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西昌市戒毒康复中心,学员赵旭跟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戒毒历程。
在凉山州西昌市郊北端群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名叫“阳光家园社区”的戒毒康复场所。
36岁的赵旭,已在此生活2年有余。他曾是某政法大学的学生,大二时惹上毒瘾,无奈辍学,此后10多年间7进戒毒所。
6月13日,记者在“阳光家园社区”见到他时,他已戒掉毒瘾,找到一份工作,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在这个我省唯一投入使用的戒毒康复场所,目前住着235名有吸毒史的人,已全部脱瘾。人们在这里种地、养鸭、洗车,赚钱养活自己,其中有9对男女在这里相恋、结为夫妻,过起自给自足的日子。
沾毒辍学
9年青春在“里面”度过
“最初,我来这里是为了逃跑。”6月13日,记者在西昌市戒毒康复中心“阳光家园社区”见到赵旭时,他坦言14年前染上毒品后,不仅丢下了学业,更花了100多万买毒品。
两年多前,他第7次进戒毒所,“当时心里特别灰暗,30多岁的人了,进戒毒所7次,加上坐牢几年,整整9年都在‘里面’度过,青春都挥霍完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无望之际,有人告诉他中心围墙很矮,不像戒毒所那样戒备森严。一打听,在戒毒所脱瘾后,如果表现好,有机会进中心。
几个月后,他“如愿以偿”到了中心,开始设计逃跑路线。可待了几天,他改变了主意。
看到脱瘾学员能早出晚归,被中心推荐到洗车场、防盗门厂、食品厂工作,每个人都有钱赚,不受歧视,不受约束,他决定留下来。
摆脱毒瘾
他终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过去几年,每次走出戒毒所,总有一个建筑老板无条件接受赵旭进公司做现场施工管理。由于表现出众,每个月的收入在万元以上。
“钱赚再多,都拿去买毒品了。”赵旭举例说,5年前他曾从建筑公司领到12万元奖金,和女友租了房子打算好好生活。但两人克制不住又开始疯狂注射海洛因,7个月后钱全部花光。”由于他吸毒离婚,儿子一直由父母照看,12岁了见爸爸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月。“我父亲的脸面被丢尽了,一直生我的气,不肯跟我说话。”
眼下,他选择待在中心做学员协管会副主任,监督每个学员不碰毒。外加种点菜,每个月收入1800元左右。戒毒三年,赵旭和爸爸关系复合了。他跟家里商量,在中心续签协议再待三年,之后投资做建筑生意,重新开始。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走出大门,我可以挺起胸膛说,我就是曾经吸过毒的人,终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赵旭到中心以来,已成功劝说了3个朋友主动进戒毒所。
学员夫妻
每月收入两千元以上
刘浩和李娟夫妇,是中心9对夫妻中年龄最小的一对。两人4年前在戒毒所认识,出所后开始恋爱,却始终走不到一起。
“毒瘾又犯了,不是他进去就是我进去,没机会在一起。”23岁的刘浩受爷爷、爸爸影响,从14岁开始吸毒,后来爸爸因注射海洛因过量而去世,对他影响很大。去年,他和李娟先后进入中心,相恋、结婚。如今两人都在塑胶厂工作,每月收入均在两千元以上。
中心马兴友主任告诉记者,中心占地280多亩,一期投入使用3年来,先后入驻人员近千人,占全市吸毒在册人员的30%。每个学员,经过专业的就业培训都推荐工作,目前已有300多个学员有了稳定工作。根据学员康复的情况,部分学员已完全康复,可不返回中心住宿,按规定定期回来尿检即可;此外,部分学员情况稳定,可早出晚归“外劳”,收入最高者月薪超3000元。
如今,中心正在酝酿二期项目的建设,帮助更多的吸毒人员康复,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华西都市报记者卢佳丽摄影报道
关爱戒毒者
厅长讲“现代孟母”故事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曹一莎)国际禁毒日即将来临。昨日,成都戒毒所举行禁毒活动,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现场演讲,呼吁社会关爱戒毒者。
李仲彬讲述了一个故事:某人染上毒瘾后,他的妈妈几次搬家,使儿子摆脱以前的生活圈,最后还专门把家搬到警察局对面,让儿子每天看到警察和警车,断绝复吸念头。他说,这个故事证明家人的关爱能让戒毒者走向新生,呼吁全社会关爱戒毒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