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人组团赴异地路口行乞 不愿接受救助(图)

2010/11/25 17:53:1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23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这个路口,见到乞讨的行列中又多了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蹒跚地来回走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他告诉记者,这些在十字路口行乞的乞讨者中,许多都是“职业乞讨者”,并已将此作为赚钱的手段,因此,许多人并不愿意接受救助站的帮助。

一中年妇女背着孩子在车流中乞讨。本报记者孔红星摄

一中年妇女背着孩子在车流中乞讨。本报记者孔红星摄

  文/本报记者孔红星

  经过海曲中路与北京路交叉路口时,细心的市民会注意到,一周以来,一名妇女和一个不足4岁的孩子在路口“等车”,每到信号灯变成红色时,她背着孩子便把乞讨之手伸向了等待信号灯的司机。她们为何冒险在路口乞讨?难道真的需要救助?22日和23日,记者跟踪采访了在路口乞讨的人员,得知她只是乞讨团队中的一员,不愿意到救助站接受救助。

  现象

  十字路口现抱孩乞讨者

  22日16时左右,在海曲中路和北京路交叉路口,一个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小孩子,手持一个碗,见红灯亮了,该妇女连忙迎上前去。她抖动着手中的碗,站在驾驶室司机窗口外向司机讨钱,在站立一会儿后,见司机没有给钱,便向后面的目标进发。当绿灯亮,车辆通行时,该妇女就坐在道路中央花坛的边沿上休息。

  16时30分左右,她们穿越车流,走向了路口东南侧的文化公园。她们来到公园西侧的亭子内,该妇女坐在凳子上,掏出零钱,一张张点数乞讨来的成果。一位市民沿着小路经过亭子时,该妇女就不再点数零钱,她坐直后环视着周围的情况,如果发现没人,她则继续点数。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她并没有回家的迹象。1S时许,她们走向了商城南侧的林家滩村,迅速消失在尽是宾馆的街道上。

  探究

  行乞者是“组团”来的外地人

  陈先生在开发区上班,每天都要驾车往返北京路,他告诉记者,该妇女在这个路口行乞已有一个星期了。对于这些在十字路口的行乞者,陈先生连连摇头,他告诉记者,每次红灯一亮,车还没停稳,行乞者便跑上来。

  23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这个路口,见到乞讨的行列中又多了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蹒跚地来回走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不多时,从路口北侧又来了一位老太太,她们一起乞讨。

  记者上前攀谈,只见孩子的脸上和手上已经有明显的冻伤。当问及家庭情况时,她们说:“我们家都很困难,都是本地的。”当记者询问当地是哪里,她们说不出具体的名称。当地居民根据口音判断,她们并不是本地的居民。

  在林家滩村附近多家餐馆和小吃摊,店主们看到记者出示的照片,纷纷表示见过这几个人,“他们就在附近,十几个人呢,抱着孩子的、拄拐杖的老头老太太,经常到这里讨要食物。我们都看着他们可怜,多少都给上一点。”

  部门说法

  ***:有心无力

  “她们在路口乞讨,的确影响了道路交通,但***也没有办法。这些人看到***就走,但一离开,她们再次回到路口继续乞讨。”东港***直属大队***介绍,她们在路口乞讨肯定有“市场”,如果司机都不给,她们自然捞不到好处,会主动离开。但如果不给,司机看到她们这样可怜,心里也过意不去,一般都多少给一点。

  司机在掏钱时,有时会在驾车方面分心,容易带来交通安全隐患,***也想加强管理,但这很难。

  救助站:只能劝导

  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日照市救助站一位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于此问题,他们主要依据的是国务院下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而《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原则是“自愿受助、无偿救助”,而不能进行强迫。

  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对于这些乞讨人员,他们主要以教育和劝导为主,而不能强制这些人必须接受救助站的帮助。

  他表示,虽然如此,但由于他们不能强迫这些人接受救助站的救助,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他们也很为难。他告诉记者,这些在十字路口行乞的乞讨者中,许多都是“职业乞讨者”,并已将此作为赚钱的手段,因此,许多人并不愿意接受救助站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