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答什么是处女情结    来自男权的一种精神压迫

2015/12/3 11:42:48 作者:M-helin 来源:女物情感网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杂居,高度性自由。女性经历了生殖崇拜和女性崇拜。进入到父权社会后,贞节观念作为父权对女性绝对支配的精神产物,标志了妇女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杂居,高度性自由。女性经历了生殖崇拜和女性崇拜。进入到父权社会后,贞节观念作为父权对女性绝对统治和支配的精神产物,标志了妇女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由贞节崇拜到处女情结,女性社会地位进一步下滑,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概念定义
处女膜崇拜来源于人类农业社会中的财产式婚姻,是父母把女儿当做待价而沽的物品,丈夫把妻子作为一种财产来占有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种把女性物化的出售和占有里,处女膜的完好就像是表明该物品或者该财产未被动用过的标签一样。因此在所有民族的农业社会时期里,所有人,包括女性自己,都把女性的处女膜完好与否看成是该女性是否贞洁、是否与别人有过性关系的唯一标志。因此才会出现“处女”和“处女之膜”这样的概念和名词。
当代国际女性主义者坚决反对处女膜崇拜,认为它是为了贬低和否定全体女性的全部社会价值和所有人生理想,才把女性的人格依附于那一小片生理构造。她们认为,处女膜崇拜是传统社会套在女性脖子上的枷锁,甚至是绞索。
习俗
大部分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性”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禁忌的话题。事实上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中前4000年对性的态度都是宽容甚至肯定的。春秋时期,国人的性观念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以老庄为代表的无欲论,认为人无欲则无求,无求则无烦恼;第二种是儒家提倡的节欲论,即在肯定x.y的基础上进行节制,使之有益于“生”;第三种是以道学家杨朱为代表的纵欲论,主张纵欲,认为欲是自然的需求,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但不论是哪一种态度,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谈论“性”。
到了汉代,性被认为是男女间的私事,不宜在大庭广众下讨论,但也没有被看成是淫秽不堪的事物。同时,汉代对于女子的婚姻问题持相当宽容的态度,从当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以著名的《孔雀东南飞》为例,女主角刘兰芝被婆婆休同娘家后,仍然有许多达官贵人上门提亲,这说明汉代对于女性的改嫁没有限制,也不存在对改嫁女性的歧视问题。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女性的贞洁是被提倡的,但对此并没有严格限制。
真正对于贞洁的强调始于宋代。以朱熹和程灏为首的学者重新解读了儒家学说,推出了“程朱理学”。该理论随后获得了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程朱理学”呼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认为女性应该遵从丈夫的所有指示,且无论婚前、婚后或丈夫死后都应保持贞洁,即守节。在众多对女性的限制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对婚前贞洁的重视,即所谓的“处子之身’,守节的女子可以获立贞洁牌坊,被人称颂,而所谓不贞的女子则遭世人唾弃和辱骂。这样的思想到了明清时代愈演愈烈,甚至到了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国男人心中还是存在着“处女情结”,即希望自己未来的妻子能保持处子之身和自己完婚。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