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的刘宝璋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张彤 摄
提起五线谱,人们都知道这是被国内外音乐人广泛采用、国际通用的一种权威、悠久的记谱方法。然而,济南有一位77岁的老汉刘宝璋偏偏不信“权威”这个邪,在实践中发现五线谱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并用8年时间创编了一套自认为比五线谱更科学、更合理的“九线谱”。日前由刘宝璋编著的《九线谱及九线谱乐理》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自介:曾是清华大学乐队小提琴手
刘宝璋是何许人也?是专业音乐人吗?他凭什么能创编出“九线谱”?许多人也许会这样问。
让人想不到的是,刘宝璋的职业跟音乐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原机械部济南锻压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
谈起自己跟音乐的渊源,刘宝璋告诉记者,要追溯到1952年至1957年在清华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学习时:“我大学期间课余时间学习小提琴,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他曾跟《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一起在日本留学,后来是我们清华大学音乐室的主任,名叫路已循。在校5年,我跟路老师学了4年小提琴,完全按照音乐学院的正规教材上课,后来还加入了清华大学管弦乐队。我们管弦乐队在北京高校会演中曾获得过一等奖。那时候常来我们乐队担任指挥的是著名指挥家陈维文和中央乐团的韩中杰。”刘宝璋对记者说。
说起当年乐队的演奏曲目,刘宝璋如数家珍:“我们经常演奏的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和《瑶族舞曲》、《良宵》等中国乐曲。”
■自叹:碰到什么事情都喜欢研究清楚
刘宝璋介绍,五线谱接触多了,感觉五线谱特别繁杂。最让人发憷的有两样东西:音符的符尾和变音符号,它们越多读起谱来心里就越发憷:“我的专业是研究结构问题,也许是职业的原因,碰到什么东西我都喜欢研究一下结构上是否合理,喜欢把事情的结构搞个清清楚楚。工作后有时间了,我就发现五线谱的合理性差,怎么能够让五线谱表达得清楚些,我花了不小心思。”
刘宝璋说,五线谱可以说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的应用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就证明它具有难以动摇的优越性。但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数百年来一直未变的五线谱会不会与时代发展有一点点差距?有没有可能根据现代发展的观点找到一个更科学一些的记谱方法来?
刘宝璋说,他真正有了编制九线谱的想法是在退休后的2001年。
■自称:“九线谱”更符合人的形象思维
光看“九线谱”的名字,有些人可能就会感觉比五线谱麻烦,其实不然。刘宝璋解释,“五实四虚”型的“九线谱”,是在五线谱的基础上产生的。九线谱其实是在五线谱的基础上增加了很淡的不显眼的四条线,从而演化成九线谱。
刘宝璋介绍,作为线谱,“九线谱”不需要谱号、调号、拍号、升降号……什么都不需要。谱面变得非常简洁,所以就一点也不复杂了。“九线谱”可以更直观、如实地反映乐曲的全部信息,它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出高音、音程、音值等信息。
刘宝璋称,与五线谱相比,九线谱是一种简洁明了“功能强大”的乐谱。九线谱的生成,更迅速、更准确、更直观、更形象、更节约、更易读。九线谱比五线谱更符合人类大脑的形象思维。
■自信:“九线谱”最终会取代五线谱
九线谱有这么多好处,它适用于哪些人群呢?音乐学院的专业音乐人对它又有怎样的评价?它的应用前景会怎样呢?
刘宝璋认为,九线谱如果能够得到应用,可能不是先从演奏家,而是先从作曲家那里开始。现在很多作曲家已经使用电脑作曲了,电脑可以把在钢琴上即时弹出的乐思及时地以线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省去了一边弹奏,一边还要用手工在纸上进行记写、修改等的麻烦事,也避免错过一些奇思妙想的灵感。与五线谱相比,九线谱好在哪里呢?刘宝璋认为,与五线谱相比,九线谱能真正地把作曲家在钢琴以及电子琴等乐器上及时弹出的乐思及时记录下来,彻底解决了五线谱给电脑记谱所造成的两大难题。
遗憾的是,九线谱目前还没有拿给专业的音乐学院的专业人士看,他们对九线谱如何评价目前不得而知。本报记者近日将把刘宝璋编著的《九线谱及九线谱乐理》一书推荐给音乐专家,请他们发表对“九线谱”的评判高见。
对于九线谱的应用前景,刘宝璋满怀信心:“我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没有用,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事物刚一出现,难免会有差强人意之处,这几乎是一条定律。九线谱究竟行还是不行要靠时间来说话。专家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见,这很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肯定要为九线谱的推广、为使九线谱最终取代五线谱而奋斗到底,我相信今后肯定不会是我一个人,而会是越来越多的人要来和我共同奋斗。”
记者看到,《九线谱及九线谱乐理》一书分为前后两册,前册主要介绍了九线谱的理论知识,后册为九线谱的实验曲,包括电子琴、钢琴、小提琴、吉他、手风琴和歌曲。
手里捧着厚厚的两大本《九线谱及九线谱乐理》,看着书中详尽严谨的介绍,记者心中对刘宝璋先生充满了敬意。
(记者 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