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温馨的场面时常出现在村民的视野。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王功尚 通讯员向继武
他5岁的时候,父亲因工摔断脊椎骨,瘫痪在床,年过7旬的爷爷奶奶身患重病。
他7岁的时候,母亲不堪家庭重负,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照顾亲人和生活的重担,无法避开,直接落在他那稚嫩的肩头。
6年过去了,依然单薄的他,坚韧地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他,就是感动荆楚第二届“十大孝老爱亲模范”最小的当选者、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凉风垭村13岁少年王德飞。
老屋破败借住堂兄家里
从建始县城东南方向,穿过20公里阡陌点缀的山林,就到了一条县道的尽头,这里有一个叫凉风垭的村子。走3公里泥巴路,翻越一道垭口,过了300米长满马叶兰和枯茅草的斜坡,就是王德飞家的房子。
房子用几根木头简单地支着,防止屋顶坍塌,房门已腐烂,门前稻场早已被杂草占据。“这曾是我们的家。”9日,王德飞从学校回到家,他说,父亲和83岁的奶奶寄居在堂兄王德容的房子里,堂兄一家到沿海去打工,才有了这个不漏雨透风的住处。
得知王德飞回家了,41岁的父亲王道阶拄着拐杖赶回,王德飞连忙跑过去,扶着父亲到门前坐下。83岁的奶奶背着一背篓红薯回家,他赶过去扶着气喘吁吁的奶奶,然后去给奶奶和客人泡茶。
随后,王德飞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塑料纸和钉子,用小石块当钉锤,把窗子封起来。他说:“不封好,冷风会让奶奶和爸爸遭罪的。”去年,他的爷爷王光寿病逝。
13岁的王德飞身材矮小瘦弱,身高1.4米,体重仅31公斤。他在县城七里坪中学读书,周末寄居在邻村村民卢平开设的“心一家留守儿童服务站”。卢平的妻子说:“这孩子的担子太重了,身体才不肯长。”
灾难突降7岁孩子早当家
“听说今后站不起来了,我眼前一黑。”王德飞的爸爸王道阶回忆起2002年那场令自己致残的事故,依然欲哭无泪。
2002年11月的一个晚上,王道阶在建始县城一工地上踩空,摔下陡坡,脊椎骨断裂,被工友们送到医院抢救。那时,王德飞才5岁。从那天起,他在床上瘫痪了4年。
从此,这个爹娘慈,儿孙孝的清贫家庭失去了笑声。
为了治病,王家把家当变卖一空,但由于王道阶脊椎断裂移位,他丧失了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74岁的盲人爷爷王光寿长期卧病在床,奶奶常年病痛,生活的重担,自然压到了王德飞的母亲张梅(化名)身上。两年后,家里只能勉强揭开锅,但王道阶还是把儿子王德飞送到了学校。王德飞的早餐是煮红薯或玉米粥,中餐由学校为他免费提供,晚上就打饿肚。
2年后的一天,王德飞放学回家,看见奶奶愁眉苦脸,爸爸躺在床上叹气。原来,妈妈张梅离家出走了,从此杳无音信。连番变故,让这个清贫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我来照顾你们。”从此,7岁的王德飞默默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稚嫩肩头为亲人遮风挡雨
除了家务、农活,儿时还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王德飞记不清了。
妈妈走后,他每天清晨就起床,草草洗漱后就去喂猪,然后做好早饭,喂爷爷和父亲吃饭,自己匆匆扒几口,再奔向数公里之外的小学。
中午休息,王德飞跑回家,他踩着小板凳做饭,帮奶奶喂猪,洗碗,扫地。然后再割上一背篓猪草才去上学。村民说:“猪草把他都盖住了,看不见人。”
放晚学后,邻家孩子做完作业就去玩耍,看电视,而他还要和奶奶一起,服侍卧床不起的爷爷和爸爸大小便。有时,他还和奶奶一样,帮爷爷和父亲清洗沾满大小便的裤子和床单。等他上床睡觉时,往往已是深夜。“他妈走了之后,家里两个男人瘫着,重活都要他来做。”奶奶张典贵疼惜孙子,她记得,那时他才40多斤重,却能背得起50来斤的粮食。
经过手术,王道阶如今已能拄拐行走了。他说,要不是儿子能够早点当家,他恐怕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去年冬天,爷爷王光寿去世,王德飞代表爸爸挨家挨户上门磕头,找乡亲们来帮忙办丧事。
感动众人引来爱心相助
自助者得天助。王德飞和他一家人的坚韧,感动了许多人。
左邻右舍经常周济王德飞一家,乡政府和村干部一起为王德飞一家办了农村低保。
前年,“心一家留守儿童服务站”负责人卢平,看见张典贵背着红薯倒在田里,他赶紧送老人回家,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便将王德飞接到“心一家”,周末带他吃饭、休息,帮他检查作业。
去年秋天,在卢平帮助下,王德飞上了中学。每到周末,王德飞依然回家帮爸爸和奶奶做事,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他捐款。卢平和爱心人士帮忙,凑钱为王道阶做了两次手术,此后他能够下床,并借助拐杖行动。
今年5月,卢平与业州镇金银店村村民刘宏井一起,为王道阶买了一辆麻木,靠麻木跑跑运输,王家总算有了一点经济来源。
在今年的感动荆楚第二届“十大孝老爱亲模范”评选活动中,王德飞是最小的当选者。
王德飞的班主任说,王德飞的学习基础薄弱,但他很勤奋。对此,王德飞说:“现在我要努力学习,把成绩搞上去,才对得起社会上那么多关心我的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