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离世无人知晓 儿子家离其仅300米

2010/9/29 5:41:1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9月28日,距离杨必章下葬已有5天,寒咧的秋风中,杨老汉生前居住的那栋略显破旧的老房子毫无生气,倍显萧瑟。”  杨家几兄弟,在30多年前就分了家,杨老汉跟着老三杨在东,他生前居住的这间老屋就是杨在东的。

昨日,杨在明(右一)讲述整个事情的经过。本报记者 张锦旗 摄

昨日,杨在明(右一)讲述整个事情的经过。本报记者 张锦旗 摄

  9月28日,距离杨必章下葬已有5天,寒咧的秋风中,杨老汉生前居住的那栋略显破旧的老房子毫无生气,倍显萧瑟。

  9月19日,87岁的杨必章被人发现早已死在老屋里,没人知道他准确的死亡时间。而杨老汉的大儿子,就住在距离老屋不过两三百米的地方。

  “要是知道老汉(重庆方言,指父亲)会出事,再忙,我们也会天天过来看看。”昨天,杨必章的大儿子杨在明一脸无奈,他说:“我们确实也是尽心尽力的啊。”

  老人以前喜欢玩耍

  昨天下午,经过一段蜿蜒的乡村土路,我们来到了大足县铁山镇桂香村,杨必章的老屋前。

  老屋紧闭,透过灰暗的窗户,看不清屋里的摆设。“找人啊?早没人了,都走了。”邻居们好心提醒。

  在邻居们的记忆中,杨必章留给他们的最后一个印象是坐在老屋坝子前,扯篾条。“那也已经有好久了。”自从去年杨必章不慎将腿摔断后,就不能再出门了,大家很难再见到他的身影,“以前还是多喜欢耍的一个人。”

  去年意外摔伤卧床

  66岁的杨在明,面对记者,他开始还有些拘谨。他强调:“也许这件事我们兄弟都有责任,但我自问,的确做到了问心无愧。”

  杨家几兄弟,在30多年前就分了家,杨老汉跟着老三杨在东,他生前居住的这间老屋就是杨在东的。

  “对于老汉的赡养,我们几兄弟也从来没推辞过。”老二杨在友和老三在外打工多年,一直以来,都是杨在明在家给老人提供饮食,另外两兄弟则每年给老人一定数额的生活费。

  一年前,杨老汉在院坝收衣服时,意外摔伤了大腿,请来附近的赤脚医生看了好久,最后,医生给出结论:骨头断了,接不回去了。从此,杨老汉长期卧床,偶尔依靠两根长板凳,作为自己行走的工具,到外面晒晒太阳。

  大儿曾经天天送饭

  “老汉才摔伤那阵,完全是我们在照料。”杨在明说,最初那一两个月,杨老汉的饮食都是他在提供,屋里做好了饭,就送到杨老汉的床前。后来,老三回来了,给杨老汉买了一个电饭煲,就放在床头,杨老汉自己能做饭了,杨在明就没有继续送饭了。

  “屋头有好吃的了,我们还是要给他送去。”杨在明说。

  张天风说,杨老汉已经很多年没有下地干活了,“再忙,我们也不喊他干活,就是担心他岁数大了,伤到哪里,别人说闲话。”

  农忙无暇顾及父亲

  今年8月,老三杨在东回家,想为孩子在老家办读书手续,杨在明特地找到三弟商量,想让他留在家里照顾老汉。

  “那正好是农忙时节,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杨在明和张天风都已年过6旬,3个儿女也在外地打工,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孙子跟在他们身边。十多年来,张天风动过三次手术,必须每天吃药。

  家里的几亩地种了葡萄和谷子,最忙的时候,杨在明夫妻俩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煮猪食,然后走10多里路,挑葡萄出去卖,“后来又是搭谷子,每天回家都是天黑了,哪里顾得上其他的。”

  无人照料终酿悲剧

  杨在明的提议并没有获得老三的同意。孩子读书的事情还没有着落,假期又到了,杨在东着急要赶回浙江。

  “他(杨在东)的意思不是不管,而是说排轮子,也应该是老二来照顾。”于是,杨在明给老二打电话。但老二告诉大哥,自己走不了,可能要过年才能回来。

  杨在明有些傻眼了,但想想,老汉之前身体挺好的,又能自己撑着板凳走,还能自己做饭。杨在明临走前告诉老父:“我这段时间忙得很,要等忙过了,才能来看你了。”当时是8月底。几天后,老三也走了,临走前,给杨老汉留下了几十斤大米,还专门去挑满了水放在杨老汉床头。没几天,老二又给杨在明打来电话称,再过一个月领了工资就赶回来看老汉。十多天后,杨在明忙过了,兴致勃勃地挑着谷子推开老屋的大门,看到的却是杨老汉的尸体。

  村民对此还是有看法

  桂香村罗书记告诉记者,悲剧发生后,村里群众对杨家三兄弟都有所批评,当地派出所闻讯后赶到现场安排消毒及其他善后事宜。

  “我晓得邻居们对我们三兄弟有看法。”杨在明直言不讳,“但我真的是尽心尽力在照顾老汉。可能我们是有点错,我错就错在农忙的时候没有天天去看他一眼。”

  对老二老三,杨在明认为,大家各有各的难处。“老二是入赘的,做不了主。”而老三,打工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顺利,听说外面还欠了债。

  邻居们虽说对农忙的说法表示认可,但对杨家三兄弟的做法还是颇有微词,“杨老汉瘫在床上动不了,三个儿子,真是个个都有那么忙吗?”

  记者 林祺 实习生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