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做好准备工作。
②全神贯注打气(左二为义务打气队发起者孙茂芳)。
③礼貌送走顾客。
④高调招徕“生意”。 本报实习记者曹宗文摄
本报讯(实习记者黄海蕾) “打气,打气,学雷锋义务打气!”昨天早上7点半,东城东四七条小学的3名学生扛着“学雷锋义务打气队”的红旗,来到朝阳门北小街与东四七条胡同交叉口值日。每天花半小时为骑车人免费打气,这是该校已坚持了18年的传统,孩子们以成为“打气员”而自豪。
乐乐是六年级学生,能来打气她非常高兴。“我四年级的时候就参加过打气队呢。”乐乐一边说一边娴熟地拧下一辆需要打气的自行车车胎气芯帽。
“阿姨,您不用动手,我们给您打就行。”乐乐之外的两名学生都是男孩子,体格健壮,打气的活儿自然落在他们头上。打完气,3个孩子一起敬礼,还送上“阿姨再见”。骑车人陈女士称,她经常在这儿给自行车打气,孩子们的服务很周到,也很礼貌。
孩子们的带队老师吴先生介绍,他们学校义务打气的传统有18年了,学校校长换了3任,学生们毕业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每个班级值日一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暑假都要坚持,孩子们自主报名。他们都以成为打气队成员而自豪,每次都争着参加。
“有些孩子害羞,一开始不敢张开嘴巴喊,但慢慢锻炼就能大方地喊了。”60多岁的孙茂芳老人说。孙茂芳老人是东四七条小学的辅导老师,也是义务打气队的发起者,“没想到当年的一个想法竟然坚持了18年”。老人说,义务打气虽然是小事,但毕竟能给一些人解燃眉之急,而且可以锻炼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从小树立起做好事的意识,让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找到快乐。
孙茂芳老人是位退休军人,被称为“京城活雷锋”,曾在多个地方演讲。有一次他在北京大学参加活动,遇到了曾参加义务打气队的一个学生,“那孩子看到我很激动,抱着我说一直没忘记小时候打气的事,给他的童年留下许多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