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怪病缠上8岁男孩
磕头是我国民间传统礼节中的一个,代表了虔诚和敬意。但家住普兰店市安波镇太阳村太阳沟屯的60岁农民陈文作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年仅8岁的独生儿子,如今见到什么东西都用头去磕,家里容易碎的东西基本都被他用头磕碎了。近6年来,陈文作带着儿子多次求医无果,记者现场调查时也基本排除了遗传、近亲等先天因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磕头”怪病缠上了这个8岁的男孩?成了摆在陈家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场:情绪一不对,玻璃全撞碎
普兰店市安波镇太阳村太阳沟屯,是一个比邻碧流河水库保护区的小村庄。昨天下午,当记者驱车来到这里打听陈文作的家时,村民们都热心地引路并好奇地问,“是不是为了他家孩子的病?”“那家人实在太可怜了”。
陈文作的家位于村子最西端,刚一进陈家的里屋,记者就看到8岁的小峰安静的趴在炕上,眼睛比较木讷,头顶几块伤疤处如今已经没有了头发,露出白花花的皮肤。
见到有陌生人来,他很快就变得狂躁起来,情绪激动得又哭又闹,而且不停地用头撞墙、撞地,几乎见什么撞什么,口中还不时发出“啊,啊”的声音。陈文作的爱人宋福珍和老母亲连忙将孩子抱紧在怀里,半天都不敢松开。
“这些不算啥,他情绪激动时,会使劲磕东西。”陈文作的爱人宋福珍带记者看了他家的衣柜和橱柜,两个木柜原来有玻璃的地方如今全是空空如也。宋福珍说,这些玻璃都被小峰用头磕碎了,有一次还把头磕破了,流了很多血。陈文作说,他担心小峰以后再撞碎玻璃伤到眼睛,就不再给两个柜安玻璃了。
讲述:养儿到两岁,说话还不会
“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面对记者的问题,60岁的陈文作将记忆拉回了8年前。
陈文作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家里穷,他直到52岁那年才从庄河荷花山娶回了现在的妻子宋福珍,并且不久后有了儿子小峰。宋福珍拿出当年的出生医学证明给记者看,上面的健康程度一栏显示,小峰刚出生时重6斤,长50厘米,健康状况良好。老来得子的陈文作很开心,小峰4个月大的时候,他们还一起去照了全家福。照片上的白胖小子很是惹人喜爱。
“孩子从出生到两岁时,身体一直没出现什么异常,跟正常孩子一样。”宋福珍回忆说,“到了两岁之后,孩子该学说话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孩子不会说。”
很快,陈家人发现了儿子有智力残疾,经鉴定为智障二级。更令人惊奇的是,小峰的情绪时常失控,只要一失控,孩子就像不知道疼似的用头撞东西,用手挠墙、挠地面。
此后的6年时间里,小峰逐渐将磕头当成了习惯,就算在情绪正常时也不自觉地弯下腰、低下头,用头磕一下椅子、炕沿之类的硬物。
记者采访中,为了帮助孩子识字、学说话,宋福珍把麻将牌撒在炕上,小峰对牌上的字并没有多少兴趣,始终不停地用头去磕,每当感觉到疼痛之后还会下意识地皱眉、哼哼几声。
调查:可疑病因,排除一大堆
在小峰额头上方,记者可以看到由于长期磕头而留下的疤痕,而他的手指甲也由于长期抓挠硬物而磨损得只剩下一半。陈文作说,由于儿子不会说话,陈文作不知道儿子到底为啥总是磕头。
“你们家有没有遗传病史?”当记者问这个问题时,宋福珍几乎没有任何考虑时间便回答,“绝对没有,我爸当年还当过大队会计呢。”宋福珍的老母亲也证实,家中所有亲友都没有查出来过遗传病。
采访中,陈家人还先后排除了夫妻近亲结婚、小峰先天脑发育不良、后天曾受严重刺激等可能存在的病因,宋福珍甚至从柜子下面找出了这些年他们全家带着孩子到普兰店、大连四处求医时,拍过的核磁共振和脑CT片子,“医生都说看不出来有瘤子,或者发育不好什么的毛病。”宋福珍说,她最近一次带儿子去大连看病时,就诊断出白血球偏高的结果,最后开了一些消炎药就回家了。
陈家人始终为找不到病因而苦恼,但村民们对此却有着另一种判断。采访中有村民告诉记者,宋福珍“看上去不太正常”,但宋福珍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基本可以做到表述清楚,她的老母亲也确定女儿没有智力方面的障碍。
求助:谁找到病根,我给他磕头
“这些年,我们不敢让他单独出去玩,更别说去上学了,犯病时我和媳妇轮换着把住他!”但如今,年至六旬的陈文作患有腰间盘疾病,儿子力气却越来越大,儿子每次犯病,都要陈文作夫妻二人一起都不能控制得住。无奈之下,宋福珍的老母亲也每天走三里山路过来帮忙照看着。
宋福珍说,他们家的情况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照顾,给三口人都办了低保,2007年还出资给盖了这三间砖房。“我们家有五亩地,种些玉米,每年能打五六千块钱的粮食,基本上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陈文作说他现在每天都在焦急中度过。“这几年钱没少花,可病根儿一直没找到,我真担心孩子哪天使劲大了,就……”
“谁能帮我儿子找到病根儿,我就给恩人磕头了。”陈文作说完,一行浊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滑落。而躲在身后的小峰,仍在旁若无人地磕着头,不时皱一皱眉头。
记者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