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奔波600公里摆摊寻父 亲生父亲难现真容

2011/3/7 4:53:2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3月4日上午,在五莲电视台录寻找爸爸的节目时,办公室里的人都哭了,他们被莎莎故事感动,哭得稀里哗啦;记者每天都在思考,莎莎的亲生父母到底在什么地方,跟莎莎一样,记者也感觉他们好像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可是,无论如何伸手都够不到。

  3月4日上午,在五莲电视台录寻找爸爸的节目时,办公室里的人都哭了,他们被莎莎故事感动,哭得稀里哗啦;哭后 ,他们为莎莎寻找亲生父母的坚毅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尽全力帮你……”

  4日中午,在汪湖镇集市 ,记者打出“寻人寻父”的标语后 ,莎莎逢人就问,“请问咱们这里在1992年有谁家遗弃过孩子吗?拜托了……”

  4日下午,记者带着莎莎挨村寻找着,莎莎一天没吃饭,记者知道,她没心情吃,可是她依然精力充沛,每次开口前都瞪大了眼睛,“您再想想……”

  4日晚上,记者还是没有找到莎莎的亲生父母,或许找到了,但是他们没有承认。回来的路上,莎莎没了斗志。她坐在车后排,闭着眼睛,一句话都不说。偶尔也会抬头,看着车窗外倒退的风景,小声地问,“咱们还能找到吗?”

  6日,有个姑娘说,她的妹妹在1992年左右被送人了,想看看是不是莎莎。见面后,两人掩面而泣。不是……虽然不是 ,那个姑娘走的时候,莎莎还是回头看了好久,记者知道,她非常渴望那个姑娘就是她的姐姐……

  看着莎莎这样,记者很心疼,一路走下来,一直感觉希望就在眼前,可是 ,不管怎么伸手,就是够不到。有时候,记者也抱怨莎莎的亲生父母,抱怨那个提供线索的神秘陌生人,“要是知道情况,请你们说出来吧,莎莎仅仅是想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哪怕只看一眼,她没有任何恨,没有任何怨,更没有任何要求。”

  莎莎都那么勇敢了,亲生父母为何显得那么怯懦……

  怎么去找?

  电视寻亲、挨村寻找、发传单

  一位30岁左右的女子,看到莎莎后,立马说道,“我问问我妈,我妈说把我妹妹送出去了。”10分钟后,女子回来,带着她母亲一起,母亲看了看莎莎,摇头说道,“不对,不对,孩子走时没这么大,不对不对……”这一次,莎莎只是失望地回头看了记者一眼,又低下头看了看手上的报纸。

  3月3日,记者接到陌生人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是莎莎的远亲,说莎莎的家在五莲县汪湖镇。他说,莎莎家所在的村庄距离汪湖镇很近,如果想找到莎莎的家,可以去那打听。面对这个身世可怜的孩子,面对她无助的眼神 ,记者告诉自己,不管线索是真是假,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过。3日上午9点和陌生男子通过一次电话后,记者便带着莎莎驱车赶往五莲县汪湖镇。

  通过查看地图,记者发现汪湖镇一共有40多个村庄,在这40多个村庄中寻找一个未曾谋面的人,难度是很大的。

  进入汪湖镇的第一站,记者便来到汉王村,这里的村民看上去非常热情,拿着报纸看了看莎莎的照片,否认自己村里曾有人遗弃过孩子,并表示愿意帮忙在周围村庄打听。随后,记者沿着206国道挨个村庄打听,一直到汪湖镇的镇政府。在汪湖镇民政所所长王宗俊的带领下,先后在6个村中询问。直到当日下午6点,没有结果。此时,陌生男子已关机,通过手机号查到的姓名也没有太多价值,记者的所有线索全部中断。

  寻亲方式一:电视寻亲

  盲目寻找、打听不是办法,3月3日,记者在寻找线索的同时,发现这里村民家中的电视很少有安装有线的,多数村民每天只收看五莲县当地电视台。

  3月4日一早,记者便带着莎莎来到了五莲电视台,电视台新闻部的主任在得知莎莎的情况后,同意帮助莎莎,随后为莎莎录制了寻亲节目。由于电视台的人非常配合,节目录制得很顺利,从记者走进电视台到走出电视台,用时还不到两个小时。

  寻亲方式二:挨村寻找

  录制完节目后,为了节约时间,记者再一次驱车来到汪湖镇,把距离汪湖镇最近的十几个村庄全部搜了个底朝天。“1987年、1988年和1989年的时候,把小女孩送人的村民特别多,都是封建思想惹的祸,那时候计划生育抓得紧,为了要男孩,很多人生了女孩就送人了。”在多个村庄中,记者都听到了这样的回复,但每个村庄的村民都否认自己村子曾经遗弃过孩子。

  寻亲方式三:集市发传单

  当日中午12点,记者发现汪湖镇有大集,赶紧跑到打印店,复印了百余份有关莎莎的报道,在赶集的人群中发放。同时,记者的车上也贴上了带着“寻人寻父”字样的纸张。围观的人群散了一波又一波,所有的人都投来了同情的目光。

  一位30岁左右的女子,看到莎莎后,立马说道,“我问问我妈,我妈说把我妹妹送出去了,你们等等我。”10分钟后,女子回来,带着她母亲一起,母亲看了看莎莎,摇头说道,“不对,不对,孩子走时没这么大,不对不对……”

  这一次,莎莎只是失望地回头看了记者一眼,又低下头看了看手上的报纸。

  百余份传单被送到周边不同村庄的村民手中,记者希望莎莎的家人看到它,希望知情的邻居看到它,希望莎莎早日圆梦。

  他是爸爸?

  袁兆中见了莎莎后,说她不是

  但是当两人面对面站着时,中年男子打量了莎莎一番后说道:“不对,不对,不是这个模样。”

  莎莎看了看记者,急切地向男子询问起来,“你女儿哪一年丢的,是丢在青岛吗,你怎么知道不是我……”看着莎莎含着泪的眼睛,记者的眼泪也掉了下来。

  在4日上午接近11点的时候,莎莎再次接近了自己的梦想 。当时,记者的手机响起,一位青年男子告诉记者,他是汪湖镇的人,他说 ,他们村里有个和莎莎同龄的孩子丢了,这个孩子家里同样有个姐姐,但是具体情况他不是很清楚,只记得孩子的父亲叫袁兆中。听到这样的消息,莎莎很激动,催促记者立刻驱车赶到黑涧岭村 ,坐在车后排的她又开始紧张起来,拳头也攥了起来。

  路上,莎莎不时地呼长气,时而小声地说 ,“真希望这个人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来到这个村,有不少村民在路边干活,听说有人寻找父亲,路边的村民立刻围了过来。经过一番打听,终于有村民同意带着莎莎去袁兆中家,更有热心村民给袁兆中打了电话。

  仅两三分钟时间,一位身材瘦弱、个子不高的中年男子仓促地跑了过来,男子只穿了一件单薄的毛衣。看得出来,他心情非常急迫,也非常紧张。

  “这个就是孩子的父亲,这个就是……”村民们说道,莎莎此刻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表情十分严肃,看得出她也很紧张。但是当两人面对面站着时,中年男子打量了莎莎一番后说道:“不对,不对,不是这个模样。”

  莎莎看了看记者,急切地向男子询问起来,“你女儿哪一年丢的,是丢在青岛吗?你怎么知道不是我……”看着莎莎含着泪的眼睛,记者的眼泪也掉了下来。

  经过村民的解释,记者了解到,袁兆中的女儿是13岁时在村中丢失的,看得出来,莎莎似乎不太相信,“你能不能带我去你家看看啊?我想感觉一下。”袁兆中犹豫了一下,但在村民的劝说下,还是带着记者和莎莎一起来到家中。

  莎莎仔细看了看男子家的院子,男子家的房屋和屋里墙上的老照片,然后很沮丧地站在原地,之后,莎莎的眼睛一直盯着这个男子家中的所有成员,“不是这里,如果是 ,我会有感觉的……”

  希望再一次被扑灭,莎莎在离开黑涧岭村时,几次回头张望站在路边的村民,一直低头不语,此时记者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不停地鼓励她,“没事,还有这么多村呢,放心吧,咱们一直坚持下去。”

  离开黑涧岭村后,记者又走访了周边的两个村子,每进一个村子,莎莎都会瞪大眼睛四处张望,似乎是在努力地回忆着什么。这两天,记者和莎莎一共就吃了一顿饭——3日那天的晚饭,是接近晚上9点时才吃的。即便是这样,莎莎吃得也不多。3日那天晚上,莎莎和同行的女记者住在一个房间里。“那个陌生男子才是我们突破的关键”,“会不会今天我们找到了,他们没认呢?”“为什么都说没有丢孩子”……这是她俩谈论的话题,一直到4日凌晨2点多,两人才睡着。可是4日早晨6点,两人又早早起来了。记者知道,莎莎有心事,心事很重,吃不好、睡不好。

  跑到报社寻妹的姑娘,说她不像

  “那个男的不会骗我们吧,他为什么不开手机,为什么他说的内容和我印象中的一样,这里也有小河也种桑树,会不会他们看到我了,故意不理我呢?”

  “会不会他们都不在这里了,会不会他们都在青岛?”莎莎一直在自言自语地分析着。

  “ 这样不是办法,我们需要搜集线索,重新理清头绪。”带着失望,记者和莎莎离开了汪湖镇,离开了五莲县,赶回青岛。

  “ 他们会不会不想认我啊,为什么这么多村都不是。”莎莎将头靠在前排的坐椅上小声地说道。为了缓和气氛,记者岔开了话题,但是莎莎的头还是耷拉在前排坐椅上,不停地拨弄着手里的玩偶。

  “ 那个男的不会骗我们吧,他为什么不开手机,为什么他说的内容和我印象中的一样,这里也有小河、也种桑树,会不会他们看到我了,故意不理我呢?”“ 会不会他们都不在这里了,会不会他们都在青岛?”莎莎一直在自言自语地分析着。

  “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是什么心情,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他们找过我,他们肯定还会继续找我,他们看到我们发的资料 ,他们肯定会再来找我的。”不知道她有没有听到记者的问话 ,只是自己低声说着。

  按理来说,回来的路上,莎莎已经很累了,可是她依然没有睡,虽然她没怎么说话 ,但是能看得出来,她的大脑在高速运转,她只想找到亲生父母。

  在日照的两天时间里,记者费尽心思,挨村寻找、电视寻亲、集市发放传单的方法都用了。可是,依然没有结果。难道是寻人的地点有误?可是,那里的小河、桑蚕都符合莎莎有限的记忆场景。

  6日中午,有位在城阳打工的女孩来到本报,她说她是日照市五莲县汪湖镇的,“ 我是汉王村的,我有个妹妹在出生之后就被送人了,不知道她是不是又被转送了,我不知道那个妹妹长什么样,只想看看她跟我家里的妹妹长得像不像,如果长得像,或许我们就是姐妹。”

  看到莎莎后,这位姑娘哭了,她说,“ 不像,一点都不像。我们妈妈去世前,告诉我还有一个妹妹,她说,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这个妹妹,让我替她说声 ,对不起。”

  简单的几句话之后,这位姑娘起身要离开。看着她直流眼泪,记者不知道她是不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了。

  看着那位姑娘离开报社,莎莎也非常难过 。可是,这位姑娘的话却让记者想起了一个问题,“ 她是汪湖镇汉王村的,她的妹妹是在1989年被送人的,那么,记者询问汉王村村书记的时候,那位村书记为什么要一再强调村里没有人遗弃过孩子呢?”

  汪湖镇有40多个村,记者几乎走遍了所有村庄,但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没有,没听说”。

  这位姑娘的话 ,让记者心中产生了疑问,是真的没有,还是不敢承认呢?

  不敢承认?

  村民说,知道遗弃孩子是违法的

  记者每天都在思考,莎莎的亲生父母到底在什么地方,跟莎莎一样,记者也感觉他们好像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可是,无论如何伸手都够不到。

  6日下午,莎莎再次小声地问记者,“有线索吗?咱们还能找到吗?”“能,咱们一定能。”记者这样回答莎莎。

  在同那位姑娘聊天的过程中,那位姑娘也明确地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里有不少人把孩子送出去 ,光她知道的就有三四个。

  记者在汪湖镇挨村走访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告诉记者,当时在当地确实有很多人把女儿送出去 。“那段时间,正好是计划生育抓得非常紧的时候,如果超生将会被罚很多钱,而当时的村民封建思想非常严重,家里要是没有儿子会被别人瞧不起,所以,很多村民为了生个儿子就会把闺女送给别人养,或者直接遗弃。”记者在汪湖镇集市上发传单寻亲的时候,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一般送出去的孩子,亲生父母是不会再过问的,毕竟,他们也非常清楚,这样做有悖良心,再加上村民也都知道遗弃孩子是违法的,所以,现在他们不敢承认。”

  其实,6日中午来报社寻妹的那位姑娘也明确表示,亲生父母不愿意认自己的亲生孩子是有原因的。“我们村以前被送人的孩子,也有认回来的,结果孩子的养父母就非常生气,毕竟,是他们把孩子养大了,现在孩子又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对他们非常不公平,有些人就讨要抚养费,导致两家都不愉快。”

  帮助莎莎连续寻亲数天 ,从青岛到日照,从轮渡到高速公路再到泥泞的乡村小道,记者在2天时间内就跑了600多公里,询问了数百人 ,只求能帮助莎莎找到亲生父母。可是,结果都不尽人意。

  记者每天都在思考,莎莎的亲生父母到底在什么地方,跟莎莎一样,记者也感觉他们好像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可是,无论如何伸手都够不到。

  可能莎莎的亲生父母已经知道了莎莎在寻亲,但他们就是不敢认莎莎。可能,如他们所说,他们有难言之隐。的确 ,那位神秘的陌生人说他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知道“遗弃罪”,他担心受到刑事处罚。由此可见,他们其实也非常想找到莎莎,想认她,但是迫于心理压力……当然,这位陌生人可能还有其他苦衷,甚至有可能就是他把莎莎遗弃在中山路上,但他并不是莎莎的父亲,是莎莎的父亲把孩子交给了他……

  这样的推断并不是凭空猜想,因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有很多五莲县汪湖镇人在青岛打工。

  不管记者跑了多远,做了多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找到莎莎的亲生父母。线索断了、线索又断了、线索再次断了……不管怎么样,记者都不会放弃,莎莎有着不幸的身世,她现在大学毕业了,她只想看一眼自己的亲生父母,想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过分吗?

  6日下午,莎莎再次小声地问记者,“有线索吗?咱们还能找到吗?”

  “能,咱们一定能。”记者这样回答莎莎。

  这些人很关键人物一:神秘陌生人

  不管线索断了多少次,那个自称是莎莎远房亲戚的陌生人都是最关键的人物,他把记者和莎莎指引到了日照市五莲县汪湖镇。记者赶到后,才知道那里符合莎莎记忆中所有的场景,那里有人蚕茧,那里有两米宽的小河,甚至还有遗弃孩子的“传统”……

  记者不知道为什么,在最需要他的时候,他“蒸发”了,记者不知道他具体的身份是什么,可是,希望他能再次出现,不为别的,就为能让莎莎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能让莎莎看亲生父母一眼。

  人物二:莎莎姐姐

  在莎莎的回忆中,她的姐姐应当比她大三四岁,因为莎莎被遗弃之前,她的姐姐已经上学了。按照这个时间推算,莎莎的姐姐应当在30岁左右,这个年龄的人,应当了解网络,或许考上了大学,或许在外打工。记者希望莎莎姐姐看到莎莎的遭遇后,能抛开顾虑,来认这个妹妹。说到这里,记者难免想起,6日中午,那个姑娘来看莎莎时,莎莎那种难说离别的眼神。

  人物三:遗弃莎莎的人

  不管遗弃莎莎的那个人是不是莎莎的亲生父亲,他都是很关键的人物,只有这一个细节最能确定莎莎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毕竟,是他把莎莎遗弃在中山路上。

  这又让记者想起了大概在2年前,《生活在线》播出的那期节目,当时是一个男子在寻找自己的亲生女儿,他说他把女儿扔在中山路上。如此看来,他跟青岛还是有联系的,如果,您还在青岛,希望您能抛下所有的顾虑,来认莎莎。

  莎莎都那么勇敢了,您就不要那么怯懦了,这里,只有亲情……

  记者 王磊牛青青