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榜老人在展示他收藏的古代兵器。
吴金榜老人收藏的古代兵器。
人到晚年,那些花费毕生心血收藏到的心爱之物最终将落身何处?
这些自成体系的藏品是让后人一件件地拿出高价出售,还是在有生之年将它们妥善安置好?
将藏品捐献给有实力的单位,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专项博物馆。从2003年起,今年75岁高龄的吴金榜开建博物馆,7年时间,他建成了5个不同题材的专项博物馆。
目前吴金榜正在为数万件藏品的归宿纠结,如何把自己抢救来的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老人的心愿是把这些藏品捐献给能妥善保存的单位,再捐建古代兵器博物馆、线装古籍博物馆等5座不同题材的博物馆。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晚报记者 程国平/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受赠的一本邮票册带他走上收藏之路
75岁的高龄还能做什么?
公园里散散步,打打太极;和老伙伴们喝喝茶,聊聊天?他都顾不上,他还会像年轻时一样骑一辆破自行车到古玩城转转,遇到喜欢的东西一准拿下。他会整理古书到大半夜,他会整日坐在书桌旁写邓瓷史研究。
这就是吴金榜,50多年前,原本根正苗红的他因一次偶然事件被打成右派,在下放的西华农场里,吴金榜偶然结识了一名老右派,机缘巧合下,这名老右派将珍藏多年的一本邮票册悉数赠与吴金榜。
吴金榜的收藏之路就此开始。
最初收藏古钱论斤买
最早,吴金榜结识的藏品是铜钱,那是上世纪60年代,家家户户有铜钱,有的村民为生活所迫,就拿到供销社去卖,当时给供销社送笊篱卖的吴金榜,开始找相熟的工作人员要求买铜钱。
那时,吴金榜也并不知这些古钱的价值,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自然也不知道,所以卖给吴金榜的价格是2元一斤,而且吴选的都是品相好的。
就这样,吴金榜论斤买古钱买了好几年。
当他研究钱币书籍后,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居然收到了许多珍品,如北周武帝的“五行大布”,宋徽宗的“崇宁通宝”,金章宗的“泰和重宝”等钱币绝品,还有大量的王莽钱。王莽的新朝存在时间短,传世钱币少而且制作精美,历来被藏家看重。吴金榜所收王莽钱数量极多,种类齐全,最轻的1.8克,最重的10.7克。
吴金榜顺理成章地成了南阳钱币收藏第一人。
50年收藏让他拥有了数万件藏品
南阳,古文化繁盛之地,东汉之帝乡,东汉时,多少王公贵族聚首南阳郡。当昔日繁华散去,汉文化从地下涌出。
吴金榜开始收藏汉代遗物,家具、大门、马车上的各种零部件等。他的藏品还有陶器、瓦当、画像石、画像砖等。
个头最大的,是一块画像石,三米多长,一两吨重,是一座汉墓的门楣,上面雕刻着龙虎斗画面。当初收藏的时候,是动用一个小货车才拉到家里的。
古钱币、汉遗物是吴金榜最早收藏的两个大门类,但在50多年的收藏生涯中,已对古玩着迷的他遇到啥稀罕物件都会收,陶瓷、书籍、玉器、民俗、字画,吴金榜样样都爱。
老伴儿这样形容吴金榜收藏时的情形:东西少时手提着,东西多了肩扛着,再多了就找根扁担挑着;如果实在多,吴金榜一人可肩挑、背扛、手提。
有人会问,古玩价钱如此之高,吴金榜哪来的钱?
吴金榜没钱,买这些藏品,全来自于他的工资,当然,他主要是占了早些年啥东西都便宜的光,钱币论斤买。最早时,一些珍贵瓷器他几十元就能买到。
现在,一枚袁大头就是几百元,一小块古玉价值连城,吴金榜说他现在可是买不起了。
50多年下来,吴金榜的家成了一个没有展台的综合博物馆,啥样的藏品都有,熟悉吴金榜的人都说:你别看吴金榜天天骑一破自行车四处跑,他实际上是个身家不菲的大富翁,这一屋子东西随便拿出几件来卖,买套房子买辆名车不成问题。
但在收藏圈内,熟悉吴金榜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最“抠门”的人,不管啥藏品,他都只进不出。
为藏品寻归宿,吴金榜走上捐赠之路
只进不出,50多年来,积攒下数以万计的藏品,年龄越来越大的吴金榜费起了心思:这一件一件经自己手进家门的藏品未来的出路在哪儿?
原来收藏只是感觉自己喜欢,最近几年,吴金榜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抢救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所以已过古稀之年的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为这些藏品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一一卖掉换成钱财,那显然不是他的初衷。“我要是出手,与文物贩子又有何异?”
在吴金榜看来,每一件藏品,身上都深印着一个时代的印痕,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吴金榜想,如果能分系列建成专项博物馆,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文物去了解和感受历史,岂不是让文物的价值放大了?
吴金榜的想法与南阳师院一拍即合。
2003年5月,吴金榜与南阳师范学院签订协议,捐出自己收藏的一万余件文物在该校建立古钱币馆和汉代文物馆,总命名为“金榜文物馆”。
这些文物中有“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斧,商周至秦汉的青铜刀、弩机、箭头等兵器,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石斧、石铲等石器,清朝“田黄”“田红”等玉器,以及古书等。
其中古钱币馆共分十大系列,按中国历史的纪年依次排开,有原始社会末期、夏商时期的海贝、铜贝,春秋战国时代的刀币、布币,先秦两汉的货币,民国时期的货币,以及地方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
一位历史学家在参观“金榜文物馆”之后称,古钱币馆内的有关内乡县自治时期发行的货币和汉代文物馆内“连环画式”浮雕墓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收藏界的空白,学术价值极其宝贵。
看南阳师院建馆取得成就后,南阳理工学院也动了建馆的心思。
2007年3月,吴金榜向南阳理工学院捐赠医学文物,涵盖古典医籍、医用器具、骨药、汉代铜铁等数千件,仅保存完好的清代《六科准绳》就达40多本,而汉、宋、明、清等时期的医用器具、骨药达上千件,在南阳理工学院建立了张仲景医药文化博物馆。
2008年,应郑州轻工业学院之邀,吴金榜为该校捐建了两个博物馆:一是邓瓷博物馆,一是民俗博物馆,其捐赠包括木雕、铜器、刺绣等民俗器物和瓷器共1000余件。
与三家高校的合作走了同一个模式:吴金榜把藏品捐给学校,学校建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并聘请他为兼职教授,提供住房,每月发给他工资。
而通过这种方式,吴金榜的生活有了着落,也能再收到自己喜欢的藏品,而学校则不用费时费力就可得到系列藏品。
老藏家有生之年想捐建10个博物馆
吴金榜的家什么样?可以用一个综合博物馆来形容,因为在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床和吃饭桌子等生活必需用品占用一些空间外,其他的位置全被陶瓷、石器、古书等各种藏品占据。
即便如此,还是放不下,很多藏品就顺着架子摞上了天花板。在吴金榜的客厅和卧室内,20多个书柜摞得比人还高,里面存放着2万多册藏书。
客厅地板上放着几口“大缸”,客厅窗台上放着精美的木雕摆件,卧室阳台上则放着硕大的汉砖和独轮车,写字桌上就摆满了造型奇特的石头,柜子上则挂上名画。
钱币、书籍、瓷器、玉器、青铜器、古兵器,这几项是吴金榜50多年来收藏最得意的类别,“不但自成体系,而且每一类别中都有存世量不多的精品。”吴金榜拿出了先秦的部分兵器,各类刀、剑、箭等保存完好。
除了古钱币中少见的金国“泰和重宝母钱”、先秦大钱,吴金榜还保存了大量丝绸之路钱币。所谓丝绸之路钱币,是丝绸之路沿途国家货币的总称,在全世界都很珍稀,这是南阳另一位老藏家转给吴金榜的。
吴金榜手中还有一枚珍稀钱币,即我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家族发行的钱币,这枚钱币上写有“复盛久”字样,据考证,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曾允许地方大家族印行纸币,为期十分短暂,当时,冯友兰家族号称“复盛馆冯家”,所以这枚钱币当是冯家所发,目前仅发现一张,在河南货币史上有一定价值。
吴金榜是出了名的“大杂烩收家儿”,他家里的藏品再理一理,还能理出多个专项博物馆,比如古藏书博物馆、兵器博物馆、古代农具博物馆等。吴金榜笑言:“别小看我这一屋子东西,家底厚着呢,再建的这些馆保证与前5个馆不重样。”
吴金榜说他的书籍有将近3万册,其中有不少是珍贵的明清时期线装书,如果哪家大学办有国学教育班,将这些书籍放进图书馆里,一定会为基础国学教育增色。
而他的兵器珍品也可以为一些寺院建成兵器博物馆。
吴金榜最大的心愿是:有生之年再建5个博物馆,让以“吴金榜”命名的专项博物馆达到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