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优待证常遭公交回避 司机称载老人风险大

2011/2/25 11:41:2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李文兵说,公司考核驾驶员,指标主要是油耗、出勤、维修费,对于票箱收入并没有强调,司机在路上,须将服务做好。在李世聪看来,公交改制初期,政府谈论更多的是改制后的资产“溢价率”,往往忽视了行业的“公益性”。

老人用优待证常遭公交回避 司机称载老人风险大

  长沙市韶山南路,一辆公交车上挤满了乘客,每个人脸上露出不同的表情。类似这样的拥挤现象屡见不鲜。资料图/记者殷建军

  72岁的吴庆忠攥着一元钱,放在胸前,但仍担心,迎面而来的公交司机会忽视这个动作,而将车停到远处站台。索性,他将钱高举过头顶,“要让他明白,我是付钱的”。

  每当独自等公交,吴庆忠会将《老年优待证》扣在衣兜中。好几次,当他掏出红色证件,公交车进站时都对他“敬而远之”。

  对此,长沙公交司机颜师傅讲了句“内心话”:“他们不买票,腿脚慢,还容易摔倒受伤;公司考核我们载客量、安全准点、维修费。车上多个老人,风险就多一点”。

  拥有129条公交线路的长沙,有3534辆公交车穿行街头。“市场化”的模式下,驾驶员的收入、服务、牢骚变化,折射出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高低,乃至政府公交行业政策的取向。

  “公交服务本身具备公益性,适当的竞争提高效率;政府的政策,应将企业间经济效益的竞争,引导为服务质量的竞争。”作为经济管理专家,长沙理工大学博导李世聪教授说,目前的长沙公交,陷入了9家企业混战市场、低水平竞争、重复建设的“市场化”陷阱中。

  就在今年2月1日,株洲开始对公交投入巨额补贴,全城空调票价降至1元。此刻,李世聪、吴庆忠和颜师傅都在盼望,公交应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范本,由“市场化”回归“公益性”,企业、司机以及乘客或将皆大欢喜。本报记者龙源 实习生唐朵朵 株洲、长沙报道

  票价“倒影”

  “一块钱坐中巴,一块钱买甘蔗”……1990年代,奇志、大兵的小品段子,长沙仍被当作玩笑话,被坊间传播。

  不可回避的是,当长沙的公交从“中巴时代”驶入“大巴时代”,上车1元的票价至今未变。“油费涨了,维修费涨了,连当年一块钱的甘蔗,如今也涨到了一块五甚至两块。”

  一张车票折射出公交定位、公益属性。

  “什么都在涨,公交票价不能涨;政府的补贴有缺口,也很难兑现,我们只能向司机‘精打细算’。”一家公交企业负责人抱怨道。“公交是公共服务品,就注定了‘公益性’的定位;但是,政府始终未能理顺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关系。”这位负责人称,“公交优先”仅停留在文件中,而北京、上海乃至株洲的公交却纷纷降价,“这都有政府投入在支持”。

  2005年,长沙公交驶入改革元年。中巴出城,市公交总公司实行资产重组和产权转让,资产由上海巴士公司和长沙客运集团收购,并于2005年重组成立“湖南巴士”和“龙骧巴士”,逐步形成9家公交企业共同参运的格局。6年之后,企业还在为“填饱肚子”发愁。

  一个细节是,2009年底,武广高铁长沙南站开通后,长沙10条公交线路延伸与高铁对接。两年后,这些公交仍拥挤在高铁站北匝道下方的临时停车场,狭小的区域甚至无法让大巴车正常调头。不到100米远,现代化的地下公交首末枢纽站已基本建成,但投资者认为,公交企业也是市场主体,须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由价高者进驻使用。两年后,事情依然搁置,无法协调。

  “公益性”曙光

  2月14日上午9时,株洲T40公交司机李文兵在“炎帝广场”停靠时,上来一位将红色优待证挂在胸前的老人;李文兵回程时,这位老人又在之前下车的站点上车。李文兵朝着老人微微一笑,“老年人愿将优待证挂在胸前,提醒司机”。

  “在站台等车,很少看到老人被拒载。”62岁的李向春女士,带着孙子乘公交外出,她说等自己到65岁,也会办一张优待证。

  李文兵说,公司考核驾驶员,指标主要是油耗、出勤、维修费,对于票箱收入并没有强调,司机在路上,须将服务做好。

  “今年,株洲财政原本计划投入2000万,补贴老年人、残疾人乘公交;但在2月1日降价后,这笔账要重新算,投入肯定要加大。”株洲市财政局副局长杨光昊称,2009年,财政补贴仅400余万。

  2009年至2011年,株洲城区现有的627辆公交车将换成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这意味着,该市公交车已有三分之二以上为空调车,两元票价令有些乘客难以承受。株洲公交公司副总经理袁迎春回忆,今年1月28日,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市长王群率,以及财政、物价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减轻人民群众出行负担,在公交总公司现场办公。次日,株洲市物价局公布票价新政,60多条公交线路全部实行一元票价。

  这意味着,株洲公交的乘车环境在提升,市民还可享受票价优惠,公交逐步回归“公益性”。

  尴尬的“市场化”

  “出于市场竞争压力,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龙骧巴士曾在长沙最早推行GPS车厢监控,这种设备,可以考核车辆正点行驶、防止超速,亦可防止收银违规。“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企业早就是亏损了。”长沙市交通局副调研员陈永泰说。不过,在李世聪看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重心依然是向管理要效益”。

  在李世聪看来,公交改制初期,政府谈论更多的是改制后的资产“溢价率”,往往忽视了行业的“公益性”。

  作为决策层,也曾对公交的“市场化”有所反思。2008年,长沙市组织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公交发展进行调研,起草了一份《长沙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研究》,在肯定“城市公共交通框架基本形成,承载能力得到较快提高”的同时,也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公共投入和基本设施严重不足,行业经营管理与优质服务有待改进,长沙必须加快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步伐”。

  “市场化”的弊端,就像是皇帝的新衣,看见的多,大多不愿正视问题。作为业内人士,也逐步表达出回归公益性的愿望,一位行业负责人就此指出,“在市场化道路下,企业不将经营当作考核指标,亏损了谁买单?”

  “市场需要竞争,否则无法提供有效率的服务;但政府更应该整合资源,而不是完全将公交服务推向市场。”作为行业领军者,龙骧巴士总经理赵智勇和李世聪的观点颇为相似。

  新年愿望

  124路公交驾驶员瞿丽,多年的油耗维修成本、载客量考核,都位处“优秀”。她有一个新年愿望,就是公司能够“不把载客量作为考核的指标,这样司机就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名工作10多年的老驾驶员,把青春奉献在了驾驶室,工作日须5点起床,晚上9点以后收班,工资仍维持在2000元出头,“有的同事一个月可拿到3000多元,但一个月基本没休息”。

  据统计,长沙公交驾驶员月平均工资为2400元,在运输行业中偏低,加之公交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驾驶员工资难以正常增长,使得驾驶员流失严重。“30%”成了长沙公交驾驶员的用工缺口,2008年一季度,长沙某小型巴士公司辞职驾驶员30名,流失率为14.63%,而公交车驾驶员培训至少需1.3万元,取得驾照后还必须实习一年才能上岗,见效慢、工资低,让许多拿到A3驾照的人也不愿开公交。

  资金投向哪了?

  事实上,伴随着公交市场化,政府的财政投资亦在加强。从2007年的380万,增加到2008年的480万,长沙逐步增加了对公交的补贴,站场建设资金也由2006年前的8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000万元。2009年,长沙市财政又安排了1亿元用于公交营运车辆更新,逐步为车辆安装监控设备和GPS终端。

  同年,为了摸清公交的家底,原长沙市公用事业局委托同济大学的交通规划专家,对长沙公交线路走向问题研究,经分析得出,长沙公交线路布设存在“疏、重、长、绕”的问题,其中“疏”指偏远区域线路稀少,“重”指线路重复系数过高,目前一条路段上运行公交线路超过5条的路段在长沙市有69处,而在线路条数最多的五一大道,有32条线路经过。

  该分析还认为,长沙的公交线路,平均长度为18.7km,导致线路运营成本增加、公交调度难度大、乘客候车时间难以控制、到站准点率低等缺陷。而“绕”,则是公交线路绕行过多,线路长度平均为首末站间直线距离的1.7倍,最大的达到了3.2倍,远远超过了规范的标准。这意味着,理论上用10分钟就可乘完的直线路程,若乘公交车则需要32分钟。

  “很多时候,政府的投入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一位从业人员认为,这几年政府补贴了钱,成效还是有的,例如更新了公交车辆、对站场设施维护,但由于长沙的公交底子差、发展程度低,一些钱花在了弥补以前的漏洞上,在从业人员待遇、价格补贴以及服务质量奖励上并没有体现,无法根本改变公交现状。

  “线路重复,绕道远,投入的钱都耗在了不合适的地方,就算车辆、站场的投入再大,发展格局不真正打破,也无法让市民真正产生好感。”这名业内人士称,政府对于公交服务的补贴,总是拖欠,“到2011年,2009年的服务补贴还没有全部到位,怎能激发驾驶员的积极性”。

  或许,政府决策层面的共识是“只要搞好了,就不怕没有钱发”;但企业面临的大难题则是“没有钱,事情就搞不好”。

  花钱的学问

  “城市公交‘公益性’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政策性的问题。”李世聪认为,现在的公交企业,像是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是公共服务,公众却不满意;是市场化经营,企业都忙着填饱肚子,“当公益性被市场‘绑架’,这种局面不难被理解。”

  “从1990年代末,教育被迅速产业化,大学不切实际地征地、扩招,不仅引发学费猛涨,还引来自身债务缠身,只得靠政府化解;公路在BOT之后,政府又试图回归免费时代,却为‘赎回’付出了沉重代价;同样,在公交经营权市场化后,又不得不正视公益性回归的话题。

  30年来,整个中国都在学习如何赚钱,今天,对于政府来说,钱应该怎么花,这是一门学问。”李世聪说。他认同香港的公交模式:公交线路是固定的,但可由不同公司竞争,以获得开行资格:哪家企业服务优良,就有资格开热门线路,一段时间后再评比,对线路进行轮换。“这样就做到了市场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兼顾。”

  有媒体质疑长沙公交为何空调车多,而且不能像株洲那样降到一元。

  这让从事公交管理工作的熊先生也是一肚子苦水——空调车实际上只占据公交车总量的26%,只有954台,现在市民嫌空调公交多,但一到夏天,很多市民又开始抱怨,长沙很热,空调车太少了;至于空调车为何不开空调也收2元,这是因为收费是根据车型档次进行的,高等级公交收费2元,往往带有空调设备。“如果政府给予足够补贴,高等级公交自然也能降到一元钱”。

  事实上, 长沙也将票价问题纳入了改革计划。按照打造“都市公交”的理念,长沙已着手对公交格局、管理机制和票价制度进行改革。陈永泰透露,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配合地铁、快速公交,建立发达的公交网,鼓励市民公交出行,“例如市民出行,要转乘公交,第一次刷卡给予折扣,第二次换乘,刷卡折扣更优惠,第三次可考虑免费……”

  “回归公益性,落实到行动上,更需要决策者的推动。”让陈永泰和赵智勇感觉鼓舞的是,2010年10月底,国家公布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了“公交优先”用地、资金等各项措施,并明确城市公交要“充分体现社会公益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