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国宝乡制8米长蓑衣 需缝30余万针(图)

2011/9/14 16:13:2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届国宝云龙谷乡村旅游节,德化国宝乡正在赶制这件8米长的巨大蓑衣和一顶大斗笠。虽然现在穿蓑衣的人少了,但师傅们却找到了新的门路,他们制作20厘米长的微型蓑衣工艺品,销路还真不错。

8米长的蓑衣

8米长的蓑衣

巨大的蓑衣占去了大半个房间

巨大的蓑衣占去了大半个房间

手工捻棕绳

手工捻棕绳

63岁的林辉煌师傅身手敏捷地爬上棕树摘棕毛。

63岁的林辉煌师傅身手敏捷地爬上棕树摘棕毛。

  东南网-9月14日讯(记者 郭冰德 通讯员 王双季 文/图) 8米长的蓑衣见过么?昨日导报记者就在泉州市德化县见识了这么一件巨制蓑衣,大开了眼界。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届国宝云龙谷乡村旅游节,德化国宝乡正在赶制这件8米长的巨大蓑衣和一顶大斗笠。普通的蓑衣,用棕片6斤,而这件大蓑衣用了160斤。他们还要为蓑衣和斗笠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德化县国宝中学一间空旷的教室里,导报记者看到这件巨大的蓑衣已经初具雏形,被竹针固定着的棕片一片接一片平铺在地上,像孔雀开屏一般,铺满了整个教室的地面。现场,3位老师傅正加班加点地赶制。

  “这件大蓑衣都是用手工来做的,里面的一针一针也是用蓑衣的线缝起来的,前前后后要用将近半年时间。”据德化国瓷苑艺术总监郑少伟介绍,蓑衣成型后大约是平常规格的65倍,要缝制30多万针,斗笠也将与蓑衣同比例制作。

  因为蓑衣和斗笠都是纯手工制作,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才会有这样的技艺,目前已经有来自泉州各地的10多位老师傅参与制作蓑衣,预计本月25日前可以基本完成。

  说到这件 “宝贝”,德化县国宝乡党委副书记罗新章高兴地向导报记者介绍,制作蓑衣,是为了配合德化县国宝乡乡村旅游节的举办。到时候客人可以看到这件大蓑衣的风采。

  相关报道>>>

  八米长,七米宽,重约八十公斤,要缝三十多万针—— 巨型蓑衣欲申报吉尼斯纪录

  本报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场景现在已不多见,蓑衣斗笠慢慢淡出了生活中。但记者昨日在德化国宝乡看到了一件巨型蓑衣,仅其上半部分最长处就达5米,最宽处有7米,而田间农民穿的蓑衣上衣最长处不过66厘米,最宽处也就1米左右。国宝乡党委副书记罗新章介绍,这件蓑衣和另一个直径约3.5米的巨型斗笠将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一件大蓑衣铺满教室

  记者在国宝中学一间空旷的教室内看到了这件宽大的蓑衣。蓑衣总长8米,除了上衣外,其下裙约3米。蓑衣由棕片一片一片接起,平铺在地上,如孔雀开屏一般,三位老师傅正在熟练地穿针引线,“做了几十年,听都没听过有这么大的蓑衣,没想到还由我们来做”。

  为制作这件巨大蓑衣,老师傅们已经筹备近百天,9月6日正式开工制作,3人每天早上6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才收工,预计要20天才能制完。63岁的林辉煌说,这件大蓑衣大约能顶65件传统规格的蓑衣,总共要缝制30多万针,重约80公斤,“领口处有7层棕片,中间是5层,最下面只有3层”。他们介绍,作为普通蓑衣的放大版,制作时遵循了蓑衣的遮雨功能,“领口处厚实,雨水才不会滴进去”。

  制作工序10多道

  蓑衣作为雨具,在唐朝以前就为民间使用,具有经久耐磨、透气性能好等特点,穿上蓑衣在田间劳作,也不影响劳动效率。

  蓑衣一般都用棕片缝成,也叫棕衣。蓑衣分为上衣与下裙,每个环节皆用纯手工制作。制作蓑衣有十多道工序,需使用棕刀、棕针、棕耙、顶针、大领针、起领针、竹油罐等工具。

  首先要把棕片一片接一片平铺在地上,用竹制大领针固定。再用棕绳、棕榈片制作成蓑衣领。接着,用细棕针密密麻麻地缝制成连衣裙状的上截和下截,正常尺寸蓑衣要缝100多行,里外至少缝数千针。

  古老手艺面临失传

  随着时代变迁,制作蓑衣的工艺正面临着失传,能较好掌握这门工艺的人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了。

  这次制作巨型蓑衣的3位老师傅都是南安诗山人。林金全师傅今年已经73岁,“十四五岁开始学,十八岁自己当师傅,”他说,当时家里困难没钱读书,就出来学技术。“以前蓑衣每家每户都需要,我到处给人做,国宝乡这边我来了好多次了,这里不少人还存着我做的蓑衣呢。”早先都是人家提供材料,师傅们提供手艺,“做一件给3元,一二十年前的工钱涨到五六十元,现在包含材料做一件就需要260元了”。 做一件大约需要两天,在哪家做,那家就提供吃住两天。

  林辉煌师傅说他们这行属于苦力活,长期蹲着很辛苦,左右手配合得好才能缝得均匀细密,“右手将棕耙耙起推上拉出一个小孔,左手拿着穿棕绳的缝针插入,左右手反过来也要同样熟练才行”。

  63岁的林星明同样是为了生计才学的手艺,“当时没有工厂,学一门手艺就能养家了”。这件大蓑衣的活儿就是他找的,“其实我都好多年不做了,不过乡里通过人找到我,就答应下来了”。

  虽然现在穿蓑衣的人少了,但师傅们却找到了新的门路,他们制作20厘米长的微型蓑衣工艺品,销路还真不错。

  (记者 黄雅珊 文/图)

  来源:泉州晚报

  分享到:

    蓑衣国宝乡斗笠教室棕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