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记者陆志霖、林桂炎,通讯员陈淑桦,实习生李应华报道:昨日,《新快报》曝光了广州花都“世一百年养生堂(中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年”)用食品、保健品冒充药品,夸大宣传,致使近万老人上当受骗一事后,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工商等有关部门立即对该公司展开调查。但“百年”公司闻风而逃、人去楼空,而受害人所谓的“干女儿”、“干儿子”也个个避而不见,手机关机。
“干儿”“干女”都不接电话
昨日,记者随稽查人员来到位于花都新华路的“百年”公司。门口上方“世一百年养生堂”、“哈药集团世一堂养生品”两个牌匾依然高挂,而铁闸却紧紧拉上。“他们好像五天前就已经关门了,两天前还有人过来把空调全拆走。”隔壁一家饮用水配送点的工作人员说。
曾在“百年”卧底16天的新快报记者郭小为告诉记者,此前,该门店里面摆着一张床,有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在里面专门帮老人做针灸。时不时都会有业务员拉老人过来免费量血压和针灸。
听说有药监、工商人员在查,刚花光了仅存的9000元积蓄,购买了“百年”公司一堆保健品的芳姐马上赶过来。看到门店关门了,芳姐马上打电话给那位口口声声叫自己“干妈”的业务员“李桃”,但半天都没人接。芳姐再打给叫小古的“干儿子”业务员,对方说“不是关门,只是出去吃饭了,下午就回去上班”,然后就匆忙挂掉电话。而该公司一位叫“林华柱”的副经理干脆就关机了。
随后记者再来到位于花都商业大道的该公司总部,同样大门紧闭,人去楼空。
广州市药监局稽查分局副局长陈令喜告诉记者,根据药监局掌握的情况,该公司向老人推销的产品主要是普通食品,通过会议营销等方式夸大宣传。而对于其中一款标示着“哈药集团中药三厂”生产、国药准字为“Z23022095”的OTC(非处方)药“熊胆丸”,陈令喜表示,获准生产该批准文号“熊胆丸”的厂家是“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对于以上产品,药监局都将连同工商部门依法调查核实其来源,追究其是否合法产品。
药监局提醒消费者,普通食品不具任何治疗作用,而保健品也只有辅助调理作用,对于夸大的广告宣传,消费者千万不可轻信,要正确判断、理性消费。碰到可疑情况,可拨打广州市药监局稽查分局电话81873897举报投诉。
行骗数天就掏空老人口袋
从接触、展开公关到下订单,“百年”公司业务员仅用数天就能掏空芳姐的口袋,到底有何高深骗术?新快报记者郭小为在该公司卧底调查后揭开了面纱:
第一步,骗到电话。业务员先在各个地方设立免费量血压的所谓科学普查点。让前来量血压的老人填写一张“免费检测申请表”,留下住址、电话,并告诉他们,以后有专家开健康讲座时会请他们去听课。
第二步,骗到门店。拿到电话后,业务员马上展开电话攻势。他们打电话跟老人说,有专家到门店坐诊,让老人过去看看,还可以免费做针灸。而这些所谓的坐诊专家就是那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以及该公司的业务经理。
第三步,摸清底细。经过在门店的针灸、量血压等免费服务,业务员会根据老人的衣着、气质、住址等信息判断对方家庭环境如何,进而展开重点攻关,例如陪喝早茶、陪逛街、认干爹干妈。在这个过程,业务员会试探老人是否有钱,有什么疾病,对保健品的看法等等,再根据这些信息将其分类为忠诚客户、核心客户、重点客户、一般客户和问题客户。
第四步,骗“上会”。等到和老人家的感情十分“深厚”了,业务员就开始请老人去“上会”,也就是会议营销。他们通常会说:“你的病有一定的危害性,我们这次产品升级换代,很不容易才请到某某专家来讲座,特地给你留了个名额,一定要过来。”事实上,所谓专家都是该公司人员冒充的,平常叫“经理”,一“上会”就叫“教授”。
第五步,“下危机”。在会上,“专家”会给老人看病诊断,出具一张“自查检测表”。因为业务员早已经将老人身上的毛病摸得一清二楚,“专家”只要根据业务员在检测表上留下的暗号,跟老人作“诊断”,自然一看一个准,让人奉为“神医”。一旦老人信以为真,“专家”就开始“下危机”,把病情说得十分危重,再开“处方”,让人买产品。如果人家不肯掏钱,就众人“围攻”,软磨硬泡几个小时,直到肯掏钱为止。
第六步,金蝉脱壳。老人们掏了几千元买产品后,总有被家人知道的一天。一旦有人举报、投诉,或者媒体曝光,他们就关门走人,过一段时间,换个名字后继续行骗。“百年”公司在此之前还曾名为“金晚霞”、“世一堂”等等。
近万老人受骗是糊涂还是关爱不足?
广州观察
GUANGZHOUGUANCHA
□钱克锦
看到《新快报》和《》刊载的记者卧底调查、揭露广州“世一百年养生堂”骗到近万老人的报道,相信很多人心里在同情老人、甚至责怪他们糊涂的同时,更多的是愤怒。
的确,虽然骗局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早已不是新闻,但看到这样专门针对弱势群体而设立的道貌岸然的骗局,还是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在很多人看来,推销“保健品”的“世一百年”的骗局并不新鲜:冒充有品牌的大公司,聘请一群经过洗脑并洗掉良心的雇员,冒充各路专家,还有年轻人叫你“干爹”、“干妈”,软硬兼施,哄吓瞒骗……但是,很多老人却常常中招,甚至有些为此拿出“棺材本”。
为什么老人容易受骗?“人老糊涂”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甚至还是一个难以改变的原因。不过,如果我们从更宽广的角度看,是否也与社会制度欠缺、老人缺乏关爱有关?
首先是医保制度。正如一些专家所言,目前的医保制度,对“患病率高,慢病多,疗程长”的老年人针对性不强,更何况还有众多连医保都没有的老人。因此,在众多老人眼里,到正规门诊看病或体检,昂贵而且不方便。很多骗子钻了这个空子,从“免费咨询”、“义务检查”开始,吸引老人上门。继而施展骗术,一来二去,“糊涂”的老年人一步一步坠入彀中而不自知,直到人财两空方惊觉上当,却为时已晚。
其次我们社会关心老人方面也不够。被骗的老人中,相信很多是不和儿女同住,平时很难有个商量余地的孤独老者。从道理上来说,这些老人应该得到社会的照顾。我们常常看到基层部门组织老人打鼓跳舞,也常有老人被组织起来高唱老歌。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政府投资,在跳舞唱歌之外,在老人基本生活上多一些照顾,向老人传授防骗知识和医学知识。大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人的孤独寂寞,让骗子少一点机会吧。
实际上,诸如“世一百年养生堂”这样的骗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我们步入老龄社会之际,这样的骗局还要重演到什么时候?众所周知,由于国家计生政策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从现在开始,我们正进入老年社会,越来越多的老人无法和子女同住(年青一代压力也很大),老人的赡养照顾主动或被动地被社会化。如果我们的社会对此依旧麻木不仁、反应迟钝。有关老人的医保、社会照顾不赶紧完善,不要说“老有所养”的最低要求将是一场空,恐怕针对老人的骗局也将屡禁不止。
当然,完善制度、施以更多关爱是需要投入的。我们真希望政府不要再说“资金不足”,别的不说,单是我国政府人员的公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这“三公消费”,每年要耗掉9000亿。难道就不能通过制度改革,让其中一部分转为关心孩子读书、关爱老人生活的财政支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