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家两代走出19名大学生 重学家风影响后人

2010/9/24 11:17:1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老吴家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户家族,20多年来,这个家族两代共走出19名大学生,其中不乏知名大学的博士、硕士,在当地传为佳话。在这个家族中,75岁的吴良玉排行老大,下面还有良才、良栋、良斌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其中年纪最小的吴良斌今年58岁。

吴刚(右)在印尼的工作照

吴刚(右)在印尼的工作照

虽然识字不多,吴良玉老人仍十分喜爱读书看报

虽然识字不多,吴良玉老人仍十分喜爱读书看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记者 王进良 通讯员 刘晓平 邓万莉) 经历了几年没有出过大学生的低谷后,今年,汉川市麻河镇三元村三元台塆又扬眉吐气了——今年三元村一下子考取了8名大学生,其中100多口人的三元台就占了5个。而该村大学生数量今年之所以出现“井喷”,与老吴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老吴家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户家族,20多年来,这个家族两代共走出19名大学生,其中不乏知名大学的博士、硕士,在当地传为佳话。

  寡母让他们懂得自强自立

  汉川市麻河镇三元村三元台塆是个仅有百余人的自然村,即使在最鼎盛的时期,也不过300多口人。汉北河从村边流过,老吴家离河堤不远。

  在这个家族中,75岁的吴良玉排行老大,下面还有良才、良栋、良斌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其中年纪最小的吴良斌今年58岁。

  吴良玉老人识字不多,是个典型的庄稼汉。记者前日来到他家时,他正挑着两筐棉桃从田间回来。

  一个普通农家,为何在20多年间涌现19名大学生?吴良玉和几个弟弟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母亲和数十年前的那段苦日子。

  1955年,父亲不幸去世,撇下母亲和6个孩子,当时,老大吴良玉19岁,老幺吴良斌年仅2岁。在那个吃饱肚子是头等大事的年代,缺少劳力的吴家成了方圆数十里有名的困难户。有人建议母亲送两个孩子给别人抚养,但母亲思前想后,最终没有答应,决定独自撑起这个家。

  于是,每到秋冬农闲时节,母亲便走街串巷收鸡蛋,攒够一定数量就挑到汉口去卖。吴良玉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每次上汉口,母亲总是凌晨3点多就起床,揣上点干粮,先步行80里路到新沟镇,再换乘轮船,到汉口时天已经黑了,就随便找个角落将就一夜,次日一大早赶紧卖完鸡蛋匆匆往回赶,饭都舍不得买。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想尽办法将孩子们送进私塾读书。

  母亲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不屈和她艰苦朴实、独立奋斗的精神,给孩子们以极大的鼓励和一生的影响。在村里老人们的眼里,老吴兄妹6人都“比别家的孩子懂事早”。

  就这样,一家人相互扶持,度过了最艰苦的年代,几个孩子也都相继长大;而母亲的精神,也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

  榜样的力量像火种代代传

  囿于当时的条件,吴良玉兄妹除了读过几天私塾,几乎都没上过学,也都识字不多。但母亲对知识和读书人的尊重,通过言传身教,让他们很早就懂得:要想根本改变命运,知识最重要。

  吴家第一名大学生是吴良玉的三儿子吴士平。幼时上学间隙,他经常跟着父母到田间帮忙干农活。水田里水蛭很多,吓得他不敢下水,父亲吴良玉于是借机鼓励他:只要你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将来就可以不用下田了!

  从上小学开始,吴士平一直成绩优秀,小学5年级时还跳了一级。上中学时,学校离家有8里路,他每天凌晨4点钟就起床,热一点头天晚上的剩菜饭吃后,带上中午的干饭、咸菜,就往学校跑,赶上清晨6点钟的早自习,晚上再步行回家,整整3年风雨无阻。“一天课都没耽误过。那时让他请假到亲戚家吃酒席,他说什么都不肯。”吴良玉回忆说。

  1986年,吴士平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北大学,是上千人的新河大队(今三元村)出的第一名大学生。村里请来放影队,连放了好几场电影庆贺,引得周围乡村的村民都过来观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家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孩子们更加努力,互不服输。吴良玉兄弟看到这种情景都很高兴,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那时候家里还是很穷,大人们多年都没买过新衣服,但在孩子读书的事上,我们从来没有寒碜过。”吴良玉说。

  自吴士平考上大学后,他的堂弟堂妹们也纷纷迈进大学校园。吴良玉搬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下,在吴士平这一代,吴家共出了14名大学生。而孙子辈的孩子们也不甘落后,6名适龄孩子中有5名大学生,唯一没考上大学的那一个,后来也通过进技校学习,如今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从吴士平开始,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都要请放影队来村里放电影庆贺,而吴家,是20多年来“放电影”最多的家族。“连续好几年,一年一个大学生,有时一年考上两个。”回想起当年看电影的乡亲把门前挤得水泄不通的情景,吴良玉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笑容。

  从“四个一”迈向“五个一”

  在麻河镇,老吴家的孩子不但考上大学的人数最多,所上的学校也大都是重点大学,其中不乏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还有好几个是本硕连读或硕博连读。“我们吴家在三元村有‘四个一’。”吴良玉笑得合不拢嘴,“第一个大学生是吴士平;第一个男研究生是老二(吴良才)家的吴小平;第一个女研究生是我家的吴碧娟;第一个博士生是四弟(吴良斌)家的吴迪。很快可能还有‘第五个一’——第一个留学生,不过孩子正在备考,还没有实现,先保密。”

  吴良玉说,其他正在上中学、小学的孙子孙女们年龄还小,但成绩也都不错。可以想象,在未来几年,吴家的大学生数量肯定又会大幅度提高。

  吴刚是吴良栋的大儿子,2001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后,被单位派到印度学习,目前在印度尼西亚从事IT行业工作。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说,老吴家之所以能出这么多大学生,与家族中不安于现状、不轻易认输的精神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密不可分;而上辈对下辈的关怀激励、兄弟姐妹间相互追赶,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元村村委会副主任郑四东曾当过村小的老师,他说,在三元村和周边村子,吴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不少家庭比以前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孩子们也都有了学习的榜样,今年三元村一下子考取8名大学生就是个很好的说明。“就连我们村小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口头禅都是‘你们要多向人家吴刚兄弟学习’。”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