好”。
情况查明后,调查组在汇报会上旗帜鲜明地表明,造成阻工的全部责任在施工队,当地乡政府、村组和林业部门没有任何责任。市委主要领导接受了调查组的意见。调查组有效保护了当地政府、村组、林业部门的合法权益。后来据悉,施工队溜走了。
乡镇穷于应付各种考核,汇报信为乡镇减压
这是一件令我感到非常欣慰的事。
今年1月5日至7日,我被抽去参加移民避险检查验收工作。5日下午,检查验收组抵达某镇,我们察看现场返回镇里时,某单位几位干部抵达了该镇。
据悉,这一天有3支考核队伍进驻该镇。镇里有两位领导私下向我倾吐苦水:“6日又会有3个考核组来。市里的考核组来,对谁都不敢怠慢,谁都惹不起,主要领导都得作陪。中午喝了酒,下午就做不了事了,整天处于醉酒状态。”这两位领导托我向市委反映一下,建议市委对考核工作统一安排,不然,乡镇穷于应付各种考核,根本没有精力、时间去考虑其它工作。
回单位后,我立即给市委主要领导起草了一封汇报信,题为“考核大军频频挺进乡镇,乡镇苦不堪言”。我将信亲手呈报给了市委主要领导。
市委主要领导立即作了批示。市委办、市政府办于2010年3月25日发布了《中共资兴市委办公室、资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减少各类检查评比活动的通知》(资办发〔2010〕6号文件),发到各乡镇、市直各单位。文件明确:“对确需以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名义组织开展的检查评比活动,实行逐项审批制度。凡需在岁末年初开展的检查评比活动,各部门各单位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申请,经逐项审批后,由市委办、市政府办统筹安排,组成一个综合考评小组与年终综合考评工作一并进行,各部门各单位不得再单独组织开展检查评比活动。”这个文件的出台,极大地减轻了乡镇的压力和负担,乡镇频频称“好”。
外地女灾民终于享受当地灾民待遇
2006年7月15日,资兴市受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何家山乡是一个重灾乡。灾害发生后,市里组织了150人的工作队进驻该乡。我被抽去参加了这支工作队,被分配到西坌村工作组。工作队最紧迫的任务是协助当地发放救灾物资,维护稳定。
当时市里规定,对灾民救灾物资的发放以户籍为依据。对全倒户每户按照“十个一”(每户一袋米、一桶油、一件矿泉水、一件方便面、一百元慰问金、每人一床棉被、一套衣服、一双鞋子、一张草席、一床蚊帐)的标准发放。
在西坌村的发放过程中,突然有一位农妇嚎啕大哭起来。我听到有人说:“你的情况,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位农妇越发哭得厉害。我不清楚个中原委,但一种责任感促使我择机找她与其夫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农妇是青腰镇人,嫁到西坌村9年了,户口一直未迁移过来。她家在这次灾害中属于全倒户,但由于户口不在西坌,不能享受当地灾民待遇。我了解后,认为这位农妇应该享受当地灾民待遇。我提出的理由有4条:第一,这位农妇嫁到西坌,虽然没有将户口迁来,但毕竟已经与丈夫共同生活9年,属于夫家的家庭成员,家庭其他人员享受了灾民待遇,她也应该享受。第二,这位农妇的户口在青腰镇,而青腰镇又不是受灾镇,如果仅以户口所在地为准,西坌这一头不给享受,娘家又没受灾,那她岂不是完全落空?第三,这次是救灾,是讲人道,不是平常处理利益分配。第四,对外来打工、开矿人员,当地同样发放了救灾物资,具有可比性。
我当即分别找一些工作队的同志单独交换了看法,他们都赞同我的分析。尔后,我单独找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谈了我的看法;又找了几位带队的市领导汇报情况;最后找到何家山乡党委书记范宇。范宇当场表态:“在我何家山版图上受灾的都是灾民,如果市里不发,由何家山乡政府发。”我顿时将范宇的答复用手机告诉了村支书。村支书迅即赶到了乡政府进行衔接。后来我听说,那位农妇当天领到了救灾物资,并且何家山乡类似情况的灾民全都享受到了当地灾民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