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曾是全国年龄大企业法人代表

2011/7/20 11:49:1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约2万人中有1个百岁老人,前不久,一则常州全市范围已达到“中国长寿之乡”主要指标的信息传出,常州的百岁老人已达260多名。20岁前后,受“地方上看重”的丁彦士被推荐到武进焦溪私立仲明中学任教,后转到常州中山中学,最终调到24中,在24中时间最长,教书20多年。

  约2万人中有1个百岁老人,前不久,一则常州全市范围已达到“中国长寿之乡”主要指标的信息传出,常州的百岁老人已达260多名。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现状如何?本报记者有幸走近几位较具代表性的百岁老人。

  “双百”夫妇丁彦士、刘萃贞,均101岁

  这辈子最不满意的是婚姻

  丁彦士、刘萃贞是常州第二对百岁夫妇。北环新村一户普通的两居室,水泥地,旧家具,墙上挂着的一幅大红寿字,丁彦士夫妇和小儿子住在这里。

  上午10点多,丁彦士的儿子在忙着做饭,妻子抱病躺在里间床上。戴上助听器,坐定客厅兼餐厅的沙发,丁老先生“全权代表”讲述起他们的故事。

  丁彦士出生在武进新安下村一个中农家庭,“100年前读书不容易,所以父亲不识字,经常遭受欺负,于是,他就把我送到谭墅施博沾先生开设的私塾里读书,那是一家有名气的私塾,在那里读的自然是《四书五经》、《中庸》、《大学》这方面的书。”当时考学生是命题作文,丁彦士的文章经常荣登榜首。

  20岁前后,受“地方上看重”的丁彦士被推荐到武进焦溪私立仲明中学任教,后转到常州中山中学,最终调到24中,在24中时间最长,教书20多年。

  教书育人,吟诗作词,丁彦士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州吟诵”的主要传承人之一。退休之后,他更是赋诗填词笔耕不辍,现存诗词360余首,“文革期间烧掉了100多首”,其中200首左右选入《当代中国诗词集》、《当代江苏千家诗》、《中华诗词佳作选》等多部选本。其本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江海诗词学会、江南诗词学会、舣舟诗荟会员。

  从丁彦士的诗词中,不难看到他的乐观:“淡饭粗衣堪自足,远山近水亦相亲,身无疾病便为福,家有诗书且未贫”……

  吟诵起诗文,丁彦士油然而生一种遗憾:可惜她一首也不懂。她就是丁老的妻子刘萃贞,夫妻俩同年出生,生日只相差10天。也许所有人羡慕他俩携手80个春秋,可丁老感叹:这辈子最不满意的就是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办法。50多岁的时候还闹到法院,差点离婚。之所以坚持到今天,“主要是我心态好,想得开”。原来,丁老的妻子是文盲,“忠厚没用,不懂得教育子女,没有共同语言,但能吃苦耐劳,对我的主张从来不反驳”,说着妻子的是非,丁老的眼神却明显亮了。80年相濡以沫,沉淀下来的,是大爱。

  现如今,丁彦士每天看看报,出去走走,在新村健身器材上牵牵手,荡荡脚。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过每天饭前要喝一杯雪碧,当酒一样抿抿。妻子刘萃贞自从前些年摔坏了股骨,基本只能躺在床上,儿子服侍吃喝,女儿帮着洗漱,丁老也经常陪伴老伴,搀她起身。

  周玉娣,身份证上108岁,实际103岁

  饮料当茶喝,每天两大瓶

  勤业桥下常州晚晴苑老年公寓,周玉娣正坐在一楼走廊听其他人闲讲白说。有记者来访,她显得十分高兴,断断续续讲起她的人生:13岁时当童养媳到夫家,丈夫是牛塘人。哪个村的?忘记了。叫什么名字?忘记了。“牛塘以前是武进县,现在属于城区了,武进区!”老人这句清晰的表述让周围的人都乐了。

  周玉娣回忆,自己有3个姐姐一个弟弟,也记不得他们都活到多少岁。还有2个儿子、2个儿媳,2个孙子,3个孙女,2个重孙,都很孝顺。她依稀记得,自己年轻时种田,很苦,“现在的日子最好过!”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接过话:“老太太住在三楼,每天独自上下两三回呢!饭量也好得很,每顿一大碗饭,特别喜欢吃肥肉。”据介绍,周玉娣睡眠也好,每晚9点一直能睡到凌晨4点,在床上闭目养神到6点半起床。中午12点午休,3点左右醒。最绝的是,周玉娣从不喝开水或茶,把饮料营养快线当茶喝,每天1.5升装的要喝两瓶。老人从未得过大病,只是天不好的时候有些腰痛,“年轻挑担落下的”。

  母慈子孝,两个儿子是周玉娣的骄傲,她经常夸奖他们,也尽量减轻子女的负担。1998年晚晴苑开张,随儿子住在附近的她主动提出住敬老院,可以让孩子们住得宽敞些。入住后,儿子、孙儿经常前往探望,还专门给她买来VCD和碟片,老太太自己会播放,坐在电视机前,《红楼梦》、《珍珠塔》、《梁祝》等,“看了几万遍都有了”!

  释从山,101岁

  老鼠在房梁蹿的声音都听得到

  “十五茹素,二十出家,兴慈指路,天台习法,剃度立身,菩提生涯……”天宁禅寺的从山老法师百岁寿辰的时候,他的***扬扬洒洒在匾额上书写了大师的为人和经历。

  走进天宁寺西堂,从山大师正和***们在诵经,打坐在椅子上的他精神矍铄。做完功课,他对记者说:“常州满百岁的出家人就我一个了吧!”

  从山法师祖籍南通,1932年8月,他在浙江黄岩多福寺出家;次年5月在浙江天台国清寺受戒。法名法道;字号从山。1990年9岁,有缘落定常州天宁禅寺。80载佛门生涯中,他始终以随遇而安的平常心为人处事,他在给四众***开示时说,成就任何一种事,都必须以人为本。近十多年来,老法师所收的在家***数千人。

  “我一世人生都没倒脱过剩饭剩菜”。慈悲喜舍,自身十分节俭的从山法师为人却十分慷慨,为支持天宁宝塔工程建设,他把自己的生活费积攒下来捐献,还劝募功德金200多万元。

  从山法师耳聪目明,思路十分清晰,“老鼠在梁上蹿来蹿去的声音都能听得到”。他还笑着说:“检查身体时,医生说我的脉气是60岁的脉,血质比年轻人的都好。”只是,近来大师睡眠不是很好,每晚只能睡2个小时,往往深夜起身打坐诵经;胃口也差些,“一吃就饱”,还经常头晕。

  卜顺娣,102岁

  曾是全国年龄最大企业法人代表

  50多岁时,她开办了全市第一家咸粥店;60多岁时,她办起了小工厂、洗染店等;70多岁时,她建议街道办了家综合加工厂,自己任厂长,安置工人近百人;90多岁时,她仍稳坐加工厂第一把交椅,成了全国年龄最大企业法人代表。

  蓝色港湾别墅区的居民,几乎都晓得她——百岁老人卜顺娣。不仅是社区名人,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先后两次走进中央电视台《相约夕阳红》,其中2001年做客《相约夕阳红》,主持人问她年纪时,她脱口而出“46公岁”,老人发明的“公岁”让工作人员和诸多荧屏前的观众一下子记住了这位风趣的老太太。她还多次在江苏卫视亮相。本地媒体更是频繁报道她的故事。

  此际采访卜顺娣,恰逢她“第二次从鬼门关走回来”。穿着粉红色绣花衬衣,皮肤白皙,银发一丝不乱,她端坐在客厅餐桌前,把玩着手中的玻璃杯,时而端起喝一口杯中橙汁。她还笑眯眯地拉起记者的手,轻轻拍打,然后大声说:“叫我,太——婆!”

  卜顺娣的女儿周菊华说,老太太最喜欢听人家叫她太婆。前阵子,由于种种原因,卜老太身体很差,似乎危在旦夕,现在缓过来了,只是思路有时不大清晰。

  卜顺娣能干、坚强、豁达、幽默,赢得的大小荣誉不计其数,“要不是一次意外,她还能刷新‘最高龄法人’的纪录”。10年前的一天,卜老太像往常一样上班前先到红梅公园早锻炼,锻炼结束后,却在西大门的台阶上不慎摔落,昏倒在地。“两个好心人迅速把她送到了一院,当时一侧瞳孔已经放大,头颅里的血肿已经发出了危险信号。”女儿周菊华现在回想起当时的一幕仍心有余悸,当时主治医生对她说:“92岁了,如果是29岁我就毫不犹豫地开刀了。”“你就当她是29岁吧”,周菊华坚信,母亲是个坚强的人,一定能够挺过来的。经过83个日日夜夜的抢救,卜老太顽强地迎来了她的第二次生命。渐渐恢复后,卜老太又开始念叨“要回去工作了”,可是终究拗不过家人的反对。

  卜老太有1个女儿,3个外孙,4个重孙、重孙女,或事业有成,或学业甚佳,而且都很孝顺。卜顺娣和女儿住在一起。女儿遗传了母亲的幽默,不时逗她开心,且悉心照料她。周菊华说,她在老年大学学到的烹饪、按摩等知识全在母亲身上施展。卜老太一天要吃五六顿,除三顿正餐,中间要吃水果、点心。粥始终由五谷杂粮熬制,红枣总是配蜜枣、桂圆、莲子一起炖。早晚推拿按摩,“现在还学会了足疗,疗效很好”。天气好的时候,孙儿孙媳则开车把老太带出门,领略自然风光,“去年还去无锡、苏州看梅花了”。年过百岁的卜顺娣似返老还童,家里笑声不断。(周茜 钱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