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孔扮外国专家演讲30分钟可获数千元酬劳

2011/3/28 14:25:2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长个洋面孔就能当托儿一场会议可赚几千元有些学术机构办会只为年底突击花钱  “他们不在中国开会,就在去中国开会的路上。徐逢贤说,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规定的国际会议标准有三个:至少有50个参加者;定期组织举行会议(不包括一次性会议);必须在至少三个国家举行。

  国际会议赝品多洋专家走穴忙

  长个洋面孔就能当托儿一场会议可赚几千元有些学术机构办会只为年底突击花钱

  “他们不在中国开会,就在去中国开会的路上。”针对一些热衷于在中国开会走穴的“洋专家”,有网友为他们量身打造了这样一句口号。

  来自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在2009年主办了245场国际会议,是全球第九大最受欢迎的国际会议主办地点,比2008年上升两位,跻身前十。

  其中,北京以举办96个国际会议排名世界各城市第十位。

  在日益繁荣的中国国际会议市场上,既有效益与口碑俱佳的“正品”,也不乏“挂羊头卖狗肉”的“赝品”。被网友调侃的“洋专家”,就是高高挂起的“羊头”。

  不过,“洋专家”们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不好过。3月25日,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总理在会上强调,严格控制以政府和部门名义举办或参与举办国际会议。

  而早在上月中旬,财政部、外交部就曾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精简国际会议,严格控制会议规模。

  乱象丛生

  老外当托儿一场会议赚几千

  北大医学院的教授王刚(化名)曾经被请去参加一场“乙肝病毒治疗国际研讨会”,会议请了几个印度“医学专家”讨论用珍珠草治疗乙肝如何有效。

  “几位‘洋专家’搞珍珠草研究,纯属子虚乌有之事,国外甚至从来没人知道有珍珠草这个东西。”王刚说道,“这几位洋专家也不拿科学数据说事,他们在发言中说,他们经研究得出,珍珠草治疗乙肝转阴率可达59%。而内行人一看,这纯属骗人。”

  北京一所大学的英语外教Alex跟记者坦言他曾经多次被请去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类的“国际学术论坛”。大多数时候,他根本不是会议所讨论领域内的专家,不过是主办方拉来撑门面的洋面孔而已。有时候主办方会提供论文,要求他照本宣科。更多时候,他只是去露个脸。

  “我的朋友也曾经被找去当‘托儿’,扮演外国专家,一般我们做一场30分钟的英文演讲,能得到几千元酬劳。”Alex说,“食宿问题都不用管,开会主要是玩得开心,吃得高兴,来回路费都能报销,走的时候少不了有人会送上礼品。”

  知情者揭内幕办会只为突击花钱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希望通过国际会议“做大做强”、“向全世界亮出名片”的地方和部门越来越多,致使各类国际会议数目越来越多,规格越来越高,开销越来越大,且动辄声势浩大,名头骇人。“峰会”、“全球”、“国际”之类响亮的头衔,早已见怪不怪,成堆批发。

  找老外当托儿,多是一些财力和实力有限的主办方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但如今在国内的很多国际会议上,一些大名鼎鼎的国际大牌专家的身影也频频出现。有些财大气粗的主办方为追求国际会议的所谓“规格”,还不惜代价竞相邀请外国政要和官员出席。

  还有一些学术研究类机构,召开国际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花钱。有知情者告诉记者,特别是临近年末时,一些单位因为当年的经费用不完,就开个国际会议“烧钱”;钱花掉了,第二年再按照高标准申请经费就顺理成章了。

  这些国际会议一旦戴上了“国际”的高帽,各方面的配套服务自然也都要跟上:豪华星级酒店住宿、高级别会务、同声传译、专车迎送……

  国际会议在线网的金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他经常看到很多国际会议打着高级官员出席会议的名头来抬高身价,“在热火朝天的各类国际会议中,很多会议讨论的主题不清,往往在某一时间就一个话题反复讨论;还有些会议谈的都是国内议题,在座的外宾人数也就2到3人,就打起了国际会议的名头,赚人眼球。”

  中国社科院资深经济学家徐逢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参加国际会议的“洋专家”其实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其演讲内容往往和会议的主题“不搭调”。

  解决之道

  当引入市场机制以会养会

  中国会展杂志社执行社长、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组委会执行主任倪玮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的国际会议之所以出现“竞相抬高国内外会议代表的规格”导致真假洋专家走俏的问题,说到底是会议经费来源问题。如果要有人承担会议亏损的责任,那么,会议数量、规格等必然回归本来面目。

  倪玮指出,应该改变政府一刀切的局面,在政府推动的进程中引入市场机制。纯粹政府买单的话,有些地方政府就会忽略市场需求,“反正花的是公家的钱,不心疼”。

  “而如果更多地引入企业等市场投资,企业关于市场的考量是会更具体的。”

  倪玮介绍说,在国外,除去一些特殊的、具有国际高端性质的国际会议由政府来主导外,绝大多数的行业性的、研讨性的、交流性的国际会议,都是由市场来操办的,而且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国际性会议,不仅不需要政府投一分钱,还能够赚钱后缴税。

  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秘书长陈宏兵也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会议产业化,首先是会议要有价值,其次是要以会养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

  德国会议推广局的工作人员马库斯称,中国应该像国际上大部分会议业发达的国家和城市那样,将会议业的协调和推广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成立一个官方和半官方性质的机构具体负责。

  北京落点

  严把质量关能高效拉动经济增长

  去年北京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向本报记者透露,在将北京打造成世界城市的规划中,2010年定下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因此北京市在2050年建成世界城市的目标要整体提前。

  倪玮指出,衡量一个城市能否跻身于国际大都市,其召开国际会议的数量和规模是重要指标之一。

  他介绍说,巴黎有“国际会议之都”之称,年均承办300多个国际大型会议。北京走向“世界城市”,必须有意识地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组织承办国际会议,扩大各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往来,将北京打造成“世界都会”。

  倪玮还指出,从打造世界城市的角度来说,在严厉打击假大空国际会议的同时,不能矫枉过正,严把质量关是关键。“正规的国际会议对于地方经济会产生1:9的拉动效应,就是说会议本身如果赚1块钱的话,会议联动的旅游、餐饮、酒店等能赚9块钱。这是业内的普遍共识。”

  他表示,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从内容上看,务实的国际会议能促进某些领域的研究发展,推广行业内的一些先进理念;从联动作用来看,能引进国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国际会议是要鼓励的。

  相关链接

  国际会议有标准很多会议不达标

  徐逢贤告诉记者,国际会议本来是个很严肃的概念。

  徐逢贤说,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规定的国际会议标准有三个:至少有50个参加者;定期组织举行会议(不包括一次性会议);必须在至少三个国家举行。

  国际社团组织联盟(UIA)规定的国际会议标准有四个:至少有300个参加者;国外参加者至少占总量的40%;参加会议的国家至少有5个;最短会期为3天。

  而在中国,中央办公厅也曾下文规定,至少得有来自3个或3个以上国家和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代表参加,才能称之为国际会议。若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国内举办的很多国际会议根本不达标。

  本版文/记者 尹晓琳 制图/肖霄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