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民喜欢和学生谈心、交流,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无论课前课后,还是课间10分钟,他都会走下讲台与同学们一起说说话,拉拉家常,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在路上遇见了,他也会主动停下来与学生打个招呼,笑眯眯地聊聊天。他经常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阅历来勉励同学们尽早规划人生,成就未来。在学生眼里,他是良师,更是益友,无论是对课程的不解,还是人生的困惑,邓伟民都会悉心倾听,给出建议。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邓伟民老师给予过无数的资助。2004级本科生、2009级研究生杨子文在网上这样留言:“邓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学者。不仅他的课让人感悟人生,而且他坦诚热情,乐于帮助同学,使我们更加懂得了爱与责任。”
作为音乐学院的院长和音乐学学科的带头人,邓伟民始终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和培养。他先后指导了徐翀、汪媛、陈媛等多位青年教师,在政治上关心,业务上传、帮、带,使他们迅速适应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邓伟民还经常深入到课堂听课,对青年教师提高授课能力给予指导。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歌曲分析与写作》、《和声与复调》等专业公共类课程中,他组建了青年教师课程教学组,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联系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给青年教师备课、听课予以具体和个别指导。
经过长期的指导和帮助,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近年来,青年教师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承担各类课题20余项。
回想30年来从教生涯,邓伟民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但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过往中,他的最平常、最普通的一言一行,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每一位学子、每一位青年教师,他的为人为学之道早已沁入了他们的心灵。
“得经师易,得人师难”,邓伟民不仅仅是一位授业解惑的“经师”,更是一位明德传道的“人师”。
踏歌起舞 炫动人生
我们的词曲作者一定要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扎根于本土,汲取本土的营养,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深入了解群众内心的精神渴求,只有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歌曲的生命力才会更持久,才会赢得群众的真心喜欢。
——摘自邓伟民《创作心得》
多年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邓伟民一刻也没有停止他在音乐道路上的执着跋涉。他追寻梦想,坚持创作,在音乐这座无比瑰丽的圣殿里奏响一个又一个华彩的篇章。
1982年他以出色的学业毕业留校后,1985年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继续深造,全面系统学习作曲理论。1987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返校,同时也开始了在音乐创作园地上的辛勤耕耘。
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邓伟民的音乐作品已达400余件之多,其音乐风格样式之多,就犹如400多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他的音乐世界里徜徉,顿有远离繁华都市的浮躁喧嚣、走进恬静优美大自然之感。更多的时候,他的作品饱含了对时代的讴歌,赋予人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启迪,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邓伟民认为,江西是有着丰厚传统音乐资源的地区,许多音乐语汇在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因此,在歌曲创作中,他始终注重向传统及前辈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传统音乐艺术审美情趣的高度,在吸收最优秀的音乐元素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音乐特色但又有在全国广泛流传接受的可能。
正是由于始终保持全身心投入创作全过程的状态,善于把握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和音乐技巧,尤其是时时注重作品的时代特征,邓伟民用勤奋换来的果实沉甸甸:早年的《矿山最美的时候》获中央电视台金奖、省第二届优秀文学艺术成果一等奖;《源远流长》等两首作品获中国音协举办的“共和国五十周年”优秀作品奖;《好一个杜鹃花》获“塑造江西人新形象”歌曲一等奖;《永远的井冈山》获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1年,他与秦庚云合作的作品《轻轻地走近你》(秦庚云词、邓伟民曲)获得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中国音乐界的唯一综合性专家大奖,参赛选手限定为全国各专业院校、艺术团体的专业艺术工作者,敲响“金钟”是全体中国音乐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尔后,惊喜接踵而至:2003年,由他作曲的歌曲《又是八月桂花开》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也是江西省在本届“金钟奖”评选中唯一的获奖作品;2005年,他的作品《热血忠魂天地间》和《信念·情怀》分别获得中纪委、监察部全国歌曲创作一等奖;2011年,歌曲《那一片红》获得荣获“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评选入围作品奖……
多年来,邓伟民共有4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大奖,100余件音乐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电视台、省电台、大型文艺晚会中播出。
其实,每一次收获的背后,都意味着巨大的付出,期间创作的辛苦自不待言,像《又是八月桂花开》这首获奖曲子,他构思了差不多五个月,八易其稿,可谓“苦中作乐”。
邓伟民的音乐创作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抓住主旋律。在他的心目中,弘扬时代主旋律、创作主旋律作品是一个作曲家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感的真情流露。“作为一名党培养的音乐工作者及从事高等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没有理由不去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没有理由不去讴歌带领我们走进这个伟大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永远的井冈山》、《又是八月桂花开》等歌曲的创作中,邓伟民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此种创作主旨,其作品曲风气势恢宏,磅礴大气,令人亢奋;曲调则清新优雅,意境深远;旋律则激流奔涌,一泻千里。
作为江西人,红土地赋予了邓伟民艺术创作以无穷无尽的源泉,井冈山精神更是激发他创作热情的不竭动力。在创作《那一片红》时,邓伟民在音乐构思布局上,注重在前奏、间奏中嵌入耳熟能详并有时代痕迹的音乐素材(民歌《十送红军》的素材),使音乐中特征性的民间音乐素材与当代音乐语言完美融合,整首作品,把时代的特征和积极进取的理念融为一体,使听者在“红”的意象中回味无穷……
做一个生活的歌者,这就是邓伟民。他永不停歇脚步,就是为了执着追赶音乐的旋律,踏歌起舞,炫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