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命科学”网站(LiveScience)评出了世界上最致命的10种动物。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不是鳄鱼、大白鲨和非洲雄狮,而是毫不起眼的蚊子。
从20世纪50年代掀起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始,成都市民与蚊子斗法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滴滴涕”“六六六”“敌敌畏”“拟除虫聚酯类化学制剂”……如今,“老成都”夏日夜晚树下摇扇子回忆当年,人蚊大战仍是不可遗忘的一道风景。
第1回合
时间:上世纪50年代
武器:“滴滴涕”
“‘滴滴涕’能长期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不能被分解,会堆积在人体之中。”成都市疾控中心何建邯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滴滴涕’(DDT)是一种粉末,通过作用于蚊子的神经细胞来杀死它们。”
1952年春,我国发动了“爱国卫生运动”。1953年,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成立,全面展开“滴滴涕”的地面喷射工作。当时,成都市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身穿白大褂,戴着白口罩,蹬着三轮车跑遍大街小巷。三轮车一停,背上手动的喷雾器,“呲———呲———”喷洒灭蚊、灭蝇的杀虫剂。市区公厕、市政工人宿舍、部分学校、机关、团体、住宅区和垃圾堆等均受到喷射,和老鼠一样,蚊子成为人们的公敌。
虽然出动大量人力齐心灭蚊,但是蚊子仍然像影子一样,时不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滴滴涕”灭蚊的能力越来越弱,同时污染严重,于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2回合
时间:上世纪60年代
武器:“六六六”加硫磺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六六六”加硫磺登场,用烟熏的方式消灭蚊子。期间,有关政府部门也组织群众作为临时消毒员,和蚊子打起“群众战争”。
退休职工张老先生还记得,那时人多住大杂院或简易平房,伏天都在纳凉,蚊子岂肯饶你!于是,街巷里的大妈一声号令,家家户户都出动,清沟,填凼,扫垃圾,然后在旮旯死角燃起掺了“六六六”加硫磺的稻草堆,放眼一望,四处烟雾弥漫,十分壮观。浓烟直击蚊子巢穴,让蚊子断子绝孙。几个回合下来,蚊子几近杀灭。
“那时候的卫生靠大家共同动手,街道还经常开展大扫除,每逢这种时候,家家户户都翻箱倒柜大搞卫生。”退休职工关大妈说,那时候各单位都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卫会”),基本都是单位一二把手兼任主任。单位每周检查一次卫生,宿舍、办公室都在检查之列,不合格的扣奖金。此外,街道、企事业单位还通过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来宣传爱国卫生运动,节目有快板、小合唱等。
第3回合
时间:上世纪70年代
武器:“敌敌畏”
人们发现,一开始用烟熏的效果很好,可是慢慢就没效果了。敌敌畏是上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常用来消灭蚊蝇。成都市卫生防疫站的灭蚊武器也进一步升级,除了广泛使用的背负式喷雾器,还出现了机动喷雾器,同样是背在肩上的装备,只是,喷雾器的动力不是手动而是汽油发动机。
今年40多岁的刘先生还记得,小时候,到了盛夏父亲就会用一小团棉花蘸满敌敌畏的液体,用一根绳子拴着棉球悬挂在屋里,熏蚊子、苍蝇等。刘先生回忆说,那几天满屋都是农药味,总会有些头晕、恶心的症状,味道散尽后,症状也就消失了。现在想来,那时多危险,长期吸入敌敌畏是有中毒反应的。后来,供销社里出现了蚊香,那时的蚊香不如现在的盘香精致:筷子粗的竹签上包裹了一层锯末和药剂的混合物,紫红色的,半米多长,插在有裂缝的桌椅腿上,点着火,黑烟滚滚,蚊子被吓跑了,但人也熏得差不多了。
第4回合
时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武器:拟除虫聚酯类化学制剂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DDT、敌敌畏等毒性较大的杀虫剂已经严禁在室内使用。科学家研究生产出了拟除虫聚酯类化学制剂。这种杀虫剂效果好,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要小得多。这时,开始出现车载式喷雾器,最早的车载式喷雾器还很简陋,一般由大卡车或救护车改装而成,上面放置药箱和电机,伸出来一根长管子,车子边行进,工作人员边喷洒。
这一时期,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何建邯就经常参与大规模灭蚊工作。与户外的蚊子斗法,先看什么地方有积水,这是蚊子滋生的温床。再观察哪些地方蚊子最多,这将是除蚊的重点区域。考察好后,就可以行动了。首先要清理积水,清理不走的积水还要放杀蚊幼剂,不能让蚊子来产卵。随后,使用烟雾机或超低量喷雾机,彻底消灭蚊子。这类“武器”大量使用在户外环境,如操场、大草坪等。
第5回合
时间:2000年至今
武器:喷雾剂
近几年来,每年4~11月,成都市爱卫办都会开展灭蚊统一行动,积极组织辖区各机关、单位学校、私营业主、广大市民一起,参与清理积水,并让专业队伍灭蚊。市面上,一些专业的灭蚊公司逐渐多了起来。
何建邯表示,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大量的钢筋水泥建筑代替了广阔的农田,加之人们的卫生习惯也有了很大改进,2000年后,监测点数据显示,成都市区蚊子的数量很少了。大规模的除虫、防疫已经不多见,规模较大的一次是2008年汶川地震时,对地震灾区进行防疫。当时使用的也是经过改装的车载喷雾机,但是车上完整配备了烟雾机、超低量喷雾机、常量喷雾机等各种设备。
21世纪的斗法,更多地利用了高科技,市场上出现了更加先进的驱蚊、灭蚊武器。比如利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吸引蚊子过来,再用电网或风扇消灭它。还有根据人类招蚊子叮的原理,制作了诱蚊集蚊器。这种机械,利用一个小液化气罐发热,发出同人体相近的温度,再挥发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将蚊子吸引过来后,再利用一个反向转动的风扇将蚊子吸入容器中。由于造价较高,一般在高尔夫球场等户外场地使用。
成都商报记者 王蓟 王梅
记者手记
人蚊大战,一场没有结束的战斗
成都商报持续了整整五天的“人蚊大战”系列报道,今日告一段落。“又见硝烟”“知己知彼”“刀光剑影”“道高一尺”“世纪斗法”……每篇稿子都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趣味横生地诠释了“大战”锋芒,其服务性和趣味性受到热心读者的大力支持。报道推出至今,接到的热线电话有近百个……这些恼人的蚊子,让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各位看官,人蚊大战,其实是一部未完结的电影。让我们厌恶的蚊子,也构成了每个人夏天不可或缺的回忆。是的,每逢夏季必演的大型功夫片《人蚊大战》仍在继续,伤亡如何、流血多少、战斗激烈与否……这都得看主角的表现和心态了。这主角,是我们每一个人,是你,你,你,还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