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李钊 通讯员 葛生 文图
本报驻马店讯 7岁时被拐走,28岁了还在哈尔滨流浪,只知道自己是河南人,天天想妈,天天想家的“老乞儿”郭团伟的辛酸故事被哈尔滨新闻网报道后,我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李建中含泪批示,发动全省***查询,汝南县警方拉网寻找,终于觅到了“老乞儿”的家。本报昨日A16版以《被拐20年 汝南***帮他找到妈》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在本报记者和《新晚报》的记者共同努力下,昨日,这对失散20多年的母子网上终相见。
她:
“鸡已叫一遍了,
我想早点看见儿子”
昨日凌晨4时许,记者被床头的电话铃声吵醒。“实在对不起,鸡已叫一遍了;我一夜没合眼,想早点儿看见儿子。”
打电话的,是汝南县张岗乡尹庄寨村的魏梅英。汝南县汽车站派出所所长贺云鹏帮59岁的魏梅英,找到了她失散20多年的儿子——还在哈尔滨的28岁“老乞儿”郭团伟,但还未相见。记者1日下午采访魏梅英时,给她留下了联系电话。
“你去(汝南)县汽车站派出所,我给哈尔滨方联系。”记者赶到汝南县汽车站派出所时,天刚放亮,魏梅英已等候在大门口。
哈尔滨新闻网的“寻妈妈”这篇报道,是哈尔滨《新晚报》记者康福柱采写的稿件。康记者接电话说:“‘老乞儿’郭团伟,正在(哈尔滨市)呼兰区一屠宰场打零工,我马上去找他。”
昨日上午,记者在汝南县汽车站派出所打开电脑,加康记者的QQ号等候。
魏梅英说:20年来,找儿子已哭干了眼泪,现在已没泪了。
临近中午时分,“老乞儿”郭团伟拨通了记者的手机:“刚下工,正往康记者的办公室赶。这两天知道找到了妈妈,激动得夜夜失眠。”
他:
“20多年来,从没在梦醒后叫谁一声妈”
昨日下午1时11分,坐在汝南县汽车站派出所所长贺云鹏电脑前的魏梅英,与坐在哈尔滨《新晚报》记者康福柱电脑前的“老乞儿”郭团伟,通过QQ网上视频聊天,在母子失散20多年后第一次网上见面。
“儿,我是你妈妈吗?”
“模糊记忆里,妈妈的脸形就是这样。”
“你是阴历二月十一晌午(中午)生的,属猪,经常给你说,还记得吗?”
“记得,这个日子在我脑海里刻着。”
“你是叫团伟吗?哥叫啥?弟叫啥?……”
“哥叫团结,弟叫团辉……”
魏梅英一连提了20多个问题,“老乞儿”郭团伟的回答没一个差错。
“团伟呀,看见你我就知道你是我儿子,你的鼻子、眉毛和耳朵没变化,妈想死你了,叫声妈。”
对方失声痛哭,几分钟后说:“千万个梦里,我都是和妈妈在一起,梦里的妈,脸形就是您这样。20多年来,从没在梦醒后叫谁一声妈。”
“妈——”几分钟后,来自哈尔滨的一声呼唤传来,魏梅英来不及应答就晕了过去。
他:
7岁时,出去找妈妈,从此离家一步即天涯
因母子双方网上视频相见情绪难以控制,聊天被迫中断。
昨日傍晚,记者拨通“老乞儿”郭团伟的手机,郭团伟说:“是找妈妈时被拐走的。”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去世了,后来,妈妈改嫁并带走了哥哥团结,他由二伯父抚养,妈妈每年来看他一次。7岁那年,他被二伯送到姑姑家居住。一天,妈妈来姑姑家看他,在妈妈走后,他便悄悄地离开姑姑家一个人背着书包出门找妈妈去了。他来到镇上,上了公交车,下车后又到了一个火车站,稀里糊涂地跟着人上了一列火车。火车开到了一个叫商丘的地方停了下来。下车后,好几天没吃饭的他特别饿,四处找饭吃。一个40多岁的男子给他买了吃的东西,并说可以带他去找妈妈。后来,那个男子带着他乘火车来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他们被警方发现后送到了当时的收容遣送站。由于他不能提供家庭住址,遣送站的人员将他带到了一个园艺场,在那里生活了七八年。1997年,他偷偷离开园艺场,每天靠捡破烂维持生活。近两年,他在哈打零工维持生计。
警方
采用DNA鉴定,
锁定她和他的血缘关系
几天来,哈尔滨警方和汝南县警方多方调查取证,已初步认定魏梅英和“老乞儿”郭团伟就是失散20多年的母子。
“只有DNA鉴定,才是最科学的。”昨晚,记者从哈尔滨警方获悉,已给“老乞儿”郭团伟采了血,正在鉴定中。
“魏梅英的采血样本已送往驻马店市公安局DNA鉴定中心,鉴定出来输入国家公安部DNA数据库进行比较确定后,第一时间通知他们,让他们团聚。”汝南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队长李磊说。
哈尔滨警方和汝南县警方均表示:“老乞儿”郭团伟眼下还没有户口,还是“黑户”,“他愿意在哪里办理户籍,就立即在第一时间给他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