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否认8名教授曾联名写信推荐国学特长生

2010/8/30 17:33:2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孙见坤到复旦大学参加面试时的留影。陕西省招办的拒绝,让孙见坤失去了去复旦的机会。眼看着这次“招录风波”已经告一段落,谁知却生出一些意外,让“孙见坤”事件开始朝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孙见坤房间摆满最喜欢的书籍和哆啦A梦。

孙见坤房间摆满最喜欢的书籍和哆啦A梦。

孙见坤到复旦大学参加面试时的留影。

孙见坤到复旦大学参加面试时的留影。

陕西省招办的拒绝,让孙见坤失去了去复旦的机会。

陕西省招办的拒绝,让孙见坤失去了去复旦的机会。

  他是央视大型国学知识竞赛——《开心学国学》总决赛的第三名;

  他在复旦大学“博雅杯”征文比赛中,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一等奖获得者之一;

  他扎实的国学功底得到了八位复旦大学文史类专业教授的一致认可,虽然高考发挥失常,复旦大学还是决定破格录取这个差6分的国学人才,然而由于陕西招办照章办事、拒不放行,最终他只是收到了二本——山西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他就是近期因高考“招录风波”而被广泛关注的18岁陕西男孩儿——孙见坤。

  惜别复旦 感激山西大学

  2010年8月28日午后,陕西西安,孙见坤家。

  桌子上的电脑打开着,已经打开的网页,正是这几天媒体关于“孙见坤事件”的最新报道。

  得知山西大学在媒体上明确表态,“开学注册后可以根据孙见坤的意愿,破例为他调到适合的专业”后,孙爸爸十分高兴:“能够到山西大学这所百年老校学习,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感谢山西大学如此开明,我们开学后定会积极与学校沟通,和老师一起商量孩子该选择哪个专业。”

  提起“孙见坤事件”,不得不先说说他到复旦大学参加的那次自主招生考试。孙见坤原是陕西高新一中的一名应届高三毕业生,在2009年11月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设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中,他的论文《<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以扎实的国学功底从全国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经过两轮面试后,孙见坤被列入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试验名单,而且只要他高考成绩“达到陕西省一本线”,就能以自主招生资格入读复旦大学。

  而说到面试,孙见坤表示,“一进到面试的考场,那个气场啊,还真的把我给镇到了。”自我介绍完毕后,八位教授轮番发问,从陈寅恪先生到朱东润先生,从《诗经》到《尚书》,从《左传》到《山海经》,可以说是林林总总,洋洋大观。“还好,基本都答出来了。”

  然而,虽然国学功底不薄,但由于他在参加高考后成绩低于陕西省一本线6分,按章程不能被复旦录取。虽然复旦大学几经争取,但是由于陕西省招办严格照章办事,最终孙见坤还是无缘复旦大学。

  在陕西省二本录取开始后,孙见坤的档案被送到了山西大学法学院。当初孙见坤除了参加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外,还曾经将山西大学历史专业作为第二志愿,但是这个一直想在国学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男孩儿,却没想到自己会被调剂到法学院,而且也不愿再与法律结缘。

  所以,在孙爸爸看来,事情发生之后,经过媒体的推动,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圆满了,毕竟孩子的确是偏科,而且高考成绩的确与陕西省的一本线差了6分。

  国学天才 最近有点儿烦

  近段时间以来,“孙见坤事件”成为媒体追踪的焦点、百姓热议的话题。来孙家采访的媒体更是络绎不绝。虽然深知媒体的关心与关注,但是孙妈妈更希望在电话里接受采访,这样就可以使孙见坤免受打扰,一来9月11日就要报道了,需要准备并调整一下状态,二来假期里他正在修改自己所著的《〈山海经〉新释》一书,希望孩子能沉下心来做做学问。

  当然,孙爸爸、孙妈妈不想接受登门采访,还有另外一个困扰——“他毕竟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受到这么多的关注与热捧后,我们真怕他会变得浮躁起来。”孙妈妈不无担忧地说。所以,在几经努力终于到达孙家后,孙妈妈见到记者后先嘱咐道:“千万不要再说他是‘国学天才’,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学生”。

  近日有媒体称其为“国学天才”一事,如果说孙妈妈的担忧只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儿子本能的保护与关爱的话,恐怕孙见坤的看法则更有见地了——“我认为真正的天才,就应该是刘师培那样的人,他8岁就开始学《周易》辨卦,12岁读完四书五经,13岁开始研究《晏子春秋》。虽然36岁就去世了,但是却给后世留下许多不朽名篇。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而我……”说完,孙见坤调皮地耸耸肩,在他看来,国学博大精深,需要研读的东西还非常多。 而他也并非什么大家所说的“国学天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唱歌、跳舞什么的,只不过我的特长比较小众而已。”

  成名之后 央视来做专访

  孙见坤确实是出名了。

  刚一走进孙见坤家所在的小区,几个中年人迎面走来,得知记者专程为采访孙见坤从天津远道而来,他们并没有流露出太多吃惊的神色:“这个孩子现在可是我们小区的名人,这几天总有外地记者来采访他。”

  孙爸爸、孙妈妈也受到不少亲戚朋友的关切与慰问。这不,就在记者进屋刚坐定不久,孙爸爸的手机又响了,说完家里的地址,他笑着解释:“一个朋友得知我前段时间做了个小手术,非要来看望一下。”片刻之后,敲门声响起。

  闲聊叙旧一会儿,中央电视台重播的新闻让大家凝神静气起来。镜头中孙见坤站在书房里,正在接受中央台记者的采访。“一会儿我就要出镜了”,孙妈妈提醒道。看着镜头中的自己,孙妈妈有点羞涩地打趣着:“我这眉头怎么一直是皱着的啊?!”

  童真依旧 最爱哆啦A梦

  孙见坤的书房里,除了那些薄薄厚厚的书籍外,还有一个吸引人眼球的角落——书架上的哆啦A梦专区,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哆啦A梦。

  和其他曾经期盼自己有一个“真人哆啦A梦”的少年一样,他也最喜欢漫画中的哆啦A梦。

  曾经有媒体采访时,把他最喜欢的玩具称为“猫”。孙见坤对此笑笑说:“说猫其实也没错,如果不说是猫,估计它们(哆啦A梦)就不同意了。”说着指了指书架上的那些憨憨笑着的“机器猫”。

  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孙见坤也喜欢上网、听音乐。当然他上网更多的是查资料和淘书。而提及喜欢的音乐,这个有点胖的小男生酷酷地指了指墙上海报里的帅哥——薛之谦。

  古文开博

  少年不知“谦虚”味

  书房兼孙见坤的卧室,是采访的主要场所。

  一迈进这不足十平米的屋子,就有一股书香扑鼻而来。书架上、书桌旁、柜子内,甚至就连堆在地上的大大小小的纸箱子里,都堆放着孙见坤喜欢或者需要参考查阅的书籍,只给行人留了一条窄窄的通道。由于实在放不下,还有一部分书寄存到了别处。听说记者来自天津,这个男孩马上打开其中一个写着“二十四史外编”的箱子,抽出其中一本,笑着说,这本就是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话题也跟着转到了书上,提起与书结缘,就得追溯到孙见坤的太爷爷了,这个清末民初的山东老中医,给后代留下了不少线装古书。孙见坤的爷爷支援西北建设并在西安安家落户后,逢回山东老家,就会带来一些。最后这些书就变成了小见坤的启蒙读物。虽然一些繁体字并不易懂,但是却让年幼的他着了迷。

  随着此次“招录”风波的不断推进,孙见坤面对媒体也越发慎重,甚至开始不愿过多谈及其国学的底蕴与造诣。但是他在博客上的一篇自叙,或许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孙见坤:“八岁时,予即好历史。时恰得读钱宾四先生《中国史学名著》一书,甚推服先生之博通,是予好国学之始也。十二岁读王静安先生《人间词话》及《观堂集林》,十四岁读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岁,又尝为十二名年龄不一、学历不同之学生讲唐史一过,皆叹服。至十六岁,读段若膺《说文注》,郝兰皋《尔雅疏》,略知小学;又翻阅王怀祖《读书杂志》,粗知校勘之学。自八岁而迄今,凡历十载,读书虽未破万,然已盈千。”

  本版文/摄 记者李国惠

  (新报陕西西安电)

  招录风波未平息 网上又开口水仗

  国学少年 只想安心读书

  山西大学表态了,开学后可以根据孙见坤的意愿选择其适合的专业;孙见坤明确了,9月11日也将去山西大学报到。眼看着这次“招录风波”已经告一段落,谁知却生出一些意外,让“孙见坤”事件开始朝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事情突变 复旦大学“口吻”骤变

  《三晋都市报》报道,27日,山西大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行龙表示:“孙见坤在古汉语与历史知识方面有专长。山西大学愿意为这样的孩子提供更多选择,如果他来报到注册并提出转系申请,学校将同意他到历史系、中文系或者初民学院文科班就读。”得知此消息后,孙见坤和他的爸爸表示,9月11日报到后,会正式向山西大学提出转系申请。

  “孙见坤事件”已然算是告一段落,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8月27日下午,当记者致电复旦大学新闻中心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之前报道的媒体有部分夸大了。首先,孙见坤在参加“博雅杯”征文比赛过程中确实表现出色,也获得进入复旦的资格,但按照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章程规定,孙见坤必须过陕西省的一本分数线才可以,但是他没能达到这个要求。

  “我们从没说过他是‘国学天才’,这8位教授也只是向复旦大学表示他们一致推荐,希望把他破格录取到历史系,但是从来没有联名写信。教授建议后,在学校的招生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经学校同意后,也正式向陕西省招办发函,对方也非常认真的审议了。但是‘博雅杯’章程上明确写了要过一本线才录取,陕西招办审议后觉得不符合章程规定的条件,也不符合档案投放条件。”

  “复旦大学是否破格录取,不会影响孙见坤日后成才。如果孙见坤真的对复旦感兴趣的话,欢迎他报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发博质疑

  文章东拼西凑

  不算国学出众

  而就在事件还没有一个最终定论的时候,有“打假斗士”之称的***也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看了“国学天才”的得意之作《〈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不过是东抄西凑普及山海经的大路货,再加上一点自己的胡思乱想,看不出有任何过人的国学修养。

  最先报道记者声明

  8教授是否写过“请愿书” 相信读者心中各有论断

  当新华社关于《复旦称8名教授为“国学天才”联名请愿不实》的报道出来后,一个以“曾经报道过此事的记者”名义的声明,随之出现:在报道中,笔者从未提及8教授称孙见坤为“国学天才”,更未将这个孩子贴上“国学天才”的标签。为显慎重,文中提到“国学天才”四个字,都加注引号。而这个称号,正是来自于几年来孙见坤在舆论、学校中的外号,并非笔者报道的主观臆造……

  而提及“8位教授联名请愿”问题,这名记者称在报道中注明,这是一场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内部审议。教授们建议对孙见坤进行破格录取,签署了一封“联名书信”,在本报道中称为“请愿书”。“8教授建议破格录取”存在文字书信,这是不容置疑的。至于根据这封联名书信的内容和目的来判断,本报道中称之为“请愿书”是否妥当,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结论。

  新报记者手记

  关注少年成长 胜过背后“口水仗”

  先是复旦大学澄清“复旦八位教授从未联名写请愿书”,也从未称赞孙见坤是“国学天才”或“奇才”,后是报道过此事的记者发表“国学天才”报道并未失实的声明,紧接着“打假斗士”***在微博上还列指“国学天才”的作品涉嫌“剽窃”……我想,照此趋势发展,口水仗应该还会继续,在此,我们无意争论、也无权判定孰是孰非,只是,对于一个热爱国学甚深、且具“有培养潜力”的18岁男孩儿,我们能不能站在一个惜才爱才的角度,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土壤,让他在更广袤、更自由、更包容的环境中,实现自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国学理想呢?!

  本版文/摄

  记者李国惠

  (新报陕西西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