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行各业人士回乡礼物:准备过程是一次想念

2011/1/30 12:53:1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昨天上午,来自余姚的金忠波带着妻子崔海静和女儿,准备乘火车前往河北保定看望妻子家人。遇见曹斌是1月27日中午在杭州火车城站第六候车厅,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身后一个用巨大牛皮纸蒙住的大物件。

盘点各行各业人士回乡礼物:准备过程是一次想念

  昨天上午,来自余姚的金忠波带着妻子崔海静和女儿,准备乘火车前往河北保定看望妻子家人。

盘点各行各业人士回乡礼物:准备过程是一次想念

  受访者:陈春霞、李贤高夫妻  2007年起在浙江打工至今,月薪共3000元。  礼物清单:一件羽绒衣、一条棉裤、一双19码皮鞋。

盘点各行各业人士回乡礼物:准备过程是一次想念

  受访者:沈佳音  浙江台州人,200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现供职一家杂志社。  礼物清单:电子相框、MP3、香水、两瓶白酒、手表、男士夹包、笔记本电脑。

盘点各行各业人士回乡礼物:准备过程是一次想念

  受访者:曹斌、陈玉夫妻  曹斌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上海做五金销售,两人在上海认识。之后曹斌被派到杭州,陈玉辞职跟他到杭州,现为办公室文员。  礼物清单:两张放大的结婚照

  1985年,人民日报稿件中首次提出了“春运”的概念,时光渐渐溜走,中国样式的群体大迁徙仍在继续,千万人民返乡的辛苦,疲倦的表情依然在眉心。

  在人流汹涌向前处,我们发现,在这二十六年的春运轮回中,有一样东西已经悄然发生改变,那就是人们返乡时捎带的那份给亲人的礼物。

  2011年1月25日下午,春运第七天,杭州火车城站。工作人员高云对记者说,三十多年前,有一个贵州男子带了一串张小泉剪刀回家。“实惠啊,那个时候张小泉剪刀既容易携带,又是杭州闻名的特产,拿回去送人,还洋气!”

  那一年,高云18岁。

  她说,那时,上海一带的客人多喜欢带小核桃一类的坚果回去,这和杭州的生活习惯比较相近。

  三十多年过去,高云49岁。

  今年春运,她在候车室看到一个穿着时髦的贵州女孩,拿着一个巨大的洋娃娃上车。

  “搁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高云仍记得,女孩看她的微笑,和她怀中的洋娃娃一样甜。

  回家去过年,这是很多人心中最朴实的想法。

  无论你在外面过得好还是不好,爸爸妈妈的胸怀,总是那样宽广。

  回了家,你有什么心里话,都要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在人潮拥挤的车站,人流中,一个个、一堆堆的包裹总是那样显眼。

  行囊中,一件衣服,一个玩具,一盒补品……都是精挑细选的过年礼物。

  无论你带了什么,都是一片心意,即使一时回不了家,一个电话,一声问候,都是牵挂。最重要的是带着你对家人的爱。

  千里归家路,礼轻情意重。

  再过两天,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日子了。

  这期天下中国周刊,我们关注过年礼物的故事。 记者 汪再兴 沈雁冰 见习记者 黄陈锋 冯志刚/摄影

  它们旅行千里 饱含亲人浓情

  女白领买了价值万元的礼物 返乡民工带给儿子衣服鞋子

  记者手记

  前几天我千挑万选地给妈妈买了一个戒指,是为了让她不再说“养儿不如养动物,有了媳妇忘了娘”这种话。

  在挑选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在春节,挑选一件礼物给家人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

  挑完礼物,我和同事被安排做一个春运礼物大调查。这几天,天寒地冻,我们想尽各种办法,让行色匆匆的人们给我们开包看礼物。

  可能是大家都看过“天下无贼”,这让“非诚勿扰”的我们在火车站采访更显艰难,大家都回家心切,让他们说带了什么礼物难,让他们在那个地方打开行李包展示礼物更难——你们懂的,在火车站那个地方。

  一次次采访,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地徘徊在满是泡面味的火车站。

  一个重庆返乡农民工看了看我的记者证说:“这种证十块钱做一个嘛。”我哭笑不得。

  在杭州城站火车站,我们采访到了五对带礼物回家的年轻人。他们身份各异,带的礼物各异,市价(如果能买的话)更是悬殊。但礼物背后的故事却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到,感谢火车站的偶遇,感谢他们给我们分享他们礼物背后的故事。

  扛着四箱橘子 还要买礼物给儿子

  他们说:意义不一样

  “有钱到哪里买不都一样吗?行李都这么重了,为什么你还一定要买礼物回去?”我问。

  “意义不一样呀,这是从他父母流过血汗的地方买来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懂得我们的用心。”陈春霞说。

  这是做记者的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去阐释“意义”,真的很感动。

  1月25日下午3点,杭州城站火车站第六候车厅,23岁的陈春霞将她年轻的小脸庞躲在4个装橘子的箱子背后。

  她实在太累太困了,靠在4个巨大的橘箱旁边,边吃方便面边发呆。

  那一天,陈春霞和丈夫李贤高扛着工厂前一天发的4箱橘子,一路从湖州颠簸来到杭州,然后再等晚上去贵阳夫家的火车。

  陈春霞是湖州人,这对年轻80后夫妻在湖州一家化纤厂打工并认识结婚。每月他们工资不多,只有3000元。自从有了孩子后,他们开始学会节约用钱,从原来的“月光”到每月都给家里寄几百块钱,唯一增加的是丈夫李贤高的手机话费——初为父母,这对夫妻说,他们都太想在贵阳的儿子了,一个月话费他们要超过100元。

  “我儿子是早晨生的,小名叫晨晨,现在都会叫爸爸了,咿咿呀呀的,听到儿子的声音,我干活都来劲。”李贤高说。

  给两岁的儿子带去什么礼物?陈春霞说,她买了一件羽绒衣、一条棉裤,还有一双19码的鞋子,“衣裤是丈夫挑的,鞋子是我挑的”。

  “孩子的鞋你怎么知道是19码的?”我问。

  陈春霞说:“自己孩子的脚我当妈妈的肯定知道,而且我一遍遍打长途电话,让婆婆拿儿子现在穿的鞋子比较过的,应该不会错。”

  采访中,她会很乐意向记者诉说自己儿子的可爱:“他比一年前长得更高了,更白了。”

  晚上9:20,开往贵州的K833次列车出发。38个小时后,一个母亲的愿望就会实现,远在贵州的晨晨将穿上母亲从千里之外带来的衣服、皮鞋。

  “这是送给妈妈的电子相框,里面我存了138张照片,张张照片笑得都很甜。”

  遇到沈佳音是1月26日清晨六点半,在杭州城站火车站出站口,拿不动行李箱的她,正一步步地往前挪。

  她一转身,身后背着的一只大大的行李包似乎要飞出身体控制范围。

  包里装的是什么?我很好奇。女孩说,自己一件东西都没带,带的全部是给家里人的礼物。

  打开行李包之后,提到的礼物足以开出一张长长的清单:有送给妈妈的电子相框和MP3,送给爸爸的手表,送给大舅的二锅头,送给小舅的夹包,送给姑姑的笔记本电脑……

  “你们报纸什么时候出来,一定要等我回家送完礼物才报道出来哟,这是秘密。”沈佳音神秘地对我说。

  唯一没有礼物的是外婆。“本来想直接给钱,但是她也不缺钱,所以想和妈妈商量一下,再送给她一个惊喜。”沈佳音说。

  从她的自述中,我们看出这个女孩挑礼物、带礼物,以及送礼物的艰辛和快乐——

  我叫沈佳音,浙江台州市路桥区人,今年27岁,在北京一杂志社工作。1月25日下午,我在北京坐T31次列车从北京到杭州,然后再转车回家。我的行李有两大包,里面装的全是我给家人带的新年礼物。特别沉,以至于我在北京差点没赶上火车。过天桥、下电梯的时候,我累得站不稳了,行李包滴溜溜地从电梯上滚下去了,幸好没摔坏。

  我准备新年礼物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些礼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个电子相框。我很OUT(过时)的,以前都不知道有这个玩意。今年我第一次看到电子相框后,就想到要送给家人。我在北京工作,一年可能跟父母也就见一次面,他们自然很想我。看看电子相框里那些循环往复显示的照片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回家前的那晚,我在自己的电脑里挑照片导入电子相框。我希望妈妈一摁开关就能看到全家人的笑容。我挑了一些我自己的照片,还有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家庭照片,比如上大学那天全家的合影,毕业时全家的合影。一共选了138张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美好的记忆。我一边看一边笑,又有些感慨岁月的流逝。

  在看到2010年春节全家人在北京游玩的合影时,我又特别期待今年春节的团聚。相片上,每个人都笑得那么开心。其实,相机、环境、技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是心情。

  我之所以想带那么多礼物回去,是因为今年我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2010年,我要在北京买房,一时间拿不出巨额的首付款,舅舅专门为了这个事情打电话给我妈妈,问究竟缺多少钱。最后,在舅舅的帮助下,我终于在北京买了房。因为这件事,舅舅还责备了妈妈。我的二姑姑听说我要买房,也专门从湖北给我打来电话,虽然没帮上忙,但是我听得出,她关心我胜过关心她自己。

  道别时,沈佳音说,给每个人准备礼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想念。想想他最喜欢什么,还缺什么。买完之后又开始想象他收到礼物时的表情,还有他会说的话。

  准备礼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想念

  见习记者 黄陈锋 记者 汪再兴 文/摄

  自制的礼物 别样的精彩

  十字绣 牛皮鞋 结婚照

  这三样礼物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十字绣、牛皮鞋、结婚照,这些自制礼物中折射出一个个家庭的亲情,有心中郁积的背井离乡打工的离情别绪,有多年以来的亲情补偿,它们朴素而真诚,见礼见心。

  遇见曹斌是1月27日中午在杭州火车城站第六候车厅,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身后一个用巨大牛皮纸蒙住的大物件。

  身后究竟是什么呢?是一面镜子?还是……面对我们的猜测,曹斌看了看身边的女友陈玉笑得很开心。

  这个神秘礼物用一张很厚的牛皮纸包着,不见一丝缝隙,大约有32寸大,究竟这里面是什么?好奇!还是很好奇!

  在我们“威逼利诱”下,25岁的江西九江青年曹斌终于道出秘密:里面是他和女友最近拍的婚纱照,是在西湖边拍的。具体在西湖的哪个地方?他说,刚来杭州一年,已经记不清了,但西湖这么大,只有那个地方他是没有去过的,结婚照背后有一个小亭子。依据背景我们判断,应该是在西湖柳浪闻莺附近。

  “这件礼物非常重要”,曹斌说,就靠它博得远在湖北荆门的岳父和岳母的欢心。

  曹斌和女友陈玉是在2008年4月8日认识的,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很快便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是之后的经历是双方都没想到的:陈玉父母坚决反对他们的恋情。

  陈玉父亲更对女儿放下了一句狠话:“如果你还要跟他在一起,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了。”

  为什么如此坚决反对,一点商量余地都没留?曹斌说,这一切完全因为陈玉父亲十几年前路过他老家九江的第一印象。

  陈玉说,她爸爸10年前偶然路过九江,在一个村庄见过当地人连饭都吃不饱,虽然此后他再也没去过九江,但他从此对九江留下了这个印象。两人刚恋爱时,陈玉的爸爸就坚决反对,他担心,女儿嫁出去后过不上幸福的生活。

  曹斌说,他能理解对方父母的想法,因为不管是看对人还是对地方,第一印象对人的作用会很大。

  尽管父母一直反对,但陈玉说:“我就是要跟他在一起,这一点我从来没有动摇过。”

  抗争到最后,他们还是在去年订婚,但陈玉的父母一直对曹斌很冷淡,于是曹斌这次回家送礼的目的,就是扭转岳父、岳母对他的态度。

  拍婚纱照花了2000多元,照片是2010年12月19日在西湖边拍的。“拍得特别顺,只拍了3个小时左右”,陈玉记得,那是个大晴天,而在此之前,杭州下了第一场雪,此后

  神秘礼物送准岳父 只为让他同意嫁女 小伙子会成功吗?

  杭州又飘雪了。

  采访后的第二天,我们算准曹斌已经到家,就拨通了曹斌的电话,问他““怎么样,成功了没?”我们期待一个圆满的答案。

  对方听筒开始嘈杂,曹斌低沉的声音说,很忙,很忙啊。

  着急的我们又问了一遍,“礼物满意吗?”

  “特别满意!”曹斌接着又马上说,“我现在很忙啊,正在准备年货!”说话声音里透着幸福劲儿。

  女孩夏宁今年23岁,她的新年礼物,是一张一米见方的十字绣。1月27日下午,她一个人在杭州城站2号候车厅独自凝神绣十字绣。

  她说,自己在等的是到合肥的高铁,这个十字绣她绣了三天,绣完整张作品,至少要10天。这是她为弟弟的婚礼准备的礼物,她打算日夜“赶工期”,绣完清洗后装裱起来,赶在弟弟正月初八大喜之日送给他,祝他日子红红火火。

  弟弟属龙,今年23岁。她记得,弟弟十岁那年,跟几个同学打架,身上被打出一条条红印子,那时她急得哭了。时光过得这么快,那个不懂事的孩子眼看着就要成家立业了。

  绣花的技能是夏宁两年前在一趟列车上偶然学到的,看到有人在绣,做服装的她很快无师自通了,“会针线活就会绣”,她觉得不难。后来,空的时候她就绣,绣完后,看着自己的作品,很满足。

  夏宁觉得,如今,什么都能用钱买到,她想送点跟别人不一样的礼物,虽然她仍会包500元礼金。她在杭州买了绣布加彩线,一共花了90元,绣完装裱要花120元。她绣的是有名的刺绣作品《满堂红》。

  夏宁还给我们讲了个往年春节她送礼物的故事——

  小时候,父母都出去打工了,我和弟弟、堂弟都由爷爷带大。2004年,我18岁,第一次出去打工,在苏州,我从超市买了一双125元的皮鞋带回去给爷爷。但每次爷爷只在春节穿几天就收起来。

  2010年7月,爷爷患肝癌去世。那双鞋还是锃亮的。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在爷爷的葬礼上,我把鞋子烧给了在另一个世界的爷爷。

  1月28日上午11点,夏宁回到了老家,合肥市肥西县高店乡松坡村,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