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母亲去世即将出殡引来数千人送丧(图)

2010/12/1 5:21:2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荣昌县双河街道金佛社区的一位老人过世即将出殡,昨日,她的葬礼设宴答谢父老乡亲,流水席竟引来了数千人,摆了500多桌,还分主会场和分会场,一千多斤大米都不够用。金佛社区主任易启福介绍,李老幺是该社区原三步坎村村民,做生意发了家,对家乡父老持续反哺,在当地声誉极佳。

设宴现场

设宴现场

  荣昌县双河街道金佛社区的一位老人过世即将出殡,昨日,她的葬礼设宴答谢父老乡亲,流水席竟引来了数千人,摆了500多桌,还分主会场和分会场,一千多斤大米都不够用。

  “不知又是哪个大老板办丧事炫富?”听说这一消息后,有市民发出这样的声音。带着疑问,记者赶赴葬礼现场,却得到了另一个答案。

  除了主会场,还有三个分会场

  流水席办了500多桌,约5000人送丧

  车行至双河街道距离金佛社区还有三四公里的地方,道路两侧,就出现络绎不绝的人流:目的地惊人一致———参加在金佛社区办公室大院附近举行的葬礼。

  死者名叫喻权香,今年79岁,11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过世。葬礼现场,道路两侧沿街摆满花圈,绵延约四五百米。

  为方便吊唁者入席,丧家将葬礼分为四个“会场”:除金佛社区办公室大院的“主会场”外,在当地农贸市场、街道等空地,还设下“分会场”。

  主会场场地最大,摆了近百桌,每张桌子旁,都坐满宾客,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厨房”就设在空地一隅,十余个厨师、传菜员忙得不亦乐乎。

  记者赶到时,午饭已轮了两回,直到下午3点过,还有人上门吊唁,等待入席。负责筹备答谢宴的丧家朋友戴先生说,共请来4组约40余人的“一条龙”餐饮服务队,准备了一千多斤大米,以及大量肉菜,但来客太多,原材料即将用完。

  金佛社区主任易启福介绍,金佛社区现有18个生产小组,村民3000多户,1万人。主会场宾客签到处粗略统计:截至昨下午3时,来了约2000户村民。根据午餐桌数估计,办了500多桌流水席,约5000人来送丧。

  “我们根本没有请这么多人,但父老乡亲晓得后都来了……”老人的五儿李安财说,按计划,答谢宴原定于下午3点半和下午5点,准备了300桌。没想到上午九、十点就来了很多人,只得提前开席,重新订菜。

  “几里路过来,脚下没点泥巴!因为她儿子给我们修了石板路”

  过世的老人大字不识,何以有如此影响力?记者了解获悉,一切缘于她的小儿子———李老幺。

  金佛社区主任易启福介绍,李老幺是该社区原三步坎村村民,做生意发了家,对家乡父老持续反哺,在当地声誉极佳。

  ———2009年,他一个人拿出160万元,铺设了100多公里的石板路,让60%村民家家门口有硬化路面。

  ———从2007年起,他给原三步坎村和桐子村3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每人发200元拜年钱。目前,准备发给社区所有老人。

  ———对于有重病无钱医治、遇车祸等拿不出钱的乡亲,只要找到李老幺,他都伸出援手。

  社区支部书记刘功田统过账:2007年至今,李老幺捐助、帮扶乡亲的款项已超过450万元。

  谈起李老幺,沿途村民纷纷围上前来。“我们怎么能不感谢他?我几里路过来,脚下没有一点泥巴!”67岁的村民陈远久很动情。3个月前,受李老幺资助,陈远久家门口铺好了石板路,“我们老年人出门再也不深一脚浅一脚带泥巴了!”

  “我们不来心里不安”“我们来也是为了表示对他的感恩!”村民七嘴八舌。

  神秘人物身份揭秘

  从屠夫成长起来的大老板

  遗憾的是,记者昨日未能与李老幺见上面。

  熟悉李老幺的朋友给记者描述了他的基本情况,李老幺,今年47岁,屠夫出身,此后涉足饲料行业。发家后,先后涉足煤矿、金属矿等多个行业,生意遍布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地,资产颇丰。

  此前,李家人经济状况并不好,李家二老都没文化,兄弟姐妹6个全靠二老省吃俭用拉扯大。81岁的李父说,儿子做生意忙,但每月至少回家两三次———老两口一直住农村,不愿进城,李老幺专门在老家给老两口修房子养老。

  李家所在社区干部、李家人和朋友说,受家庭影响,李老幺生活上一直很节俭,为人很低调,多次捐款曾引来当地媒体、宣传委员的关注,但采访均被婉言谢绝。

  一场葬礼带来的……

  这是我采访过的一次特别葬礼。500多桌的流水席,一顿吃掉上千斤大米,葬礼还分主会场分会场……起初我还以为,这又是有钱人大操大办、大肆炫富。

  可到了现场,我却一点没有这样的感受———不仅仅是看到丧家安排的二三十个专门指挥疏导交通的人员忙碌的身影;不仅仅是看到面对出二三十元的父老乡亲,仍大包小包回礼的场面……

  感动出现对百姓的走访中———当听到一个又一个的当地百姓对李老幺竖起大拇指;一个又一个百姓如数家珍地告诉你:他们生产队、他们家附近谁谁谁曾因为什么困难受恩于李老幺;当老人们拍着胸膛告诉你:“我都得了他的拜年钱”“这个娃儿是个好人”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重庆的有钱人不少,但能够做到这个份上的实在不多。

  尽管我并未完全了解李老幺,但有一点,他能在富裕之后悄悄回报社会,坦白说,这一点,感动了我。

  本版稿件由记者 涂静 文 杨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