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人看上另一个人,就会多看他几眼,然后仔细观察他的外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或者向别人打听他的情况.
2试探
经过简单的了解,如果感觉还是很好,甚至更强烈,就会主动联系他,跟他搭讪,关心他,帮助他,引起他的注意,给他留下好印象。如果对方没有反应,说明没戏,就可以放弃了,当然也可以再努力一下。
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需要两个人的互动。一厢情愿不是爱情。但是,两个人的节奏往往是不一样的。一方先发起“攻势”,另一方予以响应,这是很正常的。在一方的努力下,另一方注意到了对方,根据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老公面具或老婆面具,考虑要不要回应他。如果对方一直没有回应,那就不能继续一厢情愿下去。
许多人把谈恋爱叫做“追求”,就是在这个阶段停留很长时间,试图“强行”进入下一阶段。“追求”者往往动机过强,不达目的不罢休,软磨硬泡,死缠烂打,甚至“把生米煮成熟饭”,“强迫”对方做出回应。这实际上是情感绑架,而不是谈恋爱。不幸的是,主流文化似乎非常赞赏这种情感绑架,鼓励死缠烂打,而把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尊重对方、无为而为视为爱得不深、意志不坚定、耐挫能力差。
正常情况下,两个人的关系能够发展到哪个阶段,是很不确定的,取决于很多因素和两个人的“缘分”。恋爱可以在任何阶段结束。动机过强,必有期望。一旦结果与期望不符,就会受伤。受了伤,就会想补偿,动机更强,陷入恶性循环。这跟赌博一样,输得越多,越想翻本,然后下注越大,输得越多。
期望就是内心的脚本。当一个演员过分拘泥于脚本时,戏是演不好的,因为实际情况错综复杂,不可能完全按脚本进行。况且,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对方也有自己的脚本,不可能完全被你摆布。
为什么会动机过强?最直接的原因是激素分泌,春心荡漾。另外就是社会压力,“应该”谈恋爱了,不谈恋爱不行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则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非他不嫁(或非她不娶),就是超越过程,直达目的。这种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恋爱模式,是内心的脚本的直接反映,说明他是按脚本谈恋爱,或者跟自己的幻想谈恋爱。对方是谁已经不重要了,他只是一个刺激物,激活了内心的脚本。因此,很多人激情过去之后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跟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因而后悔不已。
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的成功率非常高,这是因为,许多被追求者的择偶标准是不清晰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人,谁追得紧,谁对她好,她就会被感到,然后坠入爱河。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