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毕业生被强制封闭管理为校办企业打工

2011/1/25 23:33:1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国家规定: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政府鼓励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实训。在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学校创办了网站,为学生提供实训课程。让记者始料未及的是,前来接头的学生反复叮嘱:务必小心,在学校里,遍布着监控设备,甚至连女生寝室都不能幸免。

  【核心提示】

  国家规定: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政府鼓励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实训。

  所谓实训,即在离校前,进行岗前实习。

  在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学校创办了网站,为学生提供实训课程。

  尽管,学校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但具体执行措施却饱受学生质疑。

  “毕业前,学校要求为网站翻译19万字,否则不能毕业。”该校应届毕业生说。

  权衡利弊:该校的实训措施到底是上帝还是魔鬼?

  对此,记者进行了暗访调查。

  一封职校学生的“求救信”

  “求求你们,帮我们出去!”

  这是一封来自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学生的来信。2010年12月,这名应届毕业生以电子信件的方式,向本报82488888QQ报料平台求助。

  这名学生叫秦松(化名),于2008年进入该校就读。秦松在来信中说,时下,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自从11月起,大连各高校已经进入校园招聘的黄金时期。社会上,各类双选会陆续召开。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校应届毕业生却根本无暇出去找工作。

  “我们都在给校办企业翻译文章。”秦松说,自从2010年8月份开始,学校要求全部应届毕业生参加翻译实训。“其具体措施是: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要为校办网站翻译19万字的文章。其中,外译汉为15万字,汉译外为4万字。”

  按道理,学校让学生做作业本无可厚非。那么,学生为何却不买学校的帐呢?秦松对此解释称,整个2008级的应届毕业生已经被集中起来,实施强制封闭管理。“学生们都在马不停蹄地赶着完成任务,哪里有时间去找工作?”秦松说,学校曾经以口头方式传达过“精神”,完不成翻译任务的代价是:拿不到毕业证。

  国家明文规定:各民办职校应大力开展岗前职业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而秦松曾坦言,“学校开设实训课程,最初的出发点的确是为了学生着想。”如此看来,秦松的逻辑似乎有些荒谬。

  “学校有秘密……”秦松几乎是以打哑谜的方式,慢吞吞地嚼出了五个字。难道,在该校大力落实国家政策的背后,有着别样的隐情?

  一群自称“发傻”的学生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秦松信中语气言辞恳切。记者决定,以暗访的方式,到学校里看个究竟。

  让记者始料未及的是,前来接头的学生反复叮嘱:务必小心,在学校里,遍布着监控设备,甚至连女生寝室都不能幸免。

  根据该校2010年招生章程介绍,该校占地面积近2.4万平方米。有学生透露,在校园里,遍布着200多个摄像头。更有学生夸张地说,其数量能达到300个。按少数计算,则每百余平方米的面积就有一处摄像头。

  监控设施密度为何如此之高?

  按照学校说法,是为了学生安全着想,方便严格管理。在学生眼中,这是一种苛刻的“军统化”管理。“主要是跟学校的秘密有关……”接头的学生说。

  采访中,几名学生自称:在高压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很少与外界接触,同其他高校学生相比,“精神状态有些发傻。”

  民办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其规模已不容小视。在全国范围内,一批管理好、教学质量佳的民办高校,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根据公示,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曾获得“全国十大优秀民办高校”的荣誉。那么,在光环的背后,其真实情况是否同学生所述一样?

  打乱班级建制的实训体系

  2010年12月24日,下午四点。再过一会儿,就是西方传统的平安夜。冬天的太阳并不那么刺眼,照射在教学楼上,银灰色的教学楼变得金灿灿的。校园内冷冷清清,从校门口走到教学楼,记者没有看到一名学生。

  进入教学楼内,顺着大厅右侧的楼梯上楼,楼道内没有开灯,有些阴暗。走廊的空气里,传来时断时续的音乐声。低年级的学生们,正在开圣诞晚会。

  教学楼四楼教室全部用于做实训。记者数了一下,四楼共有14间实训教室。记者走进一间实训教室,一股闷热的气体扑面而来。多数同学面无表情地敲击着键盘,眉眼间略有倦色。

  整个教室比较安静,偶尔会有几名同学轻生附耳交谈。记者看到,一名学生翻译完文章后,用后台管理软件上传到网站。

  原本,学校有英语额、日语、韩语以及俄语等专业。现在,学校将大三学生打乱班级建制及语种建制,分成了约26个项目组,每组配备二十七八个人,每组占用一个实训教室。学生将国外网站上的文章翻译完毕后,上传至该项目组负责的网站。

  记者访问互联网发现,这些网站均挂靠在“网网网络”旗下。该网站为大连翻译职业学院的校办网站,也是该校实训基地。网站声明,该网站通过实训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这些网站的内容包括:女性、模特、育儿、房产、书画、读书以及化妆品等行业性内容。

  记者以找同学的名义,来到教学后后侧一楼一间教室。这间教室是“精英网站”实训教室,原来是微机室。整个机房犹如一间网吧,上百平的教室里挤进了上百名学生。学生说,实训期间,学校把每个项目组中优秀员工抽调出来,组成“精英网站”项目组。该组独立于上述项目组之外。

  在另外一件实训教室,一名30多岁的女老师正坐在教室里。她不时抬起头,查看学生完成工作的进度状况。事实上,在每个项目组中,均配备了一名老师。记者从内部资料上看到,老师均身兼三职,既是实训教师,也是译审老师,又是辅导员。

  到底是上帝还是魔鬼

  下午5点30分,大三的学生下课了,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许多学生涌出教学楼,校园内顿时热闹起来。无一例外的是,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拎着笔记本电脑。

  有的学生走向校外,也有的走向宿舍。几名学生嬉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是‘放风’时间。”原来,在周一和周三,该校全天候禁止学生出校。在周二、周四、周五,低年级学生每天下午3点10分可以出校,而应届毕业生则只能在两个小时后才能走出校门。

  “跟上班差不多。”应届毕业生丝虹说,项目组内部实行公司化管理,还设有人事部,按时考勤,周末实行双休。

  顺着人流,记者绕到教学楼后,走上台阶,来到学校操场。偌大的操场由于没有人,此刻显得异常空旷。十余根高压电线横在操场上方,操场后面的围墙上拉起了几根金属线。旁边,栅栏上挂着牌子:“严禁攀越栅栏,违者罚款。”

  有学生透露,栅栏旁已经安装了报警器,如果有人翻墙,报警器会铃声大作。“有点监狱的意思。”采访中,几名同学先后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管理如此严格,学校负责人(副院长)告诉记者,由于曾经发生过刑事案件,伤害到了学生利益,故此无奈之下出此决策:“本校80%学生都是女生,有学生被强***过。”

  但是,有学生却如是说:“其根本是为了控制学生,达到一些目的。”按这名学生说法,这才是“学校秘密”的根源,“主要是怕外人知道。”学生历数了几起学校的秘密。如果所言属实,那么这些秘密将令人震惊。

  “残酷实训”为了谁

  “读大二时,学校就通知我们购买笔记本电脑,用于学习所用。”这名家境一般的学生说,“到了大三(三年制专科)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是用于参加实训课程。”

  “干脆挑明了说。我怀疑:学校借实训为名,免费使用劳动力。”采访中,不少学生说法如出一辙。对此,学生给出以下几点证据。

  第一:关于校办网站点击率问题。学生们认为,参加实训确实可以提高翻译能力。但是,文章翻译完毕后,学校要求想办法提升上传文章的点击量。

  第二:该校办网站的创办目的问题。该网站包含了二十多个行业,涵盖了生活方方面面,“咋看都是个商业门户网站。”在网站广告服务及商务伙伴栏目里,有广告刊例(未定价格)以及为商户合作推广意愿。

  第三:2008级学生从未拿过一分钱。但是,即便目前学校已经放假,但学校依然要求学生每日翻译文章然后上传,并且根据项目定位给出经营策划案。在一份策划案中,一位项目组负责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要着力宣传以下几个商户,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角色中,有学生觉得不适应。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此举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环境中尽早适应社会挑战,“觉得不适应的学生,只能占到10%不到。主要是心态有问题。”而几名学生的说法是,有90%的学生对学校的举措不满:“我们能理解实训带来的好处,但问题是,这种残酷的方式有些过头了。”

  记者从一份实训方案上看到,在翻译实训高峰期,最高每天要翻译5000字的文章。翻译界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严格保证质量,她每个小时只能翻译600到700字。

  一名学生向记者描述了一天的生活:每天7点起床,洗漱完毕后,8点用餐。然后,除了午饭时间外,直到每天5点半前,他都需要呆在实训教室里,日复一日地做着重复工作。

  “从培养翻译人才角度讲,最好的锻炼就是每天进行大量翻译工作。”学院负责人说,不少学生年纪尚小,不懂得学校的良苦用心,“我们发誓,校办网站从未获得一分钱利润,完全是出于锻炼学生目的而创办的。”

  “夫妻该咋睡”折射形而上隐忧

  即便,学生所言的秘密,只有当事人最清楚其中如何。但是,在学生眼中,这种翻译实训无异于“粗暴式”管理。

  记者发现,该网站内容五花八门,涉猎面甚广。一般的翻译流程为:学生到国外网站上找到文章,翻译完毕后再上传到网站上。

  在网站上,记者看到,“夫妻该咋睡”也成了翻译内容。仅从名字判断,翻译者为该院一名女生。点开页面,记者发现,内容极其露骨,对一些行为进行细节描写。那么,学校是如何把关的呢?

  在教育专家眼中,这种文章不适宜作为学生翻译的内容。“表面上看,是学校把关不严;往深层面看,不少民办高校的实训项目匆忙上马,一些配套制度没有跟上。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依然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暗访中,现场情况印证了专家的判断。有学生为迅速完成作业,干脆利用翻译软件这种“便捷”手段进行操作,然后稍作修改后上传至网站。

  有学生表示,实训老师多从社会上招聘而来,“每个项目组都有几个语种的学生,老师不可能每个语种都懂。在这种情况下,让老师来辅导大家,不是开玩笑吗?”在某论坛,一名自称是该学院的老师控诉称,该学院存在诸多管理弊端,当初承诺的许多待遇都未兑现。

  该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学校严抓教学质量,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利益为本……”

  “其实,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啥都没学到,天天干‘苦工’。”几名学生发出了这样的抱怨。甚至,一名学生“自残”说:“我知道,跟正规院校学生相比,我这点翻译水平啥都不是。”

  亟待出台的学生实习法规

  2005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民办高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大连翻译职业学院甚至可以称为“先行者”。问题是,为何不少学生对学校的举措不买账呢?

  该学院负责人说,同正规院校相比,民办该校竞争能力较弱,生源素质处于下降局面。“不少学生不爱动手实践,有懒惰情绪。”负责人说,“不排除个别学生在煽风点火。”

  记者注意到,事情的广泛背景是:在民办教育转型期内,不少“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实习园区”纷纷上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跨越式发展”的热潮。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不少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学习体验。

  “一个巴掌拍不响。”除去学生自身原因不谈,学校也应从自身找原因。教育专家指出,官方下发政策的前瞻性和正确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没有出台,导致一些学校在执行当中“变了味”、“过了火”。有学生发帖称,“所谓实习,学校干脆把我们送到工厂就不管了。这哪里是学习,分明是学校把我们给‘卖’了,成了现代包身工。”

  实际上,由于相关法规缺位,一些后果开始陆续显现。例如,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应给予一些报酬?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该获得报酬。实际的情况是,不少学生在实际期间,从事着非常琐碎而繁重的工作。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干着企业员工的工作,具有双重身份。目前,相关法规对此没有明确解释。个别学校利用法规缺位的情况,不断地把学生送到工厂、企业,用于创收。对此,有教育专家提出,法律应明确规定,哪些情况属于学校不当得利。

  另外,在实习中,一旦出现意外事故,算是工伤还是学生意外伤害?目前难以界定。辽宁宏展律师事故所刘万昕律师说,建议法律明确规定,如果学生在实习中受到意外伤害,应参照工伤赔偿的标准,如果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不足以赔偿,则应由实习单位补足。

  “只有配套制度完善了,素质教育实训才能名符其实。”教育专家说。

  “我们认准的道路,就会一直走下去,不会改变。”采访结束时,大连翻译职业学院负责人说。

  记者 满文飞 杨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