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先生和他的苍鹰
小苍鹰也趁长假游西湖
不看风景只看人
□本报记者 岳雁/文 李翔/摄
游人如织的孤山大草坪,昨天下午迎来一位特殊客人。威风凌凌的眼神,挺拔的身姿,坚韧的双翅,赫然是一只遨游在北方天空中的苍鹰。
而今它却乖乖地停在主人的手臂上,面对无数朝它投射而来的好奇眼光,它淡定地就像出席活动的大明星。
“稀客啊稀客。”摄友陆华洲忍不住,为苍鹰拍了一打的照片。
超有范儿的苍鹰
昨天下午2点15分,早报摄友陆华洲正背着相机在孤山采风。西湖边到处是人,陆华洲的目光却停在一个男人的身上——粉红色的体恤,笑眯眯的脸,一眼看去就像一个普通游客,然后他的手臂上却立着一只在杭州很少能见到的鸟。
“鹰,这是鹰。瞧这两条腿,全是肌肉,瞧着眼神,锐利得很。”
一群摄友一窝蜂地冲了上去,征得主人同意后,长枪短炮纷纷对准了这只鹰。面对如此明星待遇,苍鹰却很淡定,纹丝不动,不见一丝惊慌,超有派头地直面镜头。
“太有范儿了。它还会主动跟着镜头换姿势。”陆华洲觉得,能带着这么骄傲的宠物外出,主人走路都带风啊。
游客们的反应虽然没有摄友迅速,但此刻也都围了上来。孩子们吵着想摸摸这只鹰。
“这是苍鹰吧,杭州可见不到,北方才有。啧啧,养得真好。”
苍鹰好像能听懂人话一样,称赞越多,就越挺胸收腹,精神十足。
“一开始孤山草坪上,还有很多麻雀唧唧喳喳的。苍鹰出来晃了一圈,虽然麻雀还在,不过却一点也不敢聒噪了,远远绕着飞。”陆华洲说。
来西湖边看人练胆量
苍鹰的主人是苏州人,姓闻,30多岁,养了10多年的鹰了。
手上的这只鹰1岁多,是东北的朋友送的,还在训练期。
“这次是来杭州会鹰友的。南方鹰友玩的大都是鹞子等小型鹰,苍鹰比较少见。”
闻先生得意地说,“苍鹰可是鹰中之王,野性十足,翅膀肌肉发达,飞得又高又远。”
闻先生的3个鹰友都住在富阳,每次见面都会带着自家最得意的鹰出来交流,比试一番哪家的鹰最听话,捕食本领最好。
“苍鹰每天都要吃新鲜的牛肉,为了保持它的野性,我有时候也会弄些鸽子让它捕食。”闻先生说,这只苍鹰还是小鹰的时候,被朋友捡到,送给了他。
闻先生说,鹰猎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北方鹰类多,玩鹰的人也多,南方就很少见了。”
“鹰猎现在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这些鹰友希望能把这项传统活动延续下去。”
闻先生说,他前后训练过不少苍鹰,不过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训过的鹰最后都会被放生。
“春天是鹰类划分地盘,交配产卵的时候,所以一般都是秋冬训鹰,春季放生。”
每次放生,闻先生都会舍不得,鹰也会依依不舍地盘旋好几圈后才离开。
“它还是只小鹰,要到明年春天才能放生。”闻先生摸摸手上的苍鹰说,“这次带它来杭州,也是练练它的胆子。”
闻先生说,为了让苍鹰不再惧怕人类,他经常带着苍鹰去菜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溜达。
“每年国庆假期,杭州就会人山人海,所以这次特地带它来西湖边看人练胆子。”
不过闻先生也有点担心,虽然出来一趟,这只苍鹰的胆子练大了,可照片拍多了,却有了自恋的倾向。
新闻助读
鹰猎,是满族人古老的传统技艺。女真人打猎时,喜欢带着鹰犬。这种传统,始于唐代,到了金、元时期,更是盛行。
驯鹰过程中,人要爱鹰,理解它,鹰才能逐渐地听人的话。
鹰猎,就是架鹰出去狩猎。当猎人发现有猎物窜出,就立刻放鹰,转眼间猎物已被鹰按在雪地上。
把鹰养大、驯好,要经过大约三四个月时间,到了春天,猎户们就要考虑如何把鹰放走了。
捕鹰驯鹰的传统在北方流传了近千年,被列入吉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