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岁的张木成和104岁的徐东英是目前上海婚龄最长的百岁伉俪,至今已风雨相伴 82载。2010年,夫妻俩是当时上海唯一的一对百岁夫妻。今年,由本报与市老年学学会联合举办寻找百岁寿星身边的“最美亲人”活动,也让我们发现了这对百岁伉俪背后的最大 “功臣”——儿媳妇黄秀娣,她强调:“把公婆当自己的爸妈照顾,用心”。
【“孝亲宝典”选摘】
每个“最美亲人”都有独门“照护秘方”
本次“最美亲人”和“孝亲宝典”的征集、评选结果将于近期公布。在征集过程中,记者发现:每一个“最美亲人”都在长期照料寿星的过程中,有属于自己的“照护秘方”和“孝亲宝典”。记者将目前与市老年学学会共同征集到的“宝典”、“秘方”提前选摘一些,揭开百岁寿星身边的家人如何照料老人,为我们带来更多启迪: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敬老护老?
■生活点滴
没有血缘的“最美亲人”
“没有她,我们活不到现在”,张木成夸儿媳妇是“对我们最最好的人”,徐东英则经常嗫嚅着“离不开她。 ”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浦东金桥的古镇上,在百年老屋里看到这对百岁伉俪。老夫妻的小儿子张桂军正在屋外搓洗两位老人的衣裤,妻子黄秀娣则在屋里照顾老人,一会儿剥桔子给两个老人,一会儿用手接住婆婆咳出的痰边拍摸老人的背,一会儿用毛巾轻轻把老人翘着的头发捂平……
黄秀娣今年62岁,1976年和张桂军结婚,已经与老寿星公婆共同生活了36年。都说婆媳难相处,但张桂军告诉记者,爱人这么多年和公婆从未脸红过。说起自己和婆婆的相处秘诀,黄秀娣笑着说:“气量大一点,心胸宽一点,就算有时候长辈说的话让自己心里不舒服,也不会放在心上。 ”
张木成和徐东英育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如今和小儿子张桂军夫妻住在一块儿,虽然独揽照顾这对百岁伉俪的重任,黄秀娣却并不计较。 “嫁到张家就是张家的人,不会计较谁照顾得多谁照顾得少,最关键是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爸妈! ”
如今,婆婆在感情上格外依赖黄秀娣。有时候黄秀娣难得回一趟市区和姐妹们聚一聚,吃过晚饭婆婆就会着急地候在家门口东张西望,看到黄秀娣回来,马上露出笑容,笑嘻嘻地迎上去围着她转,黄秀娣会开玩笑说:“围着我转干嘛,我又没有糖吃。 ”
丈夫张桂军夸起妻子有些腼腆,笑着说“像这么照顾公婆的,大概上海滩找不到几个”,一边马上拿出黄秀娣得过的“上海市孝亲敬老之星”的奖状,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
黄秀娣的床边堆满了各种养生书,介绍西医饮食疗养法的 《岁岁保平安》、《健康与养生》、食物相生相克等等,有些已经被翻得很旧。黄秀娣说,现在提倡“科学养人”,我要用科学的养生知识照顾好公婆。
今年张木成和徐东英仍是上海 “百岁伉俪”第一名,并有望进入全国“百岁夫妻”第五名,她笑着说,两个老的是我们家的大熊猫!
姚瑞莲老人子女、街道助老服务员高志芳:
注重居家细节处处以老人方便为原则
老人健康舍得投入,注重居家细节关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子女经济上都不太好,但为老人身体健康,子女们宁愿自己少消费,也要合力保证老人的需要。老人住的房间约有8平方米,收拾得干净整齐。儿子最担心忽冷忽热对老人身体不好,所以将房间温度恒定在28摄氏度左右,一般冬夏秋三季7个月,空调都开着,月电费就700多元。儿子笑着说,母亲是他们家“温室宝贝”。为防止老人摔倒,老人屋内所有家具、用具的摆放,处处以老人方便为原则设置,有许多物品还是小儿子精心制作的,在老人房间放三个登子,每个凳子脚钉上防滑橡皮,老人想在房间走动走动,这些凳子既是扶手,又当板凳。 ”
高志芳是湖南街道助老服务员,姚瑞莲老人是她服务对象的其中之一,多年来她像老人的女儿一样,全心全意地照顾她的这位百岁“妈妈”。高志芳离老人家很近,自从街道派她做居家养老服务员,她与老人及家属的关系一天天在变化,开始高志芳一天要上门三次,早上7点为老人洗漱,喂饭,打扫卫生,中午烧点好吃的小菜,伺候老人吃好,解决好大小便,下午4点钟再次上门为老人清洁身体。有时老人儿子要出差,高志芳便多次上门照顾老人,以至自己的家人有意见,可是高志芳不管这些,依旧和老人子女一起照顾老人。毕竟老人年纪过百,有时会把大小便弄到身上或床上,高志芳不怕脏不怕累,帮老人清洗得干干净净。老人总对她说:“你比我女儿还亲”。
(湖南街道顾云蔚提供)
百岁老人儿媳妇章华萍:
悉心照料十几年善待婆婆胜似亲娘
章华萍婆婆今年100岁,六年前因脑梗致瘫卧床不起,章华萍虽腿有残疾,仍悉心照料,让老人家享受着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2000年,88岁的婆婆搬来与章华萍同住,她把朝南大房间给婆婆住。每天清晨,把婆婆早餐准备好才上班,下班后尽可能多陪老人聊天、看电视。逢双休日陪老人逛公园,走亲访友,让婆婆过得舒心、开心。邻居们都误认为章华萍是她的女儿,而把她的儿子当成女婿。
可是,2006年元旦,她第三次突发脑梗,虽经及时抢救挽回生命,却落下半身瘫痪、不会说话、大小便失禁。为防止婆婆长期卧床生褥疮,章华萍添置了医用病床、冲气床垫,每天定时为老人擦洗、翻身。六年来,她婆婆没生过一次褥疮。婆婆卧床后最痛苦的是便秘,只能用手一点一点抠。得知“肠内营养乳剂”能缓解便秘,章华萍撑着拐仗,多次跑曙光医院和六院,现在婆婆胃口好了,大便也畅通多了。
章华萍的言行影响了她自己的儿子、媳妇,老人的医疗病床、防褥床垫都是孙辈主动买来的。每逢出差,总不忘给奶奶带些松软可口的土特产,连我6岁的重孙子也经常抢着给太奶喂饭。
(曲阳路街道银联居委提供)
吴阿凤老人女婿吴民强:
跟着老人的作息习惯和时间走
不论春夏秋冬,你几乎每天都可看到女婿吴民强推着吴阿凤老人坐的轮椅车,出现在小区里、街面上。老人惬意地晒着太阳,呼吸着新鲜空气,而女婿吴民强就站在旁边陪着。有时女儿戴秀清也会推母亲出来兜圈子,但主要还是女婿陪丈母娘出来的时候多。有居民对老人说:你儿子对你真好。老人自豪地回答:这是我女婿。问话的居民不由得翘起了大拇指。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老人喜欢吃素,但吴阿凤老人偏偏喜欢吃荤的,尤其喜欢吃猪脚爪。于是,家人隔三差五地为老人烧猪脚爪,老人现在一口假牙,菜得烧得烂烂的。鸡鸭鱼肉成了老人每天的美味佳肴,正是有了家人对胃口、烧酥烹烂式的精心照料,老人才享受着幸福晚年。
老人有自己的作息,睡得早、醒得早。为了照料好老人,跟着老人作息走,女婿吴民强和女儿戴秀清调整自己的作息,两人分成两班,24小时服侍老人,每天夜里要为母亲换一次尿不湿,让母亲睡得舒服。
(三林镇山水苑居委提供)
百岁老人左景郁女儿左若文:
试做“全科医生”多方位关注老人
虽然用心照顾老人,但也会有意外。一年冬天父亲因地上的霜冻意外摔倒,虽然没有骨折,但是尾骨受损。当时父亲已过七旬,从那时起左若文就觉得除了用心照顾好老人的生活之外,医学护理常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她开始自学相关医学与护理知识,“随着老人年纪的不断增长,他们身体的自我反应与调节也会减弱,我们得像个全科医生一样‘察言观色’,在最早的时间发现身体上的状况,尽可能防范于未然。 ”
老人少年时就查出有心脏病,生活中更喜欢安静地坐着看书,去年冬天给老人洗脚时,她发现老人的脚有些肿,左若文心想,心脏不好一般是两个脚都肿,这次为什么只有一只腿肿呢?会不会是血管堵住了?她立刻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及时找到相关医院的情况,带着老人前往专门的脉管科就诊。这才使得老人腿部静脉堵塞的病情没有进一步发展,通过几个月的治疗护理,腿部开始逐渐消肿。
老人一手小楷字写得非常好,但是随着年纪大了,手开始抖了,老人越来越没信心写字,连亲朋的书信都不愿意回复。左若文鼓励父亲,让他用水笔从写书信开始,不知不觉中继续练字。至今老人都还坚持与亲朋书信来往。老人喜欢读书,但眼睛大不如前的,看书也越来越累,干脆就什么书也不看了。 “有段时间,没书看也不练字,每天躺在床上也不愿意起来,心情特别不好! ”左若文说,我们就给他买了ipad下载好书籍,把字体放到最大,当他自己琢磨好用法后,又开始看书了,只是如今老人用的是电子书。有书看、高兴就写写信给亲朋,老人又回复了生活的乐趣。 (徐骅提供)
肖承家儿媳妇沈兰芳:
赡养服侍公公四十年如一日
沈兰芳19岁嫁入肖家后,就一直与丈夫和公婆同住。丈夫有一个兄长,在杭州居住,婆婆和丈夫去世后,照顾公公的重任就落到沈兰芳一人肩上。对公公赡养服侍她一人扛起,四十年如一日。
俗话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沈兰芳把自己的公公当做自己的父亲,照顾无微不至。冬天的时候,老人醒得早,沈兰芳就摸着黑早起烧好开水,用热水给老人擦脸,做好早饭端到老人床前。有时候家里的马桶坏了,沈兰芳就为老人准备痰盂,每天清理,将老人的生活打点得井井有条。
一次,沈兰芳因心脏病住院十多天。肖承家老人担心媳妇的病情,每天在家门口等媳妇康复归来。由于担心公公的日常生活起居无人照料,在医生不同意她出院的情况下,她坚持办理出院手续。回到家中,东西尚来不及放好,她就急匆匆来到公公房间,为公公打理一切。说起自己的儿媳妇,老人家连连称赞:“有这么个比女儿还亲的儿媳妇,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 ”沈兰芳却说:“公公过去照顾我,像照顾女儿一样,现在该是我回报了。 ”
(崇明县老龄办提供)
顾定山老人孙女顾蓓薇:
“尊重他自己的生活,尽量让他活得满意”
孙女顾蓓薇认为:“我们的父母亲都年纪大了,照顾爷爷力不从心了,而我正当壮年,精力旺盛,照顾爷爷的这付担子,理所当然地要我们孙辈接班。关心像爷爷这样身体条件尚好的老人,不是天天看牢伊,而是要尊重他自己的生活,尽量让他活得满意,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
孙女顾蓓薇说,爷爷爱旅游,但毕竟高龄,万一有个闪失,难以交代,所以带他出去,一定要小心谨慎、服务周到。爷爷95岁那年,她带爷爷去了香港。港澳之旅让他手舞足蹈,香港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他爱拍照,留下许多难忘的珍贵照片。去澳门,给他1000港币,输、赢不管,玩过算数,从来不赌博的他玩了一回。
在香港旅游的时候,孙女发现爷爷的眼睛不是很好,白内障已经影响他的视力了,回到上海后就给他眼睛开刀,这样,96岁、97岁,连续二年把白内障眼睛治疗好了。当拆好线,看到以前香港拍的照片这么好看,爷爷竟然说,上次香港去过不算数,还要重新去,因为那时候没有看清爽。
爷爷喜欢热闹,尽管他有他自己的活动圈子,但更希望亲人与他多接触,只要有空,顾蓓薇就开车带他出去逛逛,经常在外面吃顿饭,差不多一周带他出去一次。平时也会经常打电话跟爷爷说说话。 (娄启言提供)
■照护秘方
婆婆的褥疮用“土办法”治好
黄秀娣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婆婆屁股两边皮都破了,华东医院诊断后是褥疮。由于婆婆习惯侧睡,两边如今都生了褥疮,睡觉时都会痛,朝天睡又睡不着。黄秀娣为此发愁,晚上也跟着失眠,“一方面担心婆婆睡眠不好影响身体,婆婆又喜欢乱挠怕褥疮感染”,后来她想出一个好办法:把四层的纱布一剪二,两层相对透气,在褥疮处涂上金霉素,用橡皮膏贴住,防止感染又不会太闷。
婆婆睡不好吃饭都没胃口,看到饭菜就摇头说“吃不下”、“我不想吃”,于是黄秀娣就天天连哄带骗一口口把饭菜喂给婆婆吃。为了防止感染,尽量让婆婆多活动,黄秀娣陪她起床外出走走。半个月不到,褥疮痊愈,婆婆的睡眠和胃口都恢复了。
判断冷热感冒各有治疗方法
婆婆徐东英身体相对公公张木成来说更为虚弱些,容易感冒,黄秀娣说几十年照料过程中细心观察下来,判断冷热感冒最直接的办法就是 “看喉咙痛不痛”,“一般喉咙痛,是热感冒,量***温,热度38度以下的,不吃抗生素类药,吃双黄连;如果是冷伤风,一般是着凉、淋雨引起的,我会烧红糖姜茶,再加些大蒜,让老人睡一觉,出一身汗就好多了,有的时候还会帮老人刮痧,对治疗感冒特别好,排毒驱寒。 ”
尽量让老人做点“事体”
黄秀娣说,吃完饭婆婆总是倒头就睡,这样不利于消化。为了“监督”婆婆吃完饭半小时内不睡,黄秀娣会拉着婆婆在屋外晒太阳,站一会儿,或者聊一会儿天。为了锻炼婆婆脚力,每天都要带着婆婆早上出去走走。记者看到,两位老人现在都可以自己走路,张木成还能自己去剃头、跑银行,常常跟儿媳妇说:“我去银行别人都认识我,会让我的,你们不用跟着。 ”
细心照顾老人的同时,黄秀娣说,老人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不“包办”。目前,老人的生活基本属于“半自理”。张木成可以自己烧开水、煮粥、洗头,婆婆则要照顾得多些。婆婆早上穿衣服捞到哪件穿哪件,有时候穿两件外套,有时候赤脚就从卧室出来,像小孩子,婆婆最好由黄秀娣帮她扣纽穿衣服,黄秀娣总一边哄婆婆自己慢慢穿,一边在旁看着。
观察老人大便调整饮食
黄秀娣每天要帮婆婆倒痰盂,观察大便是每天的习惯。 “如果大便成条,说明消化比较好,有的时候一粒粒还有恶臭,说明不消化了,我就会特别注意当天要做些清淡的菜。 ”
黄秀娣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老人房间询问吃什么菜,让老寿星点菜后,再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配菜。萝卜、豆制品都是家里常吃的,水果也每天不断。
“老两口喜欢吃肉,最喜欢红烧肉百叶结,煎带鱼、油面筋塞肉他们都喜欢”,黄秀娣还经常自己亲手包馄饨、包汤团,让老寿星解馋。 “他们吃我包的小馄饨,婆婆能吃25只,公公能吃23只,汤团我做好后他们放在粥里吃,每次一边吃一边笑眯眯,吃得老开心的! ”
由于婆婆夏天喜欢吃冰棍,有时候一天可以吃两根,但黄秀娣发现每次一个季节下来吃完冰棍总是“秋后算账”,到了秋天就咳嗽特别多,所以现在全家人都陪着不吃冰棍,防止婆婆“看了眼馋”。
适当进补祖传膏方
黄秀娣告诉记者,两位老人都没吃什么特别名贵的补品,但营养品已经坚持几十年了:每天蛋白粉、维生素B,婆婆眼睛不好最近两年每天吃蓝莓果胶囊。
张木成早年随父亲开中药铺子,很懂中医的养生之道。每年冬天黄秀娣都会按照张木成祖传的膏方单子给公公进补。膏方单子上的药材多达27种,“我公公怕冷,吃了这个方子挺管用,手脚暖多了。 ”这张祖传膏方包括:党参、当归、向芍、白术、茯苓、甘草加地黄、桂肉、天麻、制首乌、玉竹、杜仲、象贝、玄参、麦冬、丹皮等等。
每天黄秀娣总会给婆婆喝些柚子茶补充维生素C,公公有时候自己会喝下一杯香浓的绿茶,有时候还会含上几片人参。
王佩珣老人女儿屠一新、女婿沈文昌:
细心、用心……五“心”级照顾老人
为了让老人顺心,女儿每天安排好母亲的饮食起居,依据母亲的口味制定出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食谱。老人患有高血压,每天早餐后不会忘记端上一杯温水,让母亲服药。每当天气好的时候,女儿总是搀扶着母亲在小区花园里散步,让老人的四肢得到一定的锻炼。每天午餐后小睡,起床后给母亲递上切好的水果,然后端上精心配制的中药,让母亲的身体得到进一步的调理。晚饭后陪着母亲看电视,边看边解说给母亲听,老人耳朵听不太清楚,女儿就一遍一遍地把新鲜事说给她听。小外孙的出世让老人喜笑颜开,有时屠一新要照顾外孙,无暇顾及。为了让老人放心,老伴沈文昌就担起平时的各项照料工作,甚至比女儿更耐心、细心。这样老人也就更加放心了。五“心”的核心是照顾老人一定要细心,有一天晚上看电视,新闻里播出上海的外滩面貌焕然一新,老人说:“我已经二十多年没去过外滩了。 ”母亲就这么随口一说,女儿却记在心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女儿推着轮椅车,带着100岁的母亲游览新外滩,老人看着浦江对岸的高楼,江上来往的船只,笑得合不拢嘴。从那以后,女儿不定期地带母亲逛一逛附近的 “古城公园”,推着母亲去“城隍庙”吃传统小吃。
照顾老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心,还要不怕脏、不怕烦。有一天晚上11点多钟,女儿听到隔壁房间有动静,赶紧穿好衣服,推开南间房门,见母亲突然呕吐,等不及扶她到卫生间,老人又拉裤子了,屠一新赶忙为老人擦拭干净,换上清洁的衣裤,老伴不嫌岳母吐得满床满地,一一收拾干净,随后两人一同送老人去医院就诊。接下来的几天母亲胃口不好,不想吃食物。女儿就将食物打成糊状,像哄小孩似的一口一口喂她。看着母亲一天天痊愈,夫妻俩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只要用心,这世上就没有办不到的事,照顾老人更是如此。
(黄浦区老龄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