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环境,我们一家无时无刻不想着搬走。”梁姨说道。曾亮超 摄
清远市清城区横荷镇岗头管理区湴田二村,原有的二十几户人家都搬走了,只剩下几十幢旧式泥砖、红砖混建瓦房。房子周边长满了半人高的矮树木,村间小路上野草疯长,蚊蝇横飞,潮湿阴暗,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早已没有人烟的村庄。但是,在一座挂着“湴田二村58号”门牌号的低矮屋子里,却住着一户特殊的人家。
这座低矮的屋子塌了半边,另有两间房挺立着,里一间住着外祖母、母亲和三个儿子,外间住着一个女儿。三个儿子中有一个是智障,其余二子一女身体长期患病。这里环境恶劣,搬走的人都说风水不好。这户人家也希望能像邻居们一样,搬离这个村庄……
日前,《清远观察》接待了两位特殊的报料人,一位瘦弱的老人带着她的一个智障儿子向本报求助,称其家境贫寒,度日艰辛,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救助。他们就是湴田二村58号的主人。
二老四小蜗居危房
这位瘦小的老人叫梁仙花,今年67岁,是清远市清城区横荷镇人。梁姨告诉记者,她有三个儿子,最大的儿子44岁,二儿子今年30岁,小儿子今年28岁。本来,他们正值年富力强的青壮年时期,劳碌一辈子的梁姨可以坐享天年了,但是,已近古稀之年的梁姨却仍要为子女担心。
梁姨大儿子刘玉兴告诉记者,他肠胃不适,大便出血已经有20多年,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二弟刘满洪先天性智障,智力只有几岁孩子的水平,经常一个人从横荷镇走到清远市区,在垃圾堆里找剩饭吃。由于精神异常,刘满洪经常发脾气,行为失控打骂家人,刘玉兴有时不得不用铁链锁住刘满洪。三弟刘海兴也很瘦弱,本来在一间摩托车修理辅里打工,八月份丢了工作回来后又感觉身体不舒服,休养了一段时间,10月11日才又找到一份临时工作。三个儿子都没有结婚,和母亲挤在一间破屋里。
梁姨还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嫁到新塘,另一女儿刘焕珍仍在家中,体质很差,患有慢性胃炎、皮肤过敏性瘙痒,靠打临工来维持生活、买药医病。
在这个拥挤的家中,还有一位86岁的老太太,她是梁姨的母亲,现只有梁姨一个亲人,同梁姨一家老小六口挤在一幢建于上世纪六七年代的泥砖屋中。
废弃村庄中苦守
记者来到梁姨的家中实地走访。从江南北路一加油站边的一条小路向下走,经过一高尔夫训练场,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记者看到了隐匿于竹林之中的一片拥挤的旧式瓦房。这里的房屋结构相似,属旧式泥砖和青红石砖混建瓦房,墙体下半部分使用石砖,接近横梁部分则用泥砖。
梁姨家的瓦房已经倒了半边,只剩下两间房和依着瓦房建的低矮杂物房。记者看到,房屋多处墙面已经开裂,有些竹制房梁开始断裂,屋顶多处透进阳光,下雨天屋内漏雨。记者随后从横荷镇民政部门证实,该房早在2005年就被鉴定为危房,当地村委会几次帮助修补旧屋才能支持到现在。
据梁姨大儿子刘玉兴介绍,附近一带的村民在2005年前已经全部搬离了此地,大部分在附近江南北路两旁建了新房。村民为何搬走,曾是刘玉兴邻居的刘金培告诉记者,那里的水不干净,吃了之后身体不舒服。而横荷民政局的一个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当地居民认为湴田二村风水不好而搬离。至于风水不好是否指水体受污染不适宜居住,这位工作人员没有给出详细解释。
梁姨一家已经在这被弃的村庄里苦守了5年。5年里,梁姨一家无时无刻不想着搬离这里。
地势低洼,蚊蝇横飞,野草茂盛,五六米高的竹子遮天蔽日,光线很难照进屋子,梁姨一家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年四季都有蚊子,蚊香都不管用。”记者在梁姨家停留不久,手臂和腿脚就已经被蚊子叮咬得痛痒难当。
“这样的环境,我们一家无时无刻不想着搬走。”梁姨说道。
搬家梦遥遥无期
一家老弱病残,温饱尚成问题,搬家梦更是遥遥无期。
贫困是梁姨一家不能搬走的直接原因,老弱病残是造成梁姨一家贫困的根本原因。两个老人没有劳动能力;其中一个智障儿子没有劳动能力,还需要别人照顾;女儿刘焕珍经常在附近的制衣厂打些零工,由于身体不适,工作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停工休养身体,“工作做做停停、收入微薄,赚的钱都用来看病。”刘玉兴和刘焕珍向记者出示了一叠厚厚的医院收费单,少则几十元,多则一二百元。“去医院都是拿药,没有钱做检查,检查太贵了。”所有医疗开销均是自费,刘姨一家没有参加医保。梁姨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低保金。记者从横荷民政部门证实,梁姨一家已被横荷镇政府列为低保户,一个月可以得到520元的低保金。此外,梁姨家里还有七分地,年迈的梁姨种些番薯、水稻,除了一部分自己吃以外,另外一部分卖掉换些家用。
至于为何全家人都会出现肠胃的疾病,梁姨一家认为是他们吃的井水害了他们。“井水有毒,很大异味,吃了之后身上过敏发痒,肠胃不舒服。”记者来到存储井水的水缸旁,水缸里散发出一股异味,井水并不透澈,显得有点浑浊。
这里的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达不到食用标准呢?记者致电横荷镇岗头村委会,相关人士表示,村委曾于2008年组织横荷镇环保部门对水质进行抽样检查,但结果显示当地的地下水可以饮用。该人士表示梁姨一家身体不适可能与其体质有关。
梁姨渴求社会救助
事实上,梁姨一家距走出村庄曾只有一步之遥。今年初,政府曾因征地给梁姨家发放2万元的青苗补偿费,梁姨家用这2万元,再加上全家积蓄在自家田上打了一块地基准备建房。此后因手续未办全,8月底被当地政府当作违建建筑拆毁,家里仅有的积蓄全部砸了进去,打了水漂。政府曾承诺对拆除建筑作一定补偿,补偿的5000元钱已经落到当地村委会,将在梁姨家修房或建房时发放给她。
现在,梁姨一家再也没有走出村庄的勇气。买地基、建房子,长年被疾病折磨的家庭已经一贫如洗,一家六口人只得继续在人烟稀少、与世隔绝的湴田二村58号旧房里守望。
记者联系了横荷镇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当地政府在鉴定刘姨家的住房为危房后,就向政府部门申请了1万元资助款,再加上5000元拆屋补偿,政府将向梁姨家提供1.5万元资助。但是,据搬走的村民介绍,建一幢70平方左右的水泥红砖房需要5万元,梁姨家建房费用缺了一大半。梁姨希望借助本报报道,呼唤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其修建新屋,实现全家人搬出去的愿望。 见习记者 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