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妈”时代:爸爸去哪里了?
“拼妈”时代,另一个令妈妈们颇有些无奈甚至“怨气”的问题是,“为什么凡是孩子教育,什么事儿都落在我头上?”与此同时,孩子缺少“阳刚之气”的议论近来引起社会关注。多位教育界人士认为,要为孩子打造一个性别平衡的成长环境,不仅需要更多男性教师的加入,还需要孩子的父亲更多参与孩子成长过程。
“男主外”是一种传统说法,目前在绝大部分家庭中,母亲承担着孩子教育的主要职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极端案例中,父亲在孩子教育中参与度低甚至“缺席”也是酿成家庭悲剧的“隐形”原因。
“孩子教育是家庭共同的责任,尤其在幼儿和儿童性格的形成期,既需要男性的阳刚也需要女性的柔和。父亲不能在子女教育中缺失,应和母亲共同承担起子女教育的任务。”杭州市上城区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马海燕说。
有研究表明,男性的“粗线条”管理有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杭州大关小学校长金英曾倡议建立“爸爸俱乐部”,即学校专门请爸爸来开家长会,参加各种亲子活动。没想到这一尝试效果很不错,还申请到省级课题。
金英说:“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母亲的典型反应是马上爆发,但此时说的话做的事未必是理智和有效的。有妈妈说她发现问题就打孩子,打完又后悔。而父亲比较‘懒’,或者不计较,看会儿报纸就忘了,从结果看,孩子因此有了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心理咨询师方婷表示,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般家庭中,父亲决定孩子的心理健康,母亲决定孩子的道德水平,二者缺一不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间融洽的关系和有商有量、共同关注孩子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