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建立红色教育点对公众开放(图)

2012/1/8 5:09:1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走进蒋治俊家的小院,63岁的蒋治俊正和儿子蒋安东在挂着“中共洛川特委澄合北区党支部旧址”的红色牌匾的窑洞中整理物品,当年的油灯、纺车、瓦缸上的枪眼……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往事。《澄城党史资料选编》第二九辑中记述,1939年,中共洛川特委在澄城县发展的党组织已经有党家庄、高塬(垣)等村,高塬支部书记蒋立祥。

蒋安东说,瓦缸上的枪眼就是当年国民党抄家时用枪打的 本报记者 芮潇潇 摄

蒋安东说,瓦缸上的枪眼就是当年国民党抄家时用枪打的 本报记者 芮潇潇 摄

  本报渭南讯(记者芮潇潇)澄城县赵庄镇高垣村蒋治俊、蒋安东父子,靠下苦力挣得钱,把1940年中共洛川特委澄合北区区委党支部办公用的老窑洞进行加固,收集当年地下党、游击队使用过的物品,作为红色教育点近日对公众开放。

  简陋窑洞见证革命峥嵘岁月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高垣村,冬日的寒风中,村庄周围纵横的沟壑,正是革命年代抗日游击队纵横驰骋的战场。据史料记载,高垣村位于渭北与陕北交界之地,也是当年通往延安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通道。

  走进蒋治俊家的小院,63岁的蒋治俊正和儿子蒋安东在挂着“中共洛川特委澄合北区党支部旧址”的红色牌匾的窑洞中整理物品,当年的油灯、纺车、瓦缸上的枪眼……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往事。

  1940年,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力量实行疯狂镇压和破坏,时任洛川特委赵庄第一委员会书记的蒋立祥(蒋治俊的父亲),将自家建成了区委召开秘密会议、党员联络点和革命工作者北上南下的交通站,掩护过不少革命同志。

  《澄城党史资料选编》第二九辑中记述,1939年,中共洛川特委在澄城县发展的党组织已经有党家庄、高塬(垣)等村,高塬支部书记蒋立祥。1942年,澄城县多个村庄成立党的支部和小组,共有党员150余人,并成立了高塬区委,蒋立祥任书记。而蒋立祥家就成了召开地下党秘密会议的据点。

  小窑洞掩护地下党躲避抓捕

  蒋安东说,爷爷生于1913年,在上世纪30年代,被国民党抓壮丁,逃跑后遇上了新中国成立后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强自修,爷爷在强自修的介绍下回澄城县从事地下工作,1938年2月入党。

  蒋安东指着一个用土布粘起来的瓦缸说,爷爷参加革命后,国民党曾3次抄家,这个瓦缸就是抄家被打碎的,奶奶用土布和上面粘起来;他指着一个黑色瓦缸上的小洞说,这是国民党在抓捕他爷爷等地下党员时,开枪打进了瓦缸。在窑洞深处,有一个小窑洞,是当年地下党员躲避抓捕的地方。在这个窑洞中,地下党多次召开会议,也是南来北往的革命者的交通站。蒋立祥家的四五户邻居,当年也是八路军的排长、指导员和地下交通员。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澄城党史资料选编》第二九辑中记述的地下党所开的杂货铺,这个杂货铺当年是多名地下党员参股的,铺名“集义合”,正是地下党的一处秘密联络站,现在这里已是残垣断壁。村民介绍,杂货铺中有条暗道,与村中的地道相连,有些出口就在山沟中。

  目的让大家记住那段红色历史

  蒋治俊说,他家的这几孔窑洞都有上百年历史,虽然非常破败,但都舍不得拆除,按照老样子保护了下来。

  “当年村里几十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跟我爷爷闹革命的,不忘这段历史,也是高垣村群众的愿望。”蒋安东说,他正在四处搜集全村当年参加革命的人员资料,最大愿望是能够搜集到每个人的照片。

  正是在这种愿望下,蒋氏父子把自己下苦干水泥预制件攒下的辛苦钱,用来建革命旧址。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全家人终于在当年的秘密联络点,挂上了“中共洛川特委澄合北区党支部旧址”的红色牌匾。

  蒋治俊保存了父母及战友革命年代用过的实物,收集了党史资料,买了个小电视,给村民播放《红色记忆——渭北风云》,希望大家能够牢记那段红色历史。

  蒋氏父子还想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