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李凯超摆弄着他的爱车 晨报记者 陈征 现场图片
一骑单车、高过个头的行囊、黝黑的脸庞还带着一路的风尘,9月15日当李凯超出现在上海理工大学大一新生报到现场,立刻成为了焦点。这位“报到装备”奇特的新生,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迎接他的校园生活。
高考结束后,李凯超一个人、一辆车、一个背包,开始了追梦的万里骑行。独自骑行从新疆到了上海。途中,睡过马路边、桥洞下,山林里,始终不言放弃。骑行到河南时才得知被上海理工大学录取,经历了44天,穿越7个省市34个县市,骑行超过5010公里,最终,到达了他梦寐以求的上海理工大学。
通过校园捐助筹集路费
李凯超长着一张娃娃脸,初遇到生人很腼腆。说起自己从新疆骑行到上海的经历,20岁的大男孩才打开了话匣子。“这是我第一次骑车旅行,也是我第一次来上海。”
当时,在繁重的迎考之余,李凯超会和同学们谈起,高考后到上大学前,有3个多月的时间如何度过。“我不想在家呆着吃吃睡睡,看电视上网,这样太浪费时间,我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骑车上大学。就在高考前半年,李凯超就进入了“备战状态”。他上网查询长途骑行攻略,并开始准备装备。李凯超想到了一个“筹钱”方法。他在向整个高三年级的同学们讲了自己的计划,“我希望大家在高考后把复习资料‘捐’给我,然后再卖给低年级的同学”。“结果连卖了三天,赚了3500元。”
拿着募来的钱,再加上1000元的助学金。李凯超在网上买了自行车、帐篷、睡袋、烧饭炉子……剩下不到1000元,做了路费。
感觉差点死在戈壁无人区
李凯超说,自己从小就打心眼里喜欢上海。在他的高考志愿表中,填的全都是上海高校,其中第一志愿就是上海理工大学。“我从小喜欢机械专业,听说上海理工大学是制造业的黄埔军校,这就是我最想读的学校。”高考一周后,6月14日,他骑车出发驶向了目标地——上海。只是,他并不知道,骑行路上还将面临数不清的挫折,甚至是对生命的挑战。
出发的第3天,李凯超在达坂城到吐鲁番的路上,进入了30里风区,这是一个令无数旅行者和长途司机闻之色变的地带。大风肆虐之时,鸡蛋大的石头横空乱飞,碗口粗的树木都要被拦腰吹断。“坐着根本骑不动,整个人站起来,迎着风马上就会被吹倒,只能斜着身体骑。”飞沙走石击打着车轮,艰难地度过风区后,车轮上出现了十几个洞眼。
从鄯善到哈密的路上,李凯超来到一段350多公里的戈壁无人区,茫茫大漠一望无垠。“骑了一天一夜,怎么也看不到头,干粮也吃完了、水喝光了、手机和手电筒都没电了、车胎也被扎破了”。独自一人面对寂静的星空,李凯超第一次真实地体验到了无助和孤独,“我甚至觉得,就要死在那里了”。直到后来来了辆大卡车,热心的司机把李凯超捎到了下一个有人的村庄。
过秦岭时,李凯超骑在弯曲的盘山路上,脚下是湍急的河流,旁边紧挨着陡峭的山崖,正遇到下雨天,山上发生泥石流,石头一块块往下掉,好几次差点将他砸中。一路上,为了节约花费,李凯超自己买菜买粮做饭,在城市的郊外搭帐篷过夜;一路上,天气太热,有时一天要喝8公斤水,休息时才发现脸上、身体上一层白。一搓,盐花全部“吱吱”往下掉;一路上,为车子补胎是常有的事,最多的时候,一公里骑下来补了15次……
采访中,记者几次忍不住打断他:“你不怕吗?你不后悔吗?没想过放弃吗?”得到的是朴实而坚定的回答:“当时想,咬咬牙就过去了”,“不可能后退,我铁了心,一定要骑到上海”,“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时间做了”。
“没有他们,我坚持不到最后”
把李凯超从无人区救出来的大卡车司机,没有留下姓名。而在44天的骑行路途中,他遇到了太多这样的好心人。他充满感恩地说:“如果没有他们,我也许坚持不到最后。”
在公路边小吃摊吃包子时,当地人悄悄地把他的包子钱给付了;到修车铺补胎时,店老板不仅不收修车费,还送了他很多简易的修车工具;到城市里菜场买鸡蛋,热心的卖蛋大妈不肯要钱。
刚到上海时,李凯超碰到了又一个热心人——方浩,当时他同样骑着车,看到背着行囊的李凯超,得知他是从新疆一路骑车到上海,光一天就骑了200多公里,这份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方浩。方浩很震撼,当即带李凯超去吃晚饭,并帮他找了一家宾馆安顿下来。之后,还帮李凯超找了工作。
昨天记者联系到方浩,他说:“我公司在松江和青浦的交界处,那天我发现路边有个年轻人,看上去黑得像块炭一样。”在方浩看来,能碰上李凯超也是一种缘分。“他看上去虽然很内向,但其实非常有热情,特别有干劲。有机会一定要再听听他讲300里戈壁的故事。”
打工赚钱准备迎接新挑战
离新生报到还有一个半月时,李凯超决定去打工。“我当时身上的钱不多了,只有200多块。”同时李凯超告诉记者,自己家境普通,父母在家种棉花,还有一个在上大学的哥哥,不想给家里太多负担,希望打工赚一些生活费。三天后,李凯超找到了平生的第一份工作:保安。一开始在世博园区,后来被调到了闸北区的一个仓库里。“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和另一个人轮换,每天一共工作6小时,还提供吃住。”由于工作认真,李凯超很快就转成正式员工,一个半月内,赚到了4000多元的工资,“要保持微笑,要记住每一辆车的车号,重要的车子来了,还要帮忙找位置,挺锻炼人的。”
9月15日,李凯超正式成为上理工机械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昨天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忙着选课:“除了一些必修课,我还选了感兴趣的机械课程。”李凯超说,自己现在最期待的就是上课,“我想多学一点”。
对于未来的大学四年,李凯超也有了明晰的想法:平时专心读书,假期努力打工。至于是否还会长途骑行,李凯超说,近几年不大会有那么大段的时间,因为学习、工作,以及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
[连线新疆妈妈]
儿子骑行千里妈妈爱恨交织
从新疆骑行到上海,李凯超一开始都瞒着家里人的。虽然早已安全抵达上海,但昨天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李妈妈语气中还是难掩担忧之情。
刚开始,李妈妈并没有察觉到异样,直到有一天儿子的手机打不通了,而且同学们也对他的行踪支支吾吾,才顿时慌了手脚。后来,当她联系上李凯超的时候,他已经骑行了5天,到了吐鲁番,手机也换了号码。这时,李妈妈才知道了***。“我当时在地里干活,腿都发软了!”李妈妈说,儿子选择独自前往上海,可能也是因为负气。“当时我们是想让他考师范学校,但他自己不喜欢。他从高一开始就希望能够考到上海。”李妈妈回忆说,李凯超喜欢机械,六年级的时候看舅舅用扇子扇风太费劲,特地动手帮舅舅在帽檐前面装了一个小电风扇。
一个多月里,李妈妈没少劝儿子回家,“但是他说,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都要继续走下去”。“我气是气,但我是他妈呀,我不关心他谁来关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