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卖臭豆腐做起。杨观 摄
哥做的不是臭豆腐 是梦想 大学毕业生卖臭豆腐,梦想开分店,开豆腐主题餐厅,但终极梦想还是做DM杂志
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而言,月薪三千元是很多人的“理想价位”。可是,他不要!
当同届毕业生四处投简历找工作、一门心思准备考公务员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伙伴,却到处忙着找项目。自主创业,是两个小伙子认为最适合的就业目标。
买张火车票赶往长沙,吃了两个星期的臭豆腐后,两人决定,把臭豆腐作为第一个项目做起来。
辞掉工作来创业
生于1989年的张圣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黑黑瘦瘦的他在校期间就拍摄了一部关于滇缅铁路的影片(本报曾作报道),影片还曾在源生坊剧场公开上映。
大四下学期,还未毕业的张圣就被某商会聘作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负责摄影及剪辑工作,每月薪酬3000元。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份工作待遇很不错,可干了一个多月后,张圣辞职了。
“商会里的人影响了我”,张圣说,在商会里,各个老板都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后才拥有了今天的成功,坚持的奋斗精神感染了他,他决定辞职,去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道路。
创业道路一波多折
一开始,张圣想要办一本有个人风格的DM杂志,内容围绕时尚、趣味主题开展,可核算一番,办一本杂志,一年内需要至少几十万元的投入。资金不足,杂志创业梦想只能放弃。
创业梦想小受挫败后,张圣开始为一家公司写一个关于“苗族村寨爱情故事”的剧本,3万字的剧本被拍成一部90分钟的片子,张圣获得600元酬金。这次合作后,该公司也曾邀请张圣加入,被他拒绝了,“还是想创业,自己干”。
创业需要伙伴合作。张圣找到好友刘应杰,想要合伙养殖蛇,“蛇是粤菜的主角,有市场”。又找了一个伙伴后,三人计划每人投入5万元。怎料,其中一名伙伴无故退出,且养殖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养蛇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创业道路几经挫折后,张圣又找到曾经的高中同学,刚从云南财经大学理财系毕业,生于1987年的刘智东,商量一起创业。这次很顺利,两个大学毕业生的想法一拍即合,加上刘应杰一起,三人开始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
锁定臭豆腐项目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此话不假。
三个合伙人先后考虑做养殖、傣味餐厅、物流公司等项目,做了市场调查后,觉得这些项目运作比较复杂,且资金投入也很大。最后,大家商量的结果是,锁定一些投资小、易操作、资金回流快的项目,“那就饮食业”。创业方向确定了。
刘智东回想起曾在武汉吃过的一种黑色臭豆腐,昆明似乎没有专门的门店在卖,在网上搜集了相关信息后,他们决定,不妨试一试。
7月底,买了两张火车票,刘智东与张圣坐火车直奔长沙,这是他们第一次去长沙。到长沙后,根据此前搜集的信息,两人把长沙最出名的臭豆腐尝了个遍,黑色的、白色的,每一种都不放过,吃了两个星期,比较了各种口感后,两人最终决定加盟其中一个品牌。
经验不足卖断货
项目确定后,就剩下找店面了。租门店时,老板得知张圣及刘智东是大学生,为支持他们创业,把店面转让费从12万元降至8万元,唯一的条件是,让老板在旁边卖炸洋芋至明年六月份。加上原材料成本、店面租金、转让费等,三人共计投入成本约9.5万元。两个星期前,臭豆腐店终于开张了。为节约成本,三人舍不得请员工,每天轮流两人来上班,每星期每人轮休两天,周日不休。因炸豆腐吸入了过多油烟,刘智东病了,戴着口罩来炸豆腐,说不上几句话就“咳咳咳”。
经过两个星期的“试营业”,目前经营基本走上正规,只不过,前日上午店里的臭豆腐卖断货了,直到昨日上午,从长沙直运过来的臭豆腐才到。“这几天亏损八九百,没经验啊”。说起这个,张圣和刘智东追悔莫及。
小店开张后,三人分工合作,刘智东负责联系加盟商供货,张圣负责店铺的经营,刘应杰负责财务。为让财务透明化,每天卖出的豆腐除了计算总数外,还需与盛豆腐用的纸盒数量对应上,这是三个小伙子的理财小窍门。
目前,小店开业两星期已卖掉8000块臭豆腐,除去成本,净利润达4500元。为保证新鲜和口感,每一盒豆腐都是现炸现卖。
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小伙子们的梦想却大大的。
有一天,能够开设20-30家臭豆腐分店,开一家豆腐主题餐厅……如果,一切按照小伙子们的设想发展;如果,创业之路顺畅,张圣说,他还是想做DM杂志,“炸臭豆腐是安身立命之本”,做杂志,做具有个人特色的杂志,才是他的终极梦想。
链接
昆明有个洋芋哥
这年头找工作实在不容易,这不,就有大学毕业生创业卖臭豆腐了吗?放在以前,那可是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情,可现在,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可真不少。昆明文化巷里,就有一位留学回来卖炸洋芋的帅哥。对他来说,众人眼中的一种简单食物,承载了太多,幸福,梦想,用心,执念等等。其实,人生在世,能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使不成功,也不枉努力过了。
(张艳萍 实习生 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