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母亲出院被拒家门外 三子均不接受

2011/6/3 10:37:2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这句话放在家住西北民大家属院7号楼4单元201室的九旬老人高老太太身上却变成讽刺。据了解,老人的小儿子韩峰今年已经50多岁了,毕业于兰州某大学,拥有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兰州一家著名医院,任副主任医师。

老人睡在兵乓球桌上。本报记者 盛学卿 摄

老人睡在兵乓球桌上。本报记者 盛学卿 摄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这句话放在家住西北民大家属院7号楼4单元201室的九旬老人高老太太身上却变成讽刺。6月2日下午2时许,在二儿子的陪同下高老太太病愈出院回家,不想却被小儿子韩峰(化名)拒之门外,由于年事已高,老人无法长久站立,无奈之下,只好躺在家门口的水泥地上休息。随后,看不过眼的邻居将老人搀扶到学校工会活动室的一张乒乓球台上躺下休息。据了解,老人住院之前一直和小儿子韩峰同住,韩峰在兰州一家医院任副主任医师,拥有研究生学历。

  【出院回家】 九旬母亲被儿拒之门外

  6月2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西北民族大学家属院7号楼4单元楼口,许多围在此处的市民正对高老太的遭遇议论纷纷,其中有些替高老太鸣不平的市民甚至破口大骂。随后,在该校一名保安的指引下,记者在该大学工会活动室找到了高老太,高老太默然地躺在一张乒乓球桌上,旁边老人的二儿子韩斌(化名)正低头劝慰着老人,可是老人似乎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并不关心,只是一遍一遍地告诉二儿子,“你们不要吵架,千万不要吵架!”

  据韩斌讲,5月初,老人因为极度缺乏营养突感不适住院接受治疗,6月2日疗程结束,下午2时许,他便将老人接出医院送往位于西北民大家属院的家中,到家后他却怎么都敲不开门,可是透过窗户明明看到弟弟韩峰在家里,无奈之下,韩斌只好叫来学校保安帮忙敲门,而此时老人已经在家门口站了近20分钟,由于年事已高,老人无法长时间站立,韩斌只得从附近邻居家借来一张毯子铺在地上,让老人暂时躺下休息,而这一躺就是近2个小时。其间,学校保安,老干办、工会的工作人员也先后来到老人家门口帮助叫门,但房中的韩峰始终不为所动,弃门口的九旬母亲于不顾拒绝开门。

  时近下午4时,随着气温降低,躺在地上的老人渐感冰冷不适,在附近邻居帮助下,老人被暂时搀扶到学校工会活动室的一张乒乓球桌上休息。

  【邻居反映】 儿子不孝之举并非首次

  5时20分,为了让老人早点回到家中,记者再次来到老人家门口帮助叫门,可是记者敲门近两分钟,房中的韩峰依然无动于衷,只是偶而来到厨房,透过窗户向外张望,对记者的问话也不作任何解释。

  韩峰此举引起了众多附近住户的不满,据同住7号楼的一位住户讲,其实韩峰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已不是第一次了,这在家属院里可谓是尽人皆知。据讲,虽然一直以来老人都和小儿子韩峰一起住,但这些年来,韩峰对老人大多都是不管不顾,反而让年迈的母亲照顾他们一家,尤其在5年前,老人的老伴去世后越发过分。附近的邻居对韩峰的作为都非常气愤,大家曾多次试图劝解韩峰,但韩峰却连家门都不让进。

  采访中,韩斌气愤地告诉记者,韩峰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母亲,由于弟弟自己没有房子,结婚后便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刚开始父母身体健康的时候,他对父母的态度还算可以,可是随着父亲去世,母亲年迈,韩峰的态度越来越差,曾有一次母亲告诉他,她在家里想喝杯水,韩峰一家三口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她倒,此次母亲住院就是因为长期无法按时吃饭导致的营养不良,再加上长时间卧床无人照料身上长出褥疮造成的。

  【令人不解】 另外两儿也未接老人回家

  据韩斌讲,去年老人出门散步时不慎摔倒,住院治疗后,如今腿脚仍不太灵便,今年大年初一,他和大哥两家人来到母亲家中给母亲拜年,不料韩峰却以两位哥哥都是来和他抢房产为由,坚持不让二人进门,双方争执之下,韩峰甚至拿菜刀砍伤了大哥的孩子。

  据了解,西北民大家属院7号楼四单元201室的房屋是高老太老伴生前所买,但是一直以来,老人一直和小儿子韩峰一家三口一起居住。

  6月2日下午6时,当记者离开时,老人依然未能进入家门。在此之前,韩斌曾就此事拨打110报警,但是接警单位却将此事转交到西北民大110治安室,但西北民大110治安室工作人员前往叫门依然未果,且因为权限所限,他们也对此颇感无奈。

  同时,西北民大老干办的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积极和韩峰所在单位取得联系,希望能通过此举让韩峰开门,但最终也无果而终。

  据了解,老人的小儿子韩峰今年已经50多岁了,毕业于兰州某大学,拥有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兰州一家著名医院,任副主任医师。

  截至今日凌晨1时,老人依然躺在学校工会活动室乒乓球桌上进不得家门,二儿子陪在其身边。之前,学校曾劝说老人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将老人接回家中,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两名儿子似乎对学校的建议颇为抵触,一直没见行动。

  九旬老人将何去何从,本报将持续关注。

  本报记者 薛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