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屌丝一员的我认为:“屌丝”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论,说明这是一个的不能一言以概之的文化现象,已经不再是字面上的意义与范畴,“屌丝”没有多少正能量的表达,自己开心就好,“屌丝”既然是自我嘲讽和对抗主流的文化,那他们就知道主流人群本质上是不理解“屌丝”的,也不会与“屌丝”有太多的交集,因为所处环境的巨大差异,主流人群不理解也不需要把自己代入“屌丝”一词。所以,又何必为难“屌丝”,又何必贬低“屌丝”?
屌丝现象放大至《人民日报》所针对的群体全民,它或许已经引申为一种社会现象,成为了对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满意度日益走低,大部分人不得不依靠自嘲、自我设障来自己满足的“另类注解”。
从“给力”到“屌丝”先后登上《人民日报》,体现了党报愿为民间流行语“降身段”的魄力。“屌丝心态”登上《人民日报》,源于它的流行,网络用语自有它存在的价值,自有它丰富的生命力;源于它的感q.s彩,用尽可能中性的词语表达出了深刻的现实;也源于它所代表的群体暗中契合了现实大众。但这绝不是一个终点,用实际行动再多关注“屌丝心态”、再多听听人民声音,也许才是党和政府当下最应该付诸于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