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老板发千条微博找到失散16年恩人

2010/9/2 2:53:0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张景贤(左)、陈新生(中)、小梅(右),这份中断16年的亲情在昨天得以延续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制图 沈明.张师母告诉记者,当年小梅只有十几岁,因为家里穷,就到南京来做小保姆。

听到小梅的声音,师母张景贤很激动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张景贤(左)、陈新生(中)、小梅(右),这份中断16年的亲情在昨天得以延续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制图 沈明.

香港女老板发千条微博找到失散16年恩人

听到小梅的声音,师母张景贤很激动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100多个电话、上千条微博(),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香港女老板小梅苦苦寻找的陈新生师傅,终于被快报记者找到了。昨天上午,远在香港的小梅和陈师傅夫妇接通了电话,听到小梅的声音时,师母张景贤显得特别激动,血压也因此升高,小梅像女儿一样对师母说:“您要乖,要注意身体,要听医生的话。”陈师傅则显得相当淡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连连摆手,“这不算什么,很正常的事情。”张师母也多次表示,帮助小梅是人之常情,他们只是做了分内事,没有报道的必要。

  □快报记者 陶维洲

  陈师傅现身

  终于找到了陈师傅

  100多个电话+上千条微博

  终于找到了陈师傅

  陈师傅:“喂,你找哪位?”

  快报记者:“我找陈新生师傅,我是快报的记者。”

  陈师傅:“是我,有什么事?”

  快报记者:“您20多年前曾帮助过一个安徽来的小梅吗?”

  陈师傅:“哦,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快报记者:“她找了您10多年了,要来报恩。”

  陈师傅:“我又没做过什么,不用报恩,你们也不用采访我,这点事算不了什么。”

  昨天,快报刚上报摊没多久,96060热线便接到了众多好心人打来的电话。“我是陈师傅以前的徒弟,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我也想找他”,“我是陈师傅以前的邻居,自从拆迁后就没他消息了”,“我是陈师傅以前的同事,他现在住在迈皋桥那边”……整整一上午,快报96060热线接到了100多个电话。一位在公安部门工作的耿先生还来电表示,他可以帮助寻找陈师傅。

  而在前天晚上,快报编辑已经将小梅寻人的消息发到了和星期柒新闻周刊的微博上,刘春、闾丘露薇、黄健翔等名人先后转发。一夜过来,这条寻人微博的转发数达到了上千次。

  在众多的信息中,记者很快发现了重要的线索。一位自称是陈师傅老邻居的赵先生留下了陈师傅家的电话,并说陈师傅一家拆迁后搬到了栖霞区居住。随后,记者立即拨通了赵先生留下的电话,电话那头果然是陈师傅,一口地道的南京话。

  确认了陈师傅的身份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小梅。听到这一消息后,小梅不住地对快报表示感谢,并称会马上和陈师傅联系。

  师母听完电话血压升高了

  断了16年的电话再次接通

  师母听完电话血压升高了

  快报记者:“有多长时间没和小梅联系了?”

  陈师傅:“16年了,最后一个电话是我在海南岛跟她打的。”

  快报记者:“小梅说那个电话让她一直很愧疚,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陈师傅:“完全是小梅误会了。其实那时我在海南岛混得不错,想到小梅在香港便打电话给她,一来叙叙旧,二来如果方便还可以去看她。小梅肯定是误会了,我并没有要她帮忙。等她回来,我要当面把***告诉她。”

  和陈师傅电话联系时,记者得知他的爱人张景贤住院了,陈师傅中午要去医院送饭。于是,记者便赶到了张师母所住的医院,对两位南京好人进行了采访。

  “这点小事不值得报道。”正说着,陈师傅的手机响了,“你好,是谁啊?是小梅啊,你怎么找到我们的?报社记者就在我这里,真是感谢他们啊。”原来,这是小梅打来的电话。

  说了几句之后,陈师傅就把电话给了张师母。张师母在询问小梅近况的同时,还说起了20多年前的往事。“小梅,你还记不记得,我拿了被子给你盖,让你睡在床里头。那时候我们家就一张床,你来了就和我一起睡。”“当然记得。”小梅在电话那头说。

  得知张师母生病后,小梅向哄自己妈妈一样,“您要乖,要听医生的话,配合治疗,保重身体,我很快就回来看您。”放下电话后,***来给张师母量血压,一量竟然高了。“我可从来没有过高血压的。”张师母说。“你是接到小梅的电话太激动了。”两位老人笑作一团。

  回忆往事

  “我们把她当女儿待”

  陈师傅:那时候大家的条件都不好,家里也没什么好饭好菜,经常是白粥就咸菜,有个咸鸭蛋就非常好了,要是来点盐水鸭就是顶级了。小梅是穷人家孩子,对吃穿不讲究,有什么就吃什么。给一些旧衣服她也愿意穿,不像现在的孩子,别说旧衣服了,就算是新衣服还要挑好看不好看呢。

  张师母告诉记者,当年小梅只有十几岁,因为家里穷,就到南京来做小保姆。

  “她哥哥是我老伴的徒弟,有一次他就把小梅带来了。小梅又能干又讨喜,再加上就比我们家超超(陈师傅夫妇的儿子)大几岁,大家都很喜欢她。”张师母说,小梅毕竟是个小孩子,她来了就让她一起吃饭,偶尔也在家里住,“我们就把她当女儿待的。一个小孩子,离乡背井不容易。我们给予小梅的帮助真的算不了什么,这是很正常的事,做人就该这样。”

  陈师傅告诉记者,他和张师母两人都是老三届,下过乡。他们两人就是在下乡时相识相恋的,结婚已经34年了。“这么多年多亏我爱人压着我,不然我脾气躁,又会功夫,一动气就要打架,如果没有她,我早就闯了大祸了。”陈师傅说,他能带那么多徒弟,能把那么多人领回家吃饭,都是因为有张师母的支持。

  小梅的200元钱帮了大忙

  陈师傅:1992年,超超上学要一大笔钱,我只好批发些香烟,偷偷摆个烟摊维持生计。说起来,那次小梅还帮了我的大忙。

  上世纪80年代初,陈师傅一家住在新桥附近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状况并不好。“我在链条厂上班,爱人在羊毛衫厂上班,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才100多元钱。”陈师傅说,他最困难的时候是1992年,链条厂突然破产,自己一下成了没收入的人。张师母所在的羊毛衫厂效益也不好,一个月只发80元钱,还经常不能按时发放。

  陈师傅说,1992年正是小梅嫁到香港去的时候,去香港之前,她带着婆婆到南京来看自己一家。“我记得当时小梅住在新街口附近的一个宾馆,我们过去后,她给超超买了一双运动鞋,还让她婆婆给了超超200元。”张师母回忆说,小梅丢下的那200元钱,解决了他们一段时间的吃饭问题。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陈师傅:我的人生信条是《诗经》中的一句话:“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就是说别人给自己一些恩惠,自己会给予回报。

  现在张师母61岁,陈师傅60岁,两人都已经退休。有了退休工资,日子好过了一些。现在,老两口每天在家照顾孙女,享受天伦之乐。

  之前的10多年,虽然生活十分艰辛,但陈师傅从来没想过求人。“我的徒弟里很多人现在都是老板、公务员,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去求他们。”

  陈师傅说,他的人生信条是《诗经》中的一句话:“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就是说别人给自己一些恩惠,自己会给予回报。

  别人眼里的陈师傅

  很多人去他家蹭过饭

  昨天,记者采访了一些陈师傅的身边人。谈到陈师傅,他们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他是一个好人。”

  赵义明是陈师傅原来的邻居和老朋友,两人相识多年。在赵义明的印象中,陈师傅经常帮助别人。“当年他的条件也不好,但带了不少人。”赵义明说,因为带的徒弟多,很多徒弟都到陈师傅家蹭饭,他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

  市民李德忠是陈师傅20多年前带过的徒弟,一提起陈师傅,李德忠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个师傅。”李德忠说,当年有很多师傅带人习武,只有陈师傅不收费,即使有的徒弟经济条件较好,要给个红包、送点东西什么的,他都不收。“我当年的师傅是陈师傅的师兄,但陈师傅对我还是很好。”

  小梅心声

  在香港曾挨饿受冻

  尽快飞回南京见恩人

  小梅的现状如何?她的创业经历是怎样的?这是陈师傅一家特别关心的问题。记者向小梅询问这一问题时,她没有回答,“我能有今天,都是因为陈师傅当年的教导,只要有恒心和毅力,谁都可以成功。”

  小梅告诉记者,她的事业是从2004年才开始有起色的,而此前的12年,她的香港生活就是南京的翻版。“所不同的是,我的负担更重了,因为我有了两个孩子。”在那段时间,小梅挨过饿受过冻,没少吃苦。

  初到香港的时候,由于没有文化,语言也不通,小梅根本找不到工作。“我想做个文员,但没有这个资格。我到香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楼当服务员,后来又做过保险。我当时想,如果一个月能赚到6000港币,那生活就能不错了。”当时,6000港币的购买力差不多等于600元人民币。虽然生活艰苦,但陈师傅的话一直在她耳边萦绕,“决不放弃,只要肯干,就会出头”。

  在这种信念下,小梅通过自己的奋斗积累起了财富。虽然现在已经拥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但小梅还是经常会想到陈师傅家中墙上的字——“知足者常乐”。小梅一直给自己的孩子灌输艰苦奋斗的理念,“我儿子的一双足球袜补了6次还在穿,穿破了以后还要让我补。我实在不忍心了才让他丢掉的。”

  小梅认为,她能有今天,和陈师傅当年的教育分不开,所以一定要谢谢陈师傅。“等师母做完手术,我就会尽快从香港飞回来和他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