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黄山遇险暴露户外运动组织乱象,大连资深登山家现身说法
登山切忌人多过分信任GPS
18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被困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为救学生当地一名***坠崖牺牲。连日来,这则新闻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很多大学和登山专业论坛上,也一直讨论着该事件暴露出来的部分户外运动在组织程序上的混乱局面。对此,大连资深登山家大刘认为,登山团队切忌人多,前后呼应不到位;相关装备一定要齐备,不能过分依赖GPS;登山时一旦遇险应原地等待,联系救援,切忌盲目寻找出路。“户外探险应该是有惊无险,经验是用血染成的,但尽量不要做流血的人。”大刘最后忠告说。
一忌盲目追求刺激
接到记者电话时,大刘正在路上开车,得知记者意图后,大刘表示,“请稍等,我靠边停一下车再聊。”
半分钟后,电话那头传来大刘的声音,“从我刚才的举动就可以说明一个被部分盲目登山者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安全。”大刘说,人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登山应该是比开车还要安全的事情,因为登山可供选择的更多,人可以更容易地把握自己。”
“我当天就从网上知道了这个消息,首先我对那个***遇难感到很痛心,这是一件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大刘表示,悲剧的首要原因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对安全和危险缺少足够的认知。
记者随后找到当初活动公告印证了大刘的观点。在公告上写到,此行是非常规路线,会逃票,要避免被捉;允许新人参加;领队和压队两名组织者都没有走过这条线,更没有计划请向导,全程主要靠GPS和指南针……
“这些都是登山大忌,盲目,过分追求新鲜和刺激,完全把安全建立在了运气的基础上。”大刘说,登山界有一句名言恰恰是对他们的忠告——经验是用血染成的,但尽量不要做流血的那个人。
二忌人多呼应不到
据了解,此次在安徽黄山风景区登山探险时迷路的学生共有18人,这在大刘看来大大超过了登山团队安全的规模。“登山切忌单独行动,但更忌讳人多。”大刘告诉记者,在登山的过程中,如果人多,势必会造成行进队伍拉长,领队和压队的距离被大大地拉长,这样就容易造成前后呼应不到位,尤其是走在队伍中间的人会得不到充分照顾。
“此外,人多之后山友彼此不熟悉,不了解,也不利于队伍前进。”大刘说,更重要的是,人多将使领队和压队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体力透支更快,危险性也会更大。“这一点在平时户外运动时表现还不算明显,尤其是登雪山时,体力是否充沛甚至关系到生命安全。”
大刘告诉记者,今年的8月和10月,他两次带队成功攀登海拔6206米的西藏启孜峰时,向导和登山者的比例就高达1:1。本周六,大刘还将带队攀登大黑山,为下一次攀登西藏雪山做准备。记者了解到,即使是一次日常训练,从事登山多年的大刘也不敢轻视,“带队不超过8个人去,知己知彼,有利于确保安全。”
三忌过分信任GPS
事后调查发现,在此次黄山事故中,造成学生们迷路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领队随身携带的GPS进水失灵了,进而团队在寻找出路时迷失方向。对此大刘表示,对于登山者而言,指南针、GPS和地形图是必须齐全的三个设备,“登山时要配合着用,不能过分依赖GPS。”
大刘告诉记者,简单地说,GPS是一套结合卫星和地面接收设备于一体的定位系统,我们常说的GPS指的是手中的接收设备,它与卫星之间用电磁波联系。“很多户外一族认为是‘有了GPS天下无敌’,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大刘说,GPS确实有定位准确的优势,但也有弊端,一旦山区地磁很强的话,那么GPS系统就容易失灵。
“黄山事件表面上看是由于GPS进水失灵引起的,但从深层次说,也体现出该团队的不专业。”大刘说,遇到GPS失灵的情况,专业人士一般会结合指南针和地形图前进,“很显然,学生们没有这么做”。
据此前媒体报道,12日下午5时,领队和队员们迷路后决定报警,当地警方接警后组织人马搜救,9个小时后学生们获救。大刘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表示肯定,“发生迷路或遇到危险时,一定要在及时联系救援,并且在原地等待,切忌随意走动,盲目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