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民上访退休高官自称不功利 杀身成仁是理想

2010/12/27 10:33:3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在云南官场,杨维骏是个小有名气的“刺儿头”,一杆反腐大旗,老人自嘲已经扛了30年,还要一直扛到棺材口。杨维骏不畏强权的品格表现在反腐中,便是专打腐败权贵,“我监督的基本都是副厅级以上的干部”。

89岁“带民请命”的离休高干杨维骏

89岁“带民请命”的离休高干杨维骏

杨夫人虽有些不理解丈夫的做法,但还是给予了支持。本版采访对象供图

杨夫人虽有些不理解丈夫的做法,但还是给予了支持。本版采访对象供图

  □晨报特派记者 姜鹏 云南昆明报道

  离90岁生日只差3个月时,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一个超常规的举动,在这个冬天传递出一丝暖意。

  17日下午,昆明市郊韩家湾村,拆迁过后遍布瓦砾,几栋斑驳的墙体在寒风摇摇欲坠。失地村民一脸的无助,房子都已经拆了,可补偿款还没有着落。杨维骏面朝废墟的方向,静静地望过去,眉头皱成一条线。半响,老人吩咐身后的工作人员拍照、取证。一切妥当,杨维骏向村民们挥了挥手臂,“上车,跟着。 ”

  在云南省政协大门口,奥迪车开道,身后跟着2辆面包车,见此情景,警卫愣了一下,只能放行。

  当天,杨维骏跑上跑下,身后跟着12位访民“招摇过市”的新闻在政协大院里疯传。

  从昔日副部级干部到如今俯身为民请愿,杨维骏的举动让部分在职官员自惭形秽。网友则赞誉老人为“最可爱官员”。

  22日,众多媒体记者蜂拥而至,老人家客厅里最多时围坐着10多位记者。这下子,杨维骏反而乐不起来了:“为什么我做个好事,反而成了个例? ”末了,老人若有所思,自言自语:“看来,我捅破了官场潜规则的窗户纸。 ”

  “不是我多么崇高,而是现在的领导干部对老百姓的感情淡了”

  一听村民被征地无赔偿就急了

  在杨维骏居住的小区入口,值勤警卫“唰”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核对证件后才予以放行。老人的住所是一套独门别院的三层小楼。

  采访老人这天正逢冬至,房间里有些凉意袭人。老人将身体尽量贴着沙发后背,两只手在胸前交叉塞进衣袖。老人鬓发尽白,但面颊绯红,一副金边眼镜背后,双眼炯炯有神。

  话题触及到老人开公车替访民开道时,杨维骏双手往后撑了一把,在沙发沿上坐得笔直,满是褶皱、略显浮肿的双手紧握着棉裤,语气情深意切,“一听老百姓没地还没有赔偿款,我就急了。”

  在拆迁现场,杨维骏得知这些失地村民曾经多次上访,但都没有下文。这一次,老人“冲动”了,“我想,我至少可以把他们带进政协大门。”

  老人用公车给访民开路之后的第二天,云南省政协一位处长登门拜访,与杨维骏在客厅里进行了长达2个小时的“论辩”,最后却被老人辩驳得铩羽而归。杨维骏说,自己何尝不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但我不会驯服。”

  作为一位深谙官场规则的离休高干,杨维骏似乎有些异类。叹了口气,杨维骏说:“不是我多么崇高,而是现在的领导干部对老百姓的感情淡了。”

  “两封家书悬在头顶,我断然不敢背弃”

  遵从父训为民代言

  如果对老人的显赫家世有些了解,理解杨维骏的“冲动”便不难。在会客厅墙壁上,悬挂着其父亲杨蓁的一份拓片,这位滇军名将曾任民国陆军中将。杨维骏坦言,自己骨子里崇拜父亲,“爱国爱民,这是父亲留给我的财富。”

  史书记载,杨蓁早年在云南讲武学堂学习,期间与朱德为同窗好友,深得孙中山器重,曾任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 1925年6月,杨蓁奉命率部队入桂讨伐叛军时遇刺身亡。

  那一年,杨维骏年仅3岁。从杨维骏懂事起,母亲临睡前总会向子女们讲述父亲生前从严治军,爱民惜民的故事,由此父亲“终身为国为民”的形象便深深印入杨维骏的脑海。“父亲捐躯为民,我也对最底层最弱势的群体抱有深厚的感情。”

  除了父亲的拓片,墙壁上还挂着兄长杨维骞所赠两首诗。一首题为“自勉”诗作写道:“政坛千古幻风云,多少丹心照万民;今为正纲违显贵,甘遭坎坷不甘驯”。从政到底追求什么?杨维骏指着诗文解释,兄长警醒自己要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两封家书悬在头顶,我断然不敢背弃。”

  离休高干圈里都熟知,杨老颇爱“路见不平一声吼”。一次,杨维骏在小区超市附近,见一位男青年刁难甚至殴打女商贩,老人跑上前去一把抓住男青年的手臂,最终和警察一起把男青年扭送到派出所才作罢。

  官场浮沉不放弃内心坚守

  如果说杨维骏对老百姓的情谊来自血脉相传的话,其性格便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塑成。

  1925年,父亲杨蓁遇害后,母亲带着杨维骏兄弟姐妹5个躲进了上海法租界。在这段苦涩的记忆里,杨维骏饱尝洋人的冷眼以及生活的艰辛,也锻成了一身铮铮铁骨。

  1945年,杨维骏从云南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投身到民族解放运动中。建国后,杨维骏历任民盟云南省委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和中央委员,云南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然而,杨维骏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政治风云变幻,老人一度被打成右派长达20年。

  195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前往云南进行调研,云南方面委派杨维骏担任费孝通的调研助理。杨维骏坦言,费孝通渊博的知识让他心悦诚服。岂料,此后政治风云突变,费孝通被定性为“右派”,杨维骏被要求在“揭发费孝通反党行为”和“戴帽子”之间进行选择,最终杨维骏选择了后者。谈及原因,杨维骏说理由很简单,“我不能落井下石。”

  谈及人生起起伏伏,杨维骏备感欣慰地说:“即便最失落的时候,我也没有放弃内心的坚守。”

  “反腐大旗扛了30年,还要一直扛到棺材口”

  专打腐败权贵

  解放前夕,杨维骏申请加入共产党。然而,由于杨维骏计划回云南策动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起义,入党暂时搁置。当时,中央领导对杨维骏入党一事指示,“他留在党外,发挥的作用越大”。

  在云南官场,杨维骏是个小有名气的“刺儿头”,一杆反腐大旗,老人自嘲已经扛了30年,还要一直扛到棺材口。

  在杨维骏涉及的诸多反腐案件中,云南褚时建案为人所熟知。杨老介绍说,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有举报人反映,红塔香烟出厂价与市场价相差竟达一倍,厂长褚时建利用职权获得了巨额非法财富,甚至有省内领导干部子女牵涉其中。

  彼时的褚时建在云南可谓呼风唤雨,何况还牵涉到领导干部,举报谈何容易。然而,杨维骏并未有丝毫犹豫,依照线索展开调查,最终将一份材料递交到中纪委有关领导手中。

  1999年,云南前红塔山烟厂厂长褚时建因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杨维骏不畏强权的品格表现在反腐中,便是专打腐败权贵,“我监督的基本都是副厅级以上的干部”。

  杨维骏获悉,一名省级干部授意国企采购一套价格不菲的设备,可企业负责人发现这套设备根本就是套破铜烂铁,便断然拒绝,结果这名负责人竟被免职。

  于是,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杨维骏联合其他2名全国人大代表介入调查,并向上级部门反映,最终得到中纪委方面的严肃处理。

  毕生反腐不惧威胁灭口

  离休后,杨维骏仍不忘反腐,这必然为某些势力所不容。在一次审判现场,一名被举报对象在审判席发出警告:我要看看你有几条命!

  对此,倔强的杨维骏嘴唇嘟噜了一下,显得不屑一顾。杨维骏说,在他心目中,衡量一个官员好坏的标准便是对待老百姓的态度。

  对于反腐“知音”,杨维骏非常给力。在昆明,检察院检察长丁允中人称“活包公”,丁允中甚至敢于对当时省委领导的直系亲属秉公执法。杨维骏特意赋诗一首相赠:“为正纪纲心力憔,威权门下不弯腰,吾虽告老心难静,伏案犹挥正纪刀”。

  老人用一首诗表达了对丁允中的赞美之情,又何尝不是表露自己的心迹。

  “我不是个功利主义者,杀身成仁便是我的理想”

  富足生活难掩反腐之心

  抛开老人的言行,局外人审视杨维骏在拆迁现场的冲冠一怒,似乎找不到理由。

  对自己如今的生活状态,杨维骏颇感富足。老人每月离休工资1万多元,除了支付保姆工资800元,个人花销便是每月理发2次,总共16元。

  不久前,配发的公车换成了排量2.4L的奥迪。每天上午10点,老人都会乘车前往海埂游泳池游泳:“体力允许的话,游200米。”

  下午则是杨维骏的工作时间。老人的电话号码薄上,前三页几乎全是云南各界专家学者,这些都是老人的座上宾。一旦发现问题,杨维骏仍会通宵达旦亲笔写材料,逐级向上反映问题。

  不过,杨维骏发现,自己爱提问题的工作方式似乎让个别领导不高兴。刚退下来那会,省委都会定期举办会议向离退休老干部通报工作进展,每次听取老干部发言,杨维骏都会准备厚实的发言稿,往往让领导脸色铁青。结果,这一例会被取消。

  家里人表示支持

  老人有一对儿女,女儿在北京,儿子在美国。谈及家人对自己仗义执言的态度,杨维骏自豪地说,家里人都很支持。

  此时,此前一直沉默的老伴王婉琪掏出真心话:“为了这些事情(老人反腐),我们不知道吵了多少架,你一个老头能起多大作用?”

  杨维骏一言不发,脸上带着一点微笑,既不反驳也不置评。转过头来,老人对晨报记者说,“我不是个功利主义者,杀身成仁便是我的理想。”

  最后,这次言语上的冲突还是以妻子妥协告终:“儿女说,让他去吧,这是他的信仰。”

  一律阳光斜射,墙壁上投射出杨维骏老人佝偻蹒跚的背影,晨报记者心底涌上一阵感动,还有对英雄迟暮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