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小学择校费涨幅快过房价 资源稀缺系主因

2010/10/29 13:49:1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前几年择校费不到3万元,如今差不多读一年的择校费就要1万元,择校费涨得比房价还快。近日《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第三条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择校费和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

  “前几年择校费不到3万元,如今差不多读一年的择校费就要1万元,择校费涨得比房价还快。”家住渝北区的陈女士的小孩明年将上小学,近日她到渝中区一知名小学打探择校费行情时,获知如今小学择校费涨到了6万元,对此她大为感叹。

  【现象】春节后问是4.5万 暑假再去变5.5万

  有时拿钱也缴不进

  陈女士对择校费的涨势感到很惊讶。她说,6年前,她哥哥的小孩在渝中区另一所知名小学读书,当时交了2.6万的择校费,没想到如今却翻了不止一倍。校方向她透露,幼儿园3年的择校费是3万元,小学6年的择校费6万元。但目前还没有对外招生。

  秋季开学刚送孩子上学前班的任女士也有同感,“春节后我到渝中区一所知名小学打听学前班和小学择校费时报价是4.5万,暑假里我去给孩子办手续,没想到价格就涨成了5.5万。”

  不仅择校费涨得快,而且家长们还常遇到“有钱也缴不进”的困惑。家住江北区的张先生小孩刚上一年级,他告诉记者,为了让小孩“挤”进名校,他不仅缴了近5万元的择校费,还八方托人帮忙,“要想孩子进名校读小学就得提前一两年报名,或者上名校办的幼儿园学前班占位子。”

  中学阶段的择校费也涨了。记者调查发现,近一两年我市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不断刷新,每个区较好的小学,过去择校费不过1万~2万,如今一般在3万~3.5万。

  而市内知名小学和直属小学择校费从2万~3万,涨到了5万左右,住读的费用更是高达7万~8万。主城区每个区较好的中学,“捐资助学费”在1.8万~3万之间,市直属中学一般都在3.5万左右。

  涨在教育年限增加?

  我市一所知名小学的校长给记者分析了择校费上涨的原因,家长称的择校费其实是一种自愿的“捐资助学费”,目前捐资助学费的价格是比过去高了些,但上涨的比例却没有家长说的如此惊人,“近年捐资助学费之所以上涨是因为家长的择校需求过剩,我们学校的新生名额一般提前一年就报满了。

  因为名额有限,有时还不得不拒绝一些已经登记的家长。因此为了保险,很多家长就给孩子报名先读学前班和幼儿园占位子。现在很多小学的择校费里面都包括了学前班一年的择校费。价格上涨来源于学生受教育的年限增加了。”

  “涨价不是一两所名校的行为,差不多市内好一点的学校都在上调捐资助学费。”这位校长表示,涨价还有个原因,是因为学校收生资源比过去减少了。“过去一些学校为了满足家长的择校要求,有的采取了超额编班的方式,而现在市教委严厉查处不规范行为,在规范办学的要求下学校不得不严格控制班额人数,一般小学班额在45人左右。”

  【对策】 择校费既然难禁 何不让它变透明

  禁令执行起来很难

  从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起,“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开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使得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在不断推进均衡教育的发展,甚至还纷纷出台了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的政策。

  近日《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第三条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择校费和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

  在审议时,不少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禁收“择校费”,虽然对推动公平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无庸置疑,但法规操作落实起来尚有难度。

  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主任委员高进进在分组审议时认为,草案中所写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择校费”,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可能是一句空话,有关部门不如将这些费用统筹起来,用于扶持薄弱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只要教育资源不均衡,择校就避免不了。在择校还无法消除的背景下,每年都会有大量学生择校,如果不用捐资助学费这个经济杠杆,学校如何决定谁来读,谁不读?”市内一所知名中学的校长说,计划外多收的学生,国家是没有拨款的,学校需要给他们配备教育资源,经费都来自于择校费。

  建议这钱专款专用

  “择校费”为何禁而不止,还越禁越涨呢?“择校费”问题不仅在重庆有,全国很多城市的家长也对此忧心忡忡,在网上大家纷纷发表建议,有专家还呼吁让择校费变得公开透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建议,放开义务教育服务的竞争,让“择校费”变成公开透明的收费,同时制定相对统一的生均拨款标准,扶持薄弱学校,才能有效杜绝“择校费”。

  顾昕建议,下一步教育改革,应放开民营中小学的设立限制,同时有条件地放开公立中小学生“择校”,优秀中小学的“择校费”应公开透明,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聘请更高素质的教师。

  推进义务教育走向有管理的竞争之路,可选择“准教育券”等政策工具。国家可设定基准教育投入标准,各级政府据该标准和学生人数向所有公立中小学“均衡化拨款”。绝大多数中小学由于拨款标准与“准教育券”金额相差不大,学生可完全免费。而那些精英型公立中小学及少数“贵族学校”,高于“准教育券”的收费则由择校的家长支付。

  本报记者 黄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