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卖报开始叫卖生涯 位列京城“四大名角”曾为130多部影视剧配声 臧鸿辞世170余种叫卖声成绝唱
170余种吆喝声汇集于口的“京城叫卖大王”臧鸿老人,于昨天下午在京病逝,享年80岁。
臧老生前曾为130多部影视剧配声,并为前门大街、鲜鱼口开市吆喝。
最后一别
清醒时念叨要把吆喝传承下去
昨天下午3时许,在北京中医医院住院楼二层的一间病房里,臧老面容安详地躺在床上,老伴紧紧攥着他的手,一直不肯撒开。家属则围跪在一边,失声恸哭。
“中午在家就坐不住了,就想赶快到医院看看他,我有预感……”臧老的弟弟特意从十里堡赶到医院,见了哥哥最后一面。
老人坐在病房外,哽咽着回忆同哥哥的最后一次见面:“我摸了摸哥哥的脸,又给倒了些水,可是他已经没有意识了,一直昏迷着……”
臧老的二儿子臧泉江讲,父亲的病持续了5年多,即使病着,前两年老爷子仍然到处跑,该吆喝吆喝,该主持婚礼主持婚礼,“一点儿没闲着,心情也都一直挺好。”
去年9月起,因前列腺癌晚期,臧老住进了医院,春节前刚回到家里。
“腊月二十九那天,我们还陪着他打了会儿麻将,老爷子还赢钱了!”臧泉江回忆,到大年初九,老人病重,又被送进医院。“他清醒过来时还念叨着要我儿子把他的班接好,把老北京的吆喝传承下去。”臧泉江哽咽着说。
昨天下午5时,臧老的遗体被家人抬进棺材里,随后被送往殡仪馆。一束鲜花静静地被放置在棺材上方,伴着长眠的叫卖大王走最后一程。
据了解,臧老离世前,李金斗、徐德亮等曲艺界名人曾前往医院探视。
亲友追忆
曾为130多部影视剧配声
据了解,臧鸿祖上7代都是棚匠,除了操办红白喜事,逢年过节还活跃在北京的庙会、集市上。
9岁那年,臧鸿卖报,“《华北日报》、《商业日报》、《新民报》,买份报来瞧瞧……”他开始了自己的叫卖生涯。
1981年,在电影《伤逝》中,臧老吆喝了几十种叫卖声,还扮演了卖酸梅汤的小贩。之后,老爷子在《城南旧事》、《四世同堂》、《春桃》、《开国大典》等多部电影、电视剧中配过叫卖声130多部。
1993年,臧鸿在南来顺参加一个小吃节,老舍夫人胡絜青亲笔题写“京城叫卖大王”,老人一举成名。
臧老的徒弟汤永清表示,师傅涉猎非常广,吆喝叫卖、相声、民俗婚庆、花会表演主持等,在重大民俗活动中,几乎都能看到师傅的身影。
鲜鱼口开市老人声音洪亮
去年5月初,前门鲜鱼口美食街重张时,记者与臧老还有一面之缘。当时老爷子一袭蓝袍、套红黄色马褂格外鲜亮,一副悠然之态。
“鲜鱼口……”老爷子一张口,声音传出数百米,虽然已近八旬,但仍然底气十足,嗓音洪亮。只要有游客问他鲜鱼口的老字号,他总能告诉人家这块儿是什么店,那块儿原来是卖什么的,并且还不断地给人家吆喝各种买卖。
臧老的孙子臧志彪回忆,2009年前门大街开市时,是在爷爷一嗓子“前门大街商业街开市喽”的吆喝之后,才正式开市。
讲座和出书都不如他表演
“作为一位民俗研究者,我很敬重臧先生,是他把吆喝带入了民俗表演。”今天上午,记者联系到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高巍,对于臧老的逝世,他表示非常遗憾。“又失去了这样一位老艺术家。”
高巍认为,自打臧鸿老爷子扛起京城叫卖的大旗,叫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百姓认可、欢迎。民俗专家高巍认为,在对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臧鸿起到的作用非常大。“讲座和出书,都不如他这样表演更加生动。”
延伸
“四大名角”仅两人健在
老北京叫卖高手中,以“京城叫卖大王”臧鸿、“叫卖真人”张振元、“女叫卖大王”张桂兰以及武荣章最负盛名,人称“四大名角”。
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在臧鸿之前,2010年“京城叫卖真人”张振元因病离世,享年74岁。
“四大名角”已仙逝两位,还健在的张桂兰和武荣章两位老人今年也都年近八十。张桂兰老人的徒弟、现老北京叫卖艺术团的团长孟雅男告诉记者,虽然师傅年岁已高,但近几年仍然坚持表演。
“像近两年的丰台区室内庙会,师傅都有参加。”孟雅男表示。但据其讲,武荣章老人近些年参加吆喝表演的次数已经不多了。
行业现状
年轻人传承吆喝成表演
孟雅男告诉记者,虽然臧老和张振元老人都已经故去,但叫卖的大旗,年轻一辈已经开始接过。“臧老的孙子臧志彪,张振元老师的徒弟胡伟、常城,也包括我自己,我们都在传承着叫卖这门老北京艺术。”
而小孟所在的老北京叫卖艺术团至今已经有团员40余人,其中不乏年轻人。据小孟讲,这些年轻人都是通过参加叫卖培训班和吆喝大赛开始对叫卖、吆喝感兴趣的。
2011年,小孟也正式收了徒,成了“孟老师”,其中最小的徒弟今年才5岁。“传承肯定不是问题,我们都在为叫卖这门艺术努力着。”
专家谈叫卖
虽然京城的叫卖名角张振元和臧鸿相继离世,但高巍对叫卖的传承并不担心。“像‘老北京叫卖艺术团’,他们就把叫卖和表演艺术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我觉得这是好的发展趋势。”
本版文/记者王妍实习生蒲天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