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7时许,本报报道的“缺钱不缺德”“棒棒”郑定祥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节目。 记者 陆纲 摄
编者按
寒冷的冬季,温暖的新闻。
本报近日连续报道的“棒棒”“缺钱不缺德”,和昨日报道的“年轻妈妈骑摩托回家看儿子”,引起了社会空前反响,给这个严冬季节,提前带来了春的暖意。为此,本报今天特在17、18版,刊登他们的反响报道,让他们继续感动我们、温暖我们!
故事梗概
老郑是万州城里的一位贫穷“棒棒”,2011年第一天,他帮人挑了数十件羽绒服,结果,雇主走丢了。面对这样的新年“礼物”,他没有昧心。近半月里,他穿着单衣,四处寻找雇主……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掷地有声地说:“缺钱不能缺德!”
相关报道
本报对老郑的连续报道
■1月6日:《风雪里,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1月7日:《他一句“缺钱不缺德”成为最新网络流行语》
■1月12日:《忠县县委书记号召学习“缺钱不缺德”精神》
■1月15日:《“棒棒”苦等近半月 羽绒服主人找到了》
1月6日,本报新闻故事《风雪里,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一文,报道了忠县“棒棒”郑定祥,在万州城里为人挑了两大包货物,结果雇主走丢了。老郑为找到失主,风雪里苦寻近半月,直到14日才将雇主找到。
20多天来,老郑一句“缺钱不缺德”,引起广大读者和网友热议,老郑的事迹也引起全国,甚至国外多家媒体关注。昨晚,老郑的事迹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事迹上了《新闻联播》
老郑仍在街头揽活
昨晚央视《新闻联播》对老郑的事迹报道了约一分钟,对他讲诚信、“缺钱不缺德”的高贵品质给予高度赞扬。当晚,新闻联播播出时,老郑还在万州城的大街上揽活,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了中央电视台。
老郑告诉记者,自己只做了平常生活中该做的事情,说了一句平日里最普通的话,没想到引起这么多热心人的关注,得到这么多的荣誉,还有这么多人关心帮助他。老郑说,自己从没想过因此出名甚至得利,老伴生病花了近5000元钱了,现在老伴怕花更多的钱早早地出了院,自己得趁年终春运期间业务好,多找点钱还账。老郑说,他打算23日回家陪老伴过年。
事迹受到大力称颂
当地政府号召学习
老郑的老婆常年患病在家,年初天太冷又感冒了,她希望老郑在城里带件棉衣回去过年。然而面对“捡”到的价值近万元的羽绒服,他没有动心,风雪里奔波找雇主。5日,老郑得知老伴患上肾结石和尿结石,深夜11点赶回老家借钱陪老伴做完手术。11日,老郑安顿好病中的老伴和两个孙子,又返回万州一边做业务一边寻找雇主。14日,两大包羽绒服的主人陈贵喜终于找到,压在老郑心头快半月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老郑的事迹在网上迅速掀起热潮,新浪等100余家网站进行了转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采访报道,人民日报社也正在联系采访,不少网页专门为此发表评论文章。有网友说,新年之初,老郑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带来了生机,让我们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称赞“他是中国的脊梁”,有人甚至将老郑的“缺钱不缺德”写进了QQ个性签名。
有评论文章认为,一个山城的“棒棒”,自身有如此多的问题困扰他,他也幻想过妻子穿上新羽绒服的笑容。但所有的梦想都被道德煎熬着,最后老郑在道德与私欲迷离之前,果断地选择了道德,着实令人敬佩。
全国各地的网友和读者纷纷来电表示,要从物质上、精神上关注老郑。有网友表示要寄钱给老郑的老伴治病;有读者要给老郑一家寄去防寒的羽绒服;有好心人提出要为老郑找工作。
11日,在主城参加“两会”的忠县县委书记朱晞颜获知老郑的事迹后,对他“缺钱不缺德”的精神给予高度肯定。朱晞颜说,近年来,忠县着力实施“孝德工程”和打造忠文化之都,老郑就是忠信精神的代表。忠县将大力宣传老郑忠义诚信的品质,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忠县县委宣传部部长赵洪生表示,当地党委政府将深入挖掘学习郑定祥忠义诚信和“缺钱不缺德”的可贵品质,并切实关怀、关注老郑家里存在的具体困难。记者 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