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贺健 实习生张丽)从建成时众人关注,到作价1000元拍卖都无人举牌,历经周折后的“胶囊之父”黄日新今天上午做出决定:无偿捐献胶囊公寓!
位于石景山麻峪的第三代“胶囊公寓”,是黄日新投资近五万元建成的。但由于概念过于新颖,再加上选址偏僻,求租者少之又少。开张不到半年,黄日新就因为入不敷出要将“胶囊”拍卖。
五万元的投资,作价1000元拍卖,换来的只是流拍的结果。2011年1月4日的拍卖会上,面对记者镜头,黄日新一脸无奈。
思考了4个月后,黄日新要将“胶囊”无偿捐献给公益单位。今天上午,他在位于石景山的家中宣布了这个决定,但目前尚未找到下家愿意接收。
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精力的“胶囊”只落得个“白给”的下场,但黄日新还是推出了第五代“胶囊”。
黄日新邀请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和个人,出资兴建这种“适合城市弱势流动人口居住”的第五代“胶囊”,他表示会在“胶囊之路”上坚持走下去。
●名词解释
胶囊公寓:2010年3月,8间“胶囊式”公寓出现在海淀六郎庄,设计者黄日新是一位78岁的老人。此事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但此后,胶囊公寓遭到包括城市管理部门的“围追堵截”,一度“卖废品”都没有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