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间,两位小朋友在某中心小学操场上欢快地奔跑。 晨报记者 陈征 现场图片
原标题:“课间圈养”厕所成孩子玩耍乐园
这个学期,洋洋升入二年级,“整个一年级,他一直被老师投诉课间频繁上厕所。 ”洋洋妈很无奈地说,孩子的学校,课间和午休时间,都不允许孩子去操场玩。而洋洋所在的班级,甚至不允许出教室。为了出去透透气,孩子唯一的借口,就是上厕所。
记者采访发现,出于安全考虑,很多小学课间和午间对孩子进行“圈养”,不准出教室是最为严格的,更普遍的情况是,只能在教室和走廊活动,但不能嬉闹、奔跑、喧哗。于是,不能去操场自由玩耍的孩子,成了“厕所爱好者”,他们躲在厕所里,推门、打闹、看课外书、玩拖把,甚至拖地。
课间不能出教室孩子只能频频“上厕所”
上小学前,洋洋妈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儿子被老师投诉最多的竟然是上厕所。“他老师跟我说,人家小朋友都在做功课,你们家小孩怎么这么忙,每个课间都要去上厕所,去了还磨磨蹭蹭不肯回教室。”洋洋妈说,听了老师的投诉,自己真的很无语,“我们小时候课间都是铃一响就奔出去跳皮筋……”
洋洋的学校尽管有一个大操场,但是课间和午间,操场上都是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孩子们只被允许在教室和走廊里活动,而洋洋所在的班级甚至不允许出教室。“我有次去学校接孩子,听到一位学生的爷爷跟老师说,孩子的视力不大好,课间是否可以多出来动动。老师立马回话说,他可以站在窗口看看远处。我当时听了心里就一凉。”
整个一年级,洋洋都在被老师投诉频繁上厕所。后来,因为洋洋频繁上厕所,老师就让一位男生陪他去,监督他上好就快点回教室。
那么孩子在厕所里干什么?“还不就是几个小朋友推门玩。”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玩乐并不复杂,一扇门、一堵墙,甚至只是几个孩子在那里打闹一下,也足以让他们放松、兴奋。关键在于,厕所是唯一无人管束的“自由之地”。
洋洋并非个案,在记者采访的家长中,“课间上厕所”的话题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几位男生家长都有被老师投诉孩子频繁以上厕所为名出去兜的经历,说到这个都哭笑不得。一位学生妈妈说:“我家儿子也是‘厕所爱好者’,经常在厕所里蹲半个小时才出来,看课外书,玩胶棉拖把。”还有一位家长说,孩子被老师投诉后,问孩子在厕所干什么,孩子回答说“拖地”。
走廊教室不能奔孩子热衷“纸上电玩”
因为课间和午间不能去操场玩,走廊和教室空间有限,不允许奔跑和打闹,于是聪明的孩子们挖空心思,发明出了很多课桌游戏。“传统的有五子棋、挑绷绷、折纸、画漫画、编故事等。新潮一点的,有斗笔、波波饼、纸上超市买东西。”三年级学生佳佳的妈妈说,最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的,是诸如纸上僵尸、纸上QQ、纸上克塞号的“纸上电玩”,“孩子在纸上画上这些游戏角色,然后嘴里念念有词,进行口头打斗,赢的可以升级,画上升级后的角色”。
对孩子们的玩法,丁丁妈并不反对,但最遗憾的是“没有运动”。“玩是孩子的天性,跑是一种生理需求,尤其是对我儿子这种运动能力强的孩子。”西西爸对此也持同样观点。他的孩子今年升预初,在小学时,因为上课坐不住常被老师投诉。为了让孩子静下来,他给儿子报了游泳班。“当时有两个考虑:一是希望孩子通过游泳改善体质;另一个目的,就是让在学校玩得不痛快的孩子,有个发泄的渠道”。
起初,他只给西西周末安排一次游泳。但观察后发现,西西能安静两三天,但到了下半周又开始坐不住。于是,他在周三又增加了一次,“目前看来,当初的两个目的都基本达到了”。
家长反应过度学校“圈养”也是不得已
“管得紧,就是怕出意外啊!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一点点意外反应都很大。”某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有一次,一个学生不小心把手弄破了,家长发现后,孩子撒谎说是被教室里的什么东西划破的。于是第二天,这位家长跑到学校,在教室里用手把桌子、凳子都摸了一遍。”这一幕让老师心有余悸,“如果孩子的手真是被教室里的东西划破,那家长还不来找学校算账啊?学校压力多大啊!”
该负责人还提到,即使学生是在学校里自己走路摔一跤,摔断了腿,如果家长找到学校来,从法律上来讲,学校也可能要承担公平责任。“鉴于这个原因,你说学校不管理,不抓安全,能行吗?报纸上这样的案例很多的。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重视,课间和午间抓得特别紧,如果学生奔跑被执勤老师看见,要扣班级的行为规范分。”
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专家陈默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家长给这个问题造成了两难。“有部分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在学校里,学校就要负起一切责任,不管这个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只要是在学校发生的,那么学校就要负全责。一所学校有几百个孩子,这个责任怎么承担?”陈默说,一起追逐、打闹是小孩的正常表现,如果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出现任何意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圈住孩子。
各方支招
●家委会应统一家长意见
华师大心理咨询专家陈默建议,在解决学校“圈养”的问题上,家委会应该发挥作用。 “家委会可以听取家长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得出一个结论——家长们到底想要什么,形成一个书面的意见,这样学校就好操作了。 ”
●校方可购买责任险
目前,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自愿购买《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上海佳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陆路路建议,学校还可以购买校方责任险,如果出现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要承担赔偿责任,这部分赔偿就可以让保险公司来埋单。
●安排“大课间”玩弄堂游戏
一些家长表示,由于现在教学楼较高,课间10分钟,让楼上的孩子跑上跑下确实不大现实。因此,家长建议学校能否“化零为整”,缩短一、二节课和三、四节课之间的课间时间,调整出一个大段活动时间,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下楼玩。 “可以找回我们的童年游戏,比如滚铁环、跳大绳、踢毽子、跳房子之类的,这些游戏既有一定的活动量,又很安全。 ”
记者探访两所学校
某普通公办小学:这里的操场“很寂寞”
9月3日,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记者随意选择了一所小学,在校门外连续蹲守了7个小时,发现校园的操场在课间和午休时间都是空无一人。
操场上没有人玩
这是一所典型的市中心公办小学,校园面积不大,包括一幢4层的教学楼。上午8:20,大部分孩子都已入校。此时,教学楼旁边的操场上,孩子们陆续以班级为单位进入操场,进行升旗、迎新仪式等活动。9:10,上课铃响。
此后的6个小时里,操场只迎来了三批孩子,10:50和14:20前后,各有一个班级到操场上上了一堂体育课。14:50,有几个班级的孩子在操场上,训练队列和集合。
楼里玩安静的游戏
15:15,放学了。五年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平时早操后15-20分钟的阳光活动时间,可以在操场上玩,今天则被迎新活动代替。课间,可以在教室和走廊上活动,“但是不能奔,一般在桌上玩些动静不大的游戏”。中午则一般在教室里休息,除了上厕所,一般不出去活动。
小岑说,课间可以在教学楼里玩,“但要文明游戏,出去就不行,操场上也最好不去,因为时间来不及”。一年级在一楼,所以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学楼前的小块空地上玩。中午时间,有作业时做作业,没作业时自己玩,有时还可以看专门的电视节目。
没有疯玩易影响孩子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专家陈默认为,圈养和放养,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是不一样的。“孩子在哪个年龄段,就要有那个年龄段的心理满足。童年,从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说,是想着玩的,这很正常。如果这个玩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这个缺憾就会被固化,造成的影响会在以后某个特定的状态下,暴露出来。”
陈默说,她正在治疗的一个孩子,在一所所谓上海最好的学校,由于父母从小就严禁她看电视,导致她现在的状态是,不去上学,从早看到晚。她自己说,“就是为了报复”。
包玉刚实验学校:孩子都被“赶”出教室
9月3日中午12点半,位于武定西路的包玉刚实验学校小学部内,两个二年级的男孩在校园操场上打篮球,汗流浃背……篮球击打地面的声音,很快被周围的喧闹、追逐声盖过,几百个孩子在操场的各个角落跳跃、奔跑、行走。而此时的教学区,一片寂静,一间间教室,空空如也。
包玉刚实验学校执行副校长陈艳向记者解释说,中午吃完饭后,以及每天上午20分钟的课间大休息时间里,孩子们可以去操场、篮球场、攀援区、屋顶花园、图书馆……就是不能呆在教室里。
护导老师无“盲区”
大操场边上,梁杰闻老师正专注地看着场地活动的孩子。在周一的中午课间,平时教主课的她,兼任护导老师。包玉刚实验学校有严格的护导制度,只要对孩子开放的活动区域,就必须有护导。护导的职责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排除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如果孩子出现纠纷,进行相应的引导。
玩中所学不亚于课堂
在包玉刚实验学校的课间操场上,不同年级的孩子自由地组合“混玩”。陈艳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发展很多能力,丝毫不逊于课堂所学。“比如不同班级、年级的孩子,如何互相认识,这就是社交能力;比如一个孩子的球被抢走了,有的孩子除了哭,就不知道怎么办,但有的孩子就会知道找对方协商,甚至找校长出面协商,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增强团队合作、与人相处等能力。”
家长认同理念很重要
陈艳认为,家长的理念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能做什么,能走多远。
包玉刚实验学校在选择学生时,校方会和家长进行面谈,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孩子入校后,学校还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你知道玩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你认同这种学习吗?”随着这种深入浅出的引导,家长会越来越赞成这种理念。“一旦发生状况,进行急救、联系家长、确认医院,事后记录事故流程,全部放入孩子的个人档案。”陈艳说,如果家长对整个事故处理过程有疑问,可以通过家长健康委员会,进行审核复查。陈艳说,几年来,虽然有孩子在攀援时摔下受伤,打曲棍球时被打掉牙齿,但是在完善的处理机制之下,从来没有家长来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