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柴典宏(右)在家中做饭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特约记者张立群 通讯员徐桂松 15年前,蕲春县张榜镇车门村的穷哥俩柴守乃、柴守德,共同收养了一名患先天性唇裂的婴儿,兄弟俩靠讨奶水、用米糊糊把孩子喂养大。如今,15岁的养子柴典宏已是初二的学生。贫寒家庭长大的他,8岁学会了洗衣做饭,13岁跟着大人下田干活,且学习刻苦,成绩拔尖,是村里和学校公认的好孩子。昨日,柴典宏趁周日放假,买回一斤肉,给两位老人过“父亲节”。
吃“百家奶”、喝米糊糊长大
昨日上午,记者专程赶到张榜镇车门村,柴典宏的家独住在海拔500多米的半山腰。只见三间土房,破烂不堪,房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54岁的柴守乃告诉记者,他们有兄妹三人,父母早年去世,姐姐出嫁,哥哥柴守德左手残疾。因家里太穷,哥俩一直未能娶亲。1997年9月,姐姐将一个不到三个月、患先天性唇裂的婴儿抱到家里,称其被父母遗弃,让他们养着防老。这个婴儿就是眼前的柴典宏。柴典宏叫柴守乃“爸爸”,管柴守德叫“大伯”。
小典宏的到来,给贫寒的柴家带来了生机,同时也让穷哥俩不知所措,由此开始了既当爸,又当妈,艰难抚养孩子的日子。那时,他们哥俩一个下田干活,一个在家看孩子,每天还要轮流抱着孩子下山讨奶水。每当看到他们到来,村里哺乳的妇女都会放下自己孩子,热情地为小典宏哺乳。小典宏靠吃村民“百家奶”,喝着家里米糊糊渐渐长大。
家里家外一肩挑
昨日中午12时,小典宏忙着给家人做饭,单凭他熟练麻利的动作,就知道是一个常做家务的能手。灶里柴火嗞嗞作响,火光映照他的脸庞,5年前唇裂缝合手术留下的疤痕还比较明显。由于家里贫穷,拿不出第二次修复手术费用,他至今说话吐字不很清楚。
对于自己的身世,小典宏不愿意多说,称爸爸和大伯是他最亲的人,只想好好孝敬他们。
柴守乃说,他在孩子8岁时,就赴外地打工挣钱。前不久,因哥哥上屋修漏摔伤,才赶回家里。这些年,小典宏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残疾大伯,洗衣、做饭,还会缝补衣服。农忙时,他还要跟着大人下田干农活。有一次,大伯晚上生病高烧,小典宏摸黑下山请医生,还差点摔到山沟里。“这孩子懂事、孝顺,从来不问他的身世,即使在外面受了再多的委屈,回家从不吱一声,还哄我们高兴。”看到忙碌的典宏,柴守乃一脸慈爱。
每次考试名列榜首
值得兄弟俩骄傲的是,小典宏从上小学起,学习就很刻苦,从没因家庭负担耽误过一天课。他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做好家务,再赶到学校。晚上收拾完家务后,又拿出课本温习功课。有时候是一边烧火做饭,一边背课文,许多课文、数学公式都是在这个时间背下来的。上初中住校后,别的同学周六回家休息,他则回家突击做家务。
说起柴典宏,张榜中学老师李晓慧如数家珍。去年寒假的一个晚上,李老师去典宏家里家访。一进门,看到他在昏暗的灯光下,双手冻得像红萝卜似的,脚不停地踩动,依然趴在小方凳上做作业。“他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榜首,也爱帮助同学。”
据了解,张榜中学对柴典宏十分关心,学校给他办理了贫困生补助,令他吃住无忧。校长胡胜林还主动和他结成帮扶对子,按时给他送学习用品,表示要长期帮助他,直至完成全部学业。
读者朋友,如你愿意资助身世坎坷的柴典宏,请汇款至爱心账号:6224120095522960,中国信合,户名为柴守乃(柴典宏的父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