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运,南京火车站到处是拥挤忙碌的人流。在检票口,有刚刚跑过来、气喘吁吁的,有在这里等待已久、面露焦急之色的。在这些人之中,民工老郭格外引人注意———吃馒头,喝方便面的汤,一脸的淡定。昨日中午从南通海门赶到南京,今天中午才能坐车到阜阳,所以老郭说:“还早呢。”
“还早”还有另一层意思:到了阜阳,老郭还要转三趟车才能到家。这一次回家,老郭一共转了6趟车,一切顺利也要50个小时才能到达。
不后悔
忙挣钱,错过回家捷径
昨日下午,南京火车站,人潮汹涌。人们拎着、背着、扛着行李,从地铁上冲下来,像泄洪的水涌向检票口。
与行色匆匆的旅客不同,老郭蹲在一个角落处,怡然自得地吃着热乎乎的馒头,脚下有刚泡好的方便面,两口馒头一口面,微眯着眼睛看着人来人往,面露微笑。“我早上从南通来到南京,这是中饭,要是有杯酒就更好了。”老郭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一直在南通海门打工,给大楼贴外墙的瓷砖,前几天工友都回家了,只留下两个人在工地,“最后走,工钱稍微多一点。”记者问:“能多多少呢?”老郭笑而不答。昨日早上8点出门,老郭从工地到海门,到南通、然后坐火车到南京,然后买到了今天中午去安徽阜阳的火车票。“只能买到明天中午的火车票了。”老郭说,正因为自己赖在工地挣钱,所以错过了回家的捷径,“从南通直接到信阳,然后到驻马店,这样就不要转这么多趟车了。”在火车站等24个小时,老郭却并不觉得无聊,因为回家的喜悦早就将其冲淡了,“有吃有喝的,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老郭说,吃饱了,自己会绕着玄武湖走一圈,到了晚上自己就把行李扛到候车室,一觉睡到天亮,“我衣服穿得多,被子也厚,候车室也有空调。不冷不冷。”老郭说,到了阜阳后,就要赶紧去长途车站,如果顺利买到最后一班车的票,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到驻马店了,“到驻马店就方便了,转两趟车、大概2小时就可以到家了。”记者算了一笔账:老郭回一趟家要转6次车,一切顺利也要花50小时左右。
不服老
还要干两年,再回家抱孙子
现在,老郭61岁;过完年,老郭就62岁了。不过,老郭告诉记者,自己身体很棒,明年还要去海门打工,“身体好,后年还继续干。再说,现在家里也没有多少地了,用不着我干农活,所以我在家纯粹就是浪费粮食。”老郭自豪地说,自己干活干净利落,并不比年轻人差,老板也很欣赏,“今天临走前,老板嘱咐我明年一定还要过来,我答应他了,年初八就从家里过来。”
说起孙子,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还有一个孙女和孙子,孙女五岁,孙子两岁。”
“天天都想。”话虽如此,老郭却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吝啬的爷爷,“啥也没给他们买,城里的东西太贵了,等到了我们县城再买吧。反正他们也小,买什么他们都没意见。”
记者问:“你儿子为什么不出来打工呢?你这么大年纪了,应该在家带孙子。”老郭回答:“我儿子说,现在的小孩子不能让老人带,因为老人会惯孩子,所以从小由爸爸妈妈教育。”说到这,老郭显然有点不服气,“我年轻的时候,农活一点不耽误,还不是把四个孩子养得好好的。”
在外打工十年了,孙女和孙子出生的时候,老郭都不在老家,只有过年回家才能见到两个小宝宝。“无论如何,大后年我就不干了,挣再多的钱,见不到亲人又有什么意思。”
不善言
团圆时不说贴心话,喝酒吃饭就够
还没到家,三个女儿已经先后过来送年货了,老伴与儿子儿媳也张罗了好酒好菜,就等老郭回来了。记者问:“回家后,与老伴、子女聊什么呢?”老郭仔细地想了想,然后笑着说:“回家就是吃饭、喝酒,好像也没什么好说的。”
作为一家之主,老郭并没有对家人高谈阔论的习惯,更不会说什么贴心话,“咱们农村人,不会花言巧语,一顿饭、一杯酒就足够了。”每年回家一趟,似乎年年都如此。老伴问在外的辛酸苦辣,总会被老郭一句话打断:“有什么好说的。喝酒、吃饭。”
老郭说,自己与儿子也没有好聊的,两个人坐在一起就是不停地喝酒、抽烟,话不多但也不会觉得尴尬。
只有同村打工的人来串门,老郭才会多喝几杯,说说在外的经历。虽然没有事先商量,但老郭和客人只会无一例外地谈在外有趣的见闻,辛酸却只字不提,偶尔喝多了抱怨几句,也会被对方低声地制止。
“一说到不高兴的,就干杯呗。一杯下去,就没什么不高兴的了。”老郭大笑着说。
作者:史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